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宏乾
1944年9月8日清晨6点,还在睡梦中的伦敦市民被远郊一声轰然巨响惊醒,1000多公斤炸药从天而降,在泰晤士河边的奇齐克爆炸。携带重磅炸弹的并不是德国的轰炸机,而是一枚名为V2的德国弹道导弹。
V2导弹让盟军不寒而栗,因为它从德军占领的荷兰海牙郊外起飞后,只用了短短六分钟,就横跨了英吉利海峡,给300公里外的伦敦造成了重创。
V2导弹的研发无疑是一项重大的军事技术突破。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说:“当时如果德国人提早六个月完善这些武器,并使用这些新式武器的话,我们要进入欧洲将是极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弄清楚V2导弹的原理,找出这个项目背后的科学家,成了盟军的当务之急。丘吉尔、罗斯福以及斯大林都下令开始实施各自的秘密计划,争夺德国武器专家,一场战争背后的人才争夺战激烈地展开了。
美国最早寻找
德国核武器专家
实际上,对于德国军事科研成果以及科学家的关注,行动最早的是美国人。
1939年,物理学家恩里科·费密、阿尔贝特·爱因斯坦向美国政府报告,德国科学家已经掌握了铀的原子裂变技术,这是制造原子弹的第一步。1941年,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建议下,美国投资20亿美元启动“曼哈顿计划”,开始了原子弹研究。
随着对核武器的研究不断深入,美国开始意识到,如果希特勒拥有这项技术,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为搞清德国核武器研究的进展情况,1943年底,美国陆军成立了一支代号为“阿尔索斯”的特殊谍报队,队员都来自美国陆军和海军情报系统。
美国军方为“阿尔索斯”制订了三项任务:抓捕德国核物理学家;夺取德国人手中的铀金属及矿石;借机破坏德国可能用于原子弹计划的一切工业设施。
从1943年12月开始,“阿尔索斯”谍报队先后进入伦敦、罗马、巴黎以及德国本土。不久,谍报队得到情报:德国人正在黑辛根的一家纺纱厂内研制一种比黄色炸药威力大1000倍的新型炸药。随后,美国的邮政检查员截获了一封美国战俘由德国黑辛根寄出的信,信上说,他正在一个代号“D”的实验室做苦工,德国最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海森堡博士就住在黑辛根附近,而在这一地区还藏有其他德国科学家。
1945年3月,谍报队进入海德堡,得知德国在原子能研究方面的主要科学家有二十多人,著名科学家奥托·哈恩已经撤到斯图加特以南的小镇泰耳芬根,而海森堡和劳埃在附近的黑辛根,柏林的实验性反应堆也撤到了黑辛根附近。
5月2日,谍报队秘密进入乌尔费尔德镇,在海森堡的家中抓获了他。
当战争打到德国本土以后,搜捕工作就成为谍报队头等重要的任务。无论如何,不让这些科学家中的任何人落入苏联人手中,是谍报队工作的最高准则。
厕所中发现重要情报
为了尽早获得V2导弹的秘密,美国将这一重任交给驻欧洲军械情报组及其组长霍尔格·托夫托伊,美国陆军情报局特工罗伯特·斯塔维尔少校带队协助调查。
1945年3月18日,美军第一步兵师开进莱茵河西岸的波恩,波恩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始匆忙销毁他们正在试验的新式武器的相关资料和文件。他们将这些绝密材料撕碎,放进抽水马桶用水冲走。可是,有一个马桶坏掉了,碎纸片没有被冲走。此时,美军的坦克已经逼近波恩大学,科学家们来不及处理这些残留的纸片纷纷逃离。一个负责守卫波恩大学的波兰籍卫兵发现了马桶中的碎纸片,他将它们全部掏出,交给了随后到来的美军士兵。
美国情报人员把这些碎纸片小心翼翼地晾干并拼接在一起,发现这是一份包含德国科研计划摘要和1500多名科学家、高级技术人员名单及家庭地址的重要文件,它由德国研究委员会规划局的负责人弗利兹·奥森伯格在过去五年中精心汇编而成,美国人称其为“奥森伯格名单”。这份名单为美国赶在苏联之前找到这些科学家提供了极大帮助。
斯塔维尔根据名单整理出一份通缉令,V2导弹总设计师冯·布劳恩成了通缉令上的头号人物。与此同时,美国战略情报局和联合情报调查局共同发起“回形针行动”,派遣专家随美军进入德国腹地搜寻导弹专家,务必赶在别国之前控制这批“宝贵财富”。
追捕“火箭之父”
冯·布劳恩
战争期间,希特勒在德国中部哈尔茨山区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地下兵工厂。
1945年4月11日早晨,美军发现了这座隐藏在地下的秘密工厂。这座名叫米托维克的工厂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下工厂,但厂里的德国科学家早已在党卫军将军汉斯·卡姆勒命令下撤离了这里,前往巴伐利亚地区的奥伯阿以尔高小镇。
冯·布劳恩在从佩纳明德撤退到米托维克地下工厂的时候,私自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也许是他舍不得放弃自己的火箭研究成果,他并没有听从命令销毁所有的V2导弹研究资料,而是把14吨珍贵的火箭技术草图以及研究数据藏在了哈尔茨山区一个废弃的矿井里。
1945年5月2日,当美国第44步兵师的一队巡逻侦察兵出现在慕尼黑城郊时,冯·布劳恩的兄弟、火箭工程师马格努斯主动找到第44师接洽投降事宜。在交涉过程中,马格努斯透露,“第三帝国的统帅们不希望我们落入斯大林手里,于是在3月份就要求我哥哥和他手下的500名科研人员带着大量资料离开了科研基地,躲避正在逼近的苏联红军……我们希望找到下一个服务对象,但条件是希望能善待我们”。
送上门来的马格努斯简直让美国人喜出望外,他们立刻答应他的条件,并在他的帮助下找到了藏身于山间别墅的冯·布劳恩。面对荷枪实弹的美国大兵,冯·布劳恩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虽然战败了,但我们开创了全新的战争模式,你们找我,就是为了得到这种技术。”
冯·布劳恩被俘后,连同他的工作团队126名工程师一起被秘密运往美国。
纳粹高科技人才
被美国一网打尽
抓住冯·布劳恩就如同揪住了纳粹德国一揽子导弹技术的线头。
5月27日,霍尔格·托夫托伊接到美军总部命令,对图林根地区展开搜索。这一地区划归苏军占领,一个月后苏军将到达这里。
斯塔维尔率队按照“奥森伯格名单”开始了艰苦的寻找。在当地人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斯塔维尔找到了100多名科学家。最终,在苏军占领这一地区前六小时,斯塔维尔将这些科学家转移到了美军占领区,并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迫使他们同意前往美国。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本来计划抢到100名德国顶尖科技人才,但最终却有700多名德国各门类技术人才被“请”到美国。
在苏军攻入德国后,苏联也派遣了以科学院院士阿尔齐莫维奇为首的一批物理学家进入德国四处搜寻军事科学家。同时,朱可夫元帅还实施了“面包换人”计划,开动所有宣传机器向德国全境呼吁,只要参与过导弹研制工作的德国人肯与苏联合作,苏占区就能提供充足的口粮和优越的工作岗位。在美苏占领区交界的小镇卡本霍夫,苏军把黄油和面包直接摆在检查站边的桌子上,还在一侧挂出标语:“来吧,这里有生存的希望!”这使部分没有跟美国人走的德国专家陆续汇集到苏占区。尽管如此,苏联在搜罗德国科技人才方面的收获很有限。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5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