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社会大潮的汹汹而来,中国当代社会经济、科技、艺术文化等诸多方面皆产生了巨大发展与变化。而中国当代油画更是无论在艺术表现形式还是在艺术关注视角,又或者艺术内容等方面发生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的文化倾向的转换,更是艺术形态和艺术观念意识上的转化。随着民族自信心的增强,中国当代油画不再简单的着眼于“本土化表达”,转而追求自我的展示与表达,注重对艺术个性特点的“地域化”的表现和关注。
关键词:中国当代油画;“本土化”;“地域化”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着中国当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发展、变化。当代各艺术种类和形式也相继产生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变化和转化。无论是在艺术表现形式特点、艺术关注视角,还是艺术表达内容,又或是艺术观念形态等各方面,多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和新的风格面貌。尤其是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随着民族自信心的树立及自我感性的增强,中国当代油画所呈现出来的整体发展趋势已由原来的“本土化”与“国际认同感”的追求,渐渐转变为对“地域化”与“自我个性”的表达及展示。
1 “本土化”向“地域化”的转变
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地域化”的转变是建立在“本土化”的基础之上的,其主要的形式特征是中国当代油画从本土民俗文化和实时社会意识形态具象表现的关注转向以局部地域民俗艺术文化为主要研究和关注对象,以寻求和表现局部地域艺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差异,突出地域性文化特点。一直以来,中国油画面对全球化潮流趋势,努力的完成着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命题。追求着在“民族的”与“世界的”辩证中,通过向西方展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油画艺术。试图通过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艺术范式不断解构和重塑,将中国本土文化基因、艺术范式与西方油画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以期获得文化艺术的认同并追求自我价值之实现。
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推移,中国社会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的发展进步,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的树立与增强,社会文化形态与艺术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和差异性。而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中国当代油画艺术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内容特点上,对原有“本土化”主题之追求的搁置,转而对以“地域化”为界定特征的自我个性特征展示的追求。而整个艺术环境的氛围也由原来的略带沉重感,开始向轻松、追求个性表达并带有一定地域化划分特点的趋势转变。
2 “地域化”的产生及其特征
全球化现象在中国这片热土上逐渐丰润时,中国当代油画的本土化语境通过中国乡村的形式体现。浓郁的中国特色的乡土、农村、民风、民俗等带有各自的地域化特点的“民间”生活题材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家乐于挖掘和表现的艺术内容,并以此凸显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中国“东方”文化身份和中国本土化意识形态的创作行为、艺术观念及艺术思潮。全球化、信息化的生活方式的愈演愈烈,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激变,使得中国传统的“城乡关系”成了“现代与传统关系”或“全球化与本土化之关系”的象征。因为即使是最具接纳性的全球化艺术潮流也是要求应带有地域性或者民族化的特色的。这也是中国当代油画艺术近年来所呈现的“地域化”趋势的前提原因。
伴随近年来人们生活行为方式、意识形态和审美情趣的发展变化,个人特色和性格特点的突出和推崇。在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价值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发展趋势下,传统的油画艺术表现形式和单一的审美标准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当代社会发展之需要。而我国广阔丰富的地域地理以及极具鲜明特色的民族风俗,为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题材和艺术元素。各自不同地域化的自然环境、艺术人文、民俗民风等等历史传承和发展现状,成为推动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地域化”发展倾向的重要因素和作用。
“地域化”倾向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全球化、一体化新殖民经济文化大潮下的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首先,“地域化”是全球化大潮中,民族性与世界性文化关系的具体发展体现。“越是民族性的,便越有世界性”,这一由歌德提出的命题,在现代化社会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今天,越来越体现出其中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所构建出来的文化概念以及内在的虚拟化。其次,“地域化”是追求“自我认同”下的文化价值评价产物,是自觉意识下的发展物。与“本土化”这种针对西方文化扩张的自卫性策略,非自觉独立生產的理念存在着相悖性的差异。“地域化”倾向发展下的中国当代油画艺术有意识的避开打着“后现代”的“前卫”旗号的结构和建构性的殖民特色的艺术话题和意识形态,也不再去重视和关注到底是“拿来”还是“舶来”等问题的讨论与答案。只是强调和在意自我特点和存在方式的表达与体现,无关他人。再次,“地域化”发展倾向是中国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民族意识觉醒的产物。随着当代中国在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崛起,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形式和模式的调整与自我完善,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不再是“走出去”和“请进来”的追求“本土化”之价值实现。更多的对于自我价值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虽然仍在“全球化”发展大潮之下,但却无关于此。最后,“地域化”也是“本土化”自身发展下的产物。中国当下正在进行着社会转型,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纠缠,使得现代、后现代各种文化意识形态彼此相互碰撞交汇。特定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背景,使得中国当代社会人群的生活体验和意识交流,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更具包容性。同时,也更加渴望的得到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之实现。在这种意义下,“本土化”与“地域化”所根植于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共同特点才会更具意义。
3 “地域化”发展之启示
文中对于“本土化”命题所提出的质疑在于其虚幻性。是因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和现实下,文化意识理念在冲撞中发展交汇。当把具有异质性的西方“全球化”艺术文化理念同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相融合,是否具有意义?这一点尚需时间检验,仍带有疑问。这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不可一蹴而就。“地域化”发展的出现,正是对“本土化”发展和实现过程中的一个节点,或是一种变异体。也正处于一种发展和带有试验性特点的阶段。更是对“本土化”命题,所给出的一个答案,尽管这个答案还不完善、完整。
参考文献:
[1] 彭肜.本土化的历程[M].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2] 董志强.当代艺术本土化的虚构性[M].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肖剑锋,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读博士生,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