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亚军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最重要的内在组成就是“问题”,多样化的解决问题方法有助于学生发展其数学思维,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而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则是重中之重。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的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的研究却相当匮乏,与实际需求形成了明显的矛盾[1]。本文将对小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为数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深刻含义
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的不同,其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必然不同。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倡多样化的解题方法[2]。小学数学老师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老师,需要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时刻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此外,小学数学老师还要努力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当老师在课堂上问:“把一个完整的圆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吗?”此时,学生必然会展开讨论,而争论主要分为两个阵营,一个阵营认为“是”,另一个阵营则认为“不是”。此时,老师无需直接判断哪个阵营是正确的,反而可以分别选几名代表发言。其中,认为正确的同学可能会把一个圆形的纸片对折,问大家:“这是不是把圆形分成了两份?”大家说是;然后他又举起那个半圆说:“那这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大家又说是。而认为不是的同学可能会随意扯下圆的一部分,问支持方:“这是不是圆的一部分?”支持方说:“是。”接着,反对方问:“那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支持方的同学不说话了。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加以总结说:“只有说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
每一份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这样,既从不同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思维的不足之处,还增加了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2.小学数学解题方法的研究
小学数学的解题方法大多需要相对应的程序和公式,但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找到答案。例如,学生在学习两位数的加法时,对于“38+25=63”这个问题,既可以先拆两个数,凑成整十,即“30+20=50”,然后算个位数“8+5=13”,最后“50+13=63”;也可以只拆一个数,如“38+20=58”,然后“58+5=63”。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找到对应的规律,进而找出更灵活的方法,还能促进一些学生的突发奇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爱上学习。
3.联系生活实际,多样化解决数学问题
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更是和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师在培养学生多样化解题思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在解决“开家长会时,每张长凳最多坐5个人,那么33位家长至少需要准备几张长凳”这个问题时,可能有的学生会借助工具,用小纸条代表长凳,用圆片代表家长,在实际操作中得出至少需要7张长凳的结论;有的同学会通过计算33÷5,判断应至少准备7张长凳;还有的同学则用乘法,5×7=35,35>33,此时能满足条件,而5×6=30,30<
33,6张长凳不够33个家长坐,因此至少需要准备7张长凳。又如,在计算“7.32÷4=1.83”时,除了运用小数的知识,还可以按照“7元÷4=1元(余3元),33角÷4=8角(余1角),12分÷4=3分,1元+8角+3分=1元8角3分=1.83元”,所以“7.32÷4=1.83”,每种方法都不相同,但都正确地解决了老师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老师可以让同学们互相评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评价哪种方法更简便省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认识和自我判断。既能对知识再次运用,又对自己的能力和方法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其实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对于整个数学的教学意义深远。而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老师的鼓励渴望更甚。也正是因为如此,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就变得更为重要。广大的小学数学老师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数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的过程中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 权.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 2014(05).
[2]郝义龙.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探究[J].才智,2014(09).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