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巧
在长久的发展中,人们已逐步发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如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课程由内容繁难偏旧等。所以,在各方面努力下开展的课程改革,是让社会,更重要是让教育最前线的老师们看到了希望。课改努力实现基础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完善优化课程内容,首先删除艰深、晦涩、陈旧的东西,其次增加学生和生活相关的成分,再次实现课程内容标准的层次化。将课程以综合型和分科型两种方式,呈现旨在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教育类型结构,而综合课程中就包含了综合实践活动。在此,我想谈谈对综合实践课的一些看法和心得。
一、课题设置与准备
据调查,我国小学生面对的作业大多数仍是读写训练和计算训练,若碰到动手操作等要求性质的作业,很多家长还是会自己代劳。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等都比较少——同时对初中的孩子而言,参与活动者心智能力都不太成熟,处于孩童向青少年过渡期,自己的自主能力、动手能力、总结能力等都有所欠缺。故老师在课题设置上首先要选择自己擅长、感兴趣的区域,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情况,尽量选择孩子比较感兴趣又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能实现的研究课题。
二、活动准备
根据老师确定课题的方向不同,准备工作也不同。选修课需要老师准备好分课时的上课资料和PPT,协调好上课地点和时间,确定参与自己课程学生的要求和需要准备的物品。研究性学习则需要老师确定学习需要的课时,根据课时制定出详细的进程表,并清楚设定出学生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学生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或遇到的麻烦等。社团活动指导则首先需要老师指导学生成立社团,做好社团招新扩展工作,同时成立社团的管理部门,确定社团负责人、干事等,确定社团的主旨和方向,确定社团可能将开展的活动并为此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三、课程开展,过程掌握
1. 资料收集。学生可通过电脑、书籍查阅、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
2. 体验与参与。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和做好的准备动手参与到活动中,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神。
3. 深入研究,探讨分析。在亲自动手制作后,学生的情绪达到了高点,在这样的兴致下老师可让学生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进一步探讨和分析。
4. 资料整理,总结成文。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制作本组的研究调查总结报告。注意论文或报告的格式,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形象生动。
5. 成果展示。学生可以通过展板、图片、实物等方式进行本组的成果展示,并可将自己小组的调查研究结果或商议探讨出的发展建议、倡导影印成册进行宣传。
四、自我总结,能力提升
学生对自己参与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并形成文字以做资料保存。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与自己的参与程度直接挂钩。若有孩子在活动中还有其他更多的个人思考,老师可给予表扬并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再进一步研究。
综合实践课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需要的尊重。而目前,综合实践课在我国尚处于幼儿阶段,在未来的发展中,建议从小学基础教育就逐步灌输综合实践课的思想和精神。一生学习,探索进取——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才,我们自己更需要这样的习惯和精神伴随自己。相信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基础教育会逐步有本质的转变和进步,让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开心。培养出更多具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将我们国家和社会建设得更加美丽,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