孙宇瀚
摘要:高职高专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因学情和校情差异,和普通本科院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都存在差异,正视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准备定位、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问题;建议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学生掌握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和思维方式,培养经济研究的基本素养,进一步学习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具体课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我国《西方经济学》教材基本采用的都是美国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教材体系,内容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但具体到高职高专的教学中,受学生情况的差异影响,西方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在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二是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三是教学安排方面存在课时不足等冲突;四是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
二、对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在教学中,应首先对西方经济学进行准确定位,区分其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异同。
《西方经济学》一般开设在学生初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学年。在中学教育中,学生接触过部分的经济学常识,这部分常识主要是来自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对许多问题的理解上,西方经济学的解释与《资本论》的解释大相径庭。因此,这个时候在教学中对西方经济学进行一定的定位,对其与《资本论》进行一定的对比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具体如何进行定位呢?笔者认为应注意西方经济学的政治定位。区别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手段的对比。
(二)制定新的适应高职高专学情的教学计划
(三)结合学情,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择优选择教学内容
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近百年来经济理论发展的总结,其内容博大而精深。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在进行内容选择时,应结合高职高专的特点进行选择。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比较,微观经济学的比重应大一些。在介绍的过程中,鉴于高职学生的数学理论水平,内容不必过于艰深,介绍基本理论即可。就宏观经济学来说,着重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让学生能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和对整体宏观经济环境有所认识,以能正确作出微观决策。
同时,也可以充实部分教学内容。(1)适当增加非主流学派的介绍。在教学时,除了讲解主流经济学观点外,还应该尽量融合其他流派的观点,如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等。通过这种不同流派的介绍,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介绍经济学的前沿动态。经济学是一门发展较快的学科,教科书都不可能囊括所有的最新发展,所以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应力求站在经济学的发展前沿,跟踪经济学的最新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教师在课堂上应有重点的补充介绍当前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问题,如公司治理结构、有限理性、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内部人控制、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现金拍卖、结构性商谈等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独立研究能力。(3)联系实际、引进案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案例是不可或缺。
(四)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合理的教学内容,而且需要有效的教学方式。建议采用探究式教学、网络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以及双语教学三者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
1.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參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应用网络交互式多媒体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但需注意多媒体本质上还是一种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只是提高了授课效率,倘若运用不当,则会有喧宾夺主的负面效应。为了彻底改革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应该开发并使用网络交互式的多媒体课件。
3.实施双语教学
适当加大双语教学课程学时;加强对任课教师的调查评估与沟通;建立激励机制,在工作量、业绩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力度要大,以充分调动双语教学教师的积极性;对双语教学课程的多媒体英文课件的制作给予更多支持。
4.加强课下交流,鼓励师生互动教学,加强学生和老师在教和学过程中的互动性。
5.灵活运用和完善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灵活运用教学中案例,加强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7.改革考试形式,注重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方式
改革西方经济学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掌握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英姿.对经济学课程课堂教学的思考[J].常熟高专学报.2002(06).
[2]李双胜,卢岚.改革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5(06).
[3]高杰.案例启发式教学在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S2).
[4]朱明儒,唐亚晖.经济学课程中如何引入案例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5]于喜繁.教师素质与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6]刘记红.高职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7(08).
[7]苏应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理论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与思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