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国家对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得到高度重视。制约环首都地区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水资源,尤其是农业水资源。怎样更好的配置水资源,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对环首都县区的发展可谓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基于对环首都的4市18县的问卷调查,探及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农业;环首都县区;水利设施建设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08.077
1 环首都县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
1.1 节约意识不强,节水宣传效果不理想
农户对水资源危机意识不强,在调查中,有15.88%的人表示感受不到危机,54.12%的人有点感觉,仅有30%的人深切感受到。危机意识的薄弱,大大降低了节水的主观积极性,并且阻碍了节水风尚的形成。此外,节水的宣传力度以及宣传效果都不到位。在受访者中,有六成多的人表示没有受到节水宣传或很少接到节水宣传,并且宣传的效果也很不明显。仅有不足四成的人表示受到了节水宣传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节水宣传的力度以及效果的不到位,是水资源效率难以提高的又一重要原因。
1.2 农业水资源投入产出率不高,农业种植结构需优化
投入产出率是水资源效率的最直接体现,依据目前的数据显示,环首都县区水资源投入产出率不高,单位产值用水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受访者家庭平均耕地面积为6.64亩,其中以水浇地为主。根据对调查问卷的数据测算,水浇地的单位产值用水率为0.21立方米/元,而2012年公布的全国单位产值用水率均值为0.05立方米/元。过高的单位产值用水率,表明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包含着许多无效需求,因此农业水资源投入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农户的种植结构以玉米和小麦为主,其中玉米更为普及,种植频率达90%以上,而其他作物如棉花、水稻、谷物、豆类、蔬菜等种植频率不足10%。种植较多的小麦和玉米等作物大部分年均浇水次数在两到三次,花生和薯类的浇水次数较少,一般集中在一次,但是花生和薯类的种植频率也较低。种植结构的过于单一以及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等方式的缺乏都不利于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分配。专用节水设施和节水技术推广的不到位,也不利于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1.3 灌溉取水来源单一,节水设备及技术落后
环首都县区均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9月,年内分布不均匀,春旱夏涝现象严重。河流、水库和湖泊的蓄水受降水影响显著,在此条件下,其难以为灌溉提供稳定的来源,因此农业灌溉用水主要依赖于地下水。随着生产的进行,对地下水的依赖有增无减。地下水的过分开采,使其严重超出应有的承载能力,这大大降低了地下水的供给能力。过于单一的农业灌溉来源,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配置效果,也加大了生活和工业用水的压力。
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支撑要素。根据调查显示,环首都县区的农业灌溉方式以漫灌为主,约半数的受访者选择了这种方式;畦灌和沟灌两种传统灌溉方式被选择率分别为23.38%和23.78%,上述三种方式构成了灌溉的主体方式,节水的滴灌和喷灌方式被选择率很小,分别为4.31%和4.96%。尽管管道和塑料软带等传输水方式已占一定比例,但由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经营程度低,使用土渠的方式仍占相当比重。田间错综复杂的畦埂和渠系,不仅占用约10%~15%的耕地面积,还形成水资源在灌溉过程中的渗漏蒸发,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除此之外,节水设备和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力度明显不够,尽管不少人倾向于学习和使用新的节水设备,但强调使用传统设备和看复杂程度等因素而定的受访者仍占很大比例。
1.4 水资源污染严重
目前环首都地区农村水资源污染严重。据2013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环首都地区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其中漳卫南运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和黑龙港运东水系为重度污染。七大水系的氨氮浓度均值与上年相比升高了20.25%,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均值降低了8.2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0.99万吨,其中农业源排放量最多,为89.48万吨。调查显示水资源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和生活的废水,而农业面源呈现显著上升。根据调查,农药、化肥等污染占总污染的比值达到30.72% ,其主因是非科学的经管理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 水资源的污染加重了原本就紧张的水资源供给。
1.5 农业用水价格机制不完善,相关政策保障缺失
调查了解到,环首都县区的农业用水价格偏低,水资源价格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形成,经济杠杆作用不明显。政府层面对农业水资源增效工作缺乏系统的推进方案和具体措施,对其重视度还有待提高,节水组织机构建设也还不完善。正是一系列的缺失,对灌溉用水的成本难以形成约束机制,造成水资源消耗过大,水资源利用普遍处于无序状态。同时,管理和监督主体缺位也是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2 进一步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对策建议
2.1 普及节水知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农民作为农业水资源的终端使用者,提高其对水资源短缺的认识,增强其对节水灌溉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是解决环首都农业水资源生产效率低下的有效措施。各县市应从当地实际出发,通过建设节水示范园区和树立典型等方法,不断提高农民节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加快建立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着重推进节水投入较低的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和地面改进灌溉技术的发展,让农户充分掌握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信息和操作方法,从而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成功率。
2.2 深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种植水平
各县市要根据水资源条件调整种植结构,构筑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布局,这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根本出路。一要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作物的种植,增加节水作物的种植面积,积极开发培育节水高效新品种。二要开展节水型农业试点工作,有计划地推进农业节水行动,坚持以科技节水改造为重点,推广已经行之有效的科学节水措施、方法和生产经验,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全面实现科学用水。三要大力开发和推广生物节水技术,降低农业水耗量。在生物节水方面,国外已有相当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如利用基因技术通过培育和推广种植抗旱节水作物,环首都地区可以率先引进和开发推广。
2.3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随着环首都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不断提高农业水资源供给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供蓄水能力,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以调节。对于农业面源水污染,我们要加强防治工作,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杜绝严重水污染事件。另外,我们也可以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整合农业水利资金进行重点支持,明晰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和管理责任。
2.4 加强农业取水管理,建立节水灌溉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环首都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用水、节水信息进行采集和评价,实行计划用水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二是提高农业用水价格,改变灌溉水补贴方式,转变农民用水行为和习惯。价格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在农业灌溉用水中,不收费或按亩收费都会造成对农业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实行按照供水成本收费,可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促使农民由不节水向自发节水,自觉节水转变。三是明确农民的用水定额和阶梯水价,建立奖励机制,对节约用水指标进行经济奖励。
2.5 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农业水资源,构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长效机制
为全面有效地实现环首都地区农业水资源生产配置效率的提高,我们应该构建有利于政府、农民和市场三者的长效机制。其中,政府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发挥主导力量,引导和调节农民的节水行为;农民作为水资源生产配置的执行主体,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树立节水观念;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应当不断扩大市场在农业水资源配置和管理中的作用,但市场要在政府调控之下发挥作用。
市场是资源有效配置的一种方式,通过运用市场机制不断优化农业水资源的配置,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这对于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要明确水权,搞活水市场,以促进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让农户省下的水可以获得收益。如果节约的水没有得到好处,那么就会造成无人愿意做,从而达不到节水的效果。其次,要建立节约水量交易机制,构建交易平台,利用水资源交易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农户对节约水进行交易,保障农民在水权转让中的合法权益,从而推动农户选择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再次,要合理配置农业水资源,通过水资源的配额限制促使灌区推行节水灌溉,采取节水行为,引导和推动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同时充分利用价格的杠杆作用,建立和强化农业灌溉水价格调节导向机制,利用水价的市场机制推动农户的节水行为。
参考文献:
[1] 马英.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J].新农村,2012(7):179.
[2] 姚锡长,陈云.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节水农业[J].新一代,2011(2):195.
[3] 付志刚.浅谈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8):222.
[作者简介]齐家祎,河北大学区域经济专业。研究方向:区域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