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亮
1936年寒假,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学生李秉德回河南老家过年,由于要参加开封教育实验区的一项智力测验工作,新学期不能按时返校,便给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陆志韦(我国著名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诗人)写信请假一个星期。
不久,李秉德返校注册,教务处办事员板着脸说:“你迟到了六天,应缴每天一元的罚款,共六元。”李秉德很是纳闷,说已向陆校长作了说明。办事员理直气壮:“陆先生没有跟我们办手续!”
无奈,李秉德只好请陆校长出面证明。陆志韦来到教务处,作了说明。可教务处办事员还是不依不饶,一定要校长拿出请假信,并在信上签名才算请假。陆志韦没有生气,回到办公室翻箱倒柜,好不容易取来信件并老老实实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办事员这才给李秉德办了注册手续。
堂堂一校之长,因为区区请假之事,竟要来回折腾大半天,这样的校长也太掉价了吧?其实,陆志韦在小小的办事员面前这般“忍气吞声”,不是没有实权,不是为了作秀,而是出于对权力和制度的尊重,至于有没有“气场”,那是不必在乎的。
素材点拨 真正的气场应来自于高尚的人格和对规则的恪守,而不是依仗权势作威作福。在敬畏权力、崇拜权力的社会,陆志韦能放弃“气场”,和普通员工一样处世做事,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