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设计定义的演变看设计人才能力的培养

2015-05-30 10:48李德君孙巍巍杨丽华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工业设计创新能力

李德君 孙巍巍 杨丽华

摘 要:工业设计的定义有过三次较为完整的定义,其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设计的理解的变化而产生了新的内容,经历了由关注产品造型到聚焦于设计与文化、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的生存方式、人的价值观念等问题的思考的转变。这种变化使得对工业设计人才的胜任特征和所具备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设计师而言,最重要的使命莫过于如何使自己创造的产品形态和环境能逐渐引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走上文明、健康、合理而不失远见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工业设计;胜任特征;创新能力

工业产品能否满足消费者使用和审美两大功能直接反映了设计师能力品质的高低。面对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丰富,培养符合市场和企业需要的工业设计人才成为现代设计教育面临的核心课题。然而,当前全国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培养和输出的人才的服务能力显然不足,即相当部分学生的设计专业知识和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存在较大的距离,导致就业或创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工业设计的内涵演变、设计人才的胜任特征及需要具备的技能等方面的阐述,探讨了工业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为设计人才的创新教育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的新方向。

1 工业设计定义的演变

成立于1957年的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ICSID)给工业设计下过3次完整的定义,分别是1970年、1980年和2006年的定义。1980年的定义被国际设计界使用了26年之久,完整准确地阐释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设计的内涵与特征。

1.1 1980年定义

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即ICSID给工业设计下了如下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当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1.2 2006年定义

2006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将工业设计以目的和任务两方面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目的,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因此,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

任务,设计致力于发现和评估与下列项目在结构、组织、功能、表现和经济上的关系:

——增强全球可持续性发展和环境保护(全球道德规范)。

——给全人类社会、个人和集体带来利益和自由。

——最终用户、制造者和市场经营者(社会道德规范)。

——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支持文化的多样性(文化道德规范)。

——赋予产品、服务和系统以表现性的形式(语义学)并与它们的内涵相协调(美学)。

设计关注于由工业化——而不只是由生产时用的几种工艺所衍生的工具、组织和逻辑创造出来的产品、服务和系统。限定设计的形容词“工业的(industrial)”必然与工业(industry)一词有关,也与它在生产部门所具有的含义,或者其古老的含义“勤奋工作(industrious activity)”相关。也就是说,设计是一种包含了广泛专业的活动、产品、服务、平面、室内和建筑都在其中。这些活动都应该和其他相关专业协调配合,进一步提高生命的价值。

1.3 工业设计内涵的变化

就1980年和2006年工业设计内涵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有如下变化:设计对象由工业产品转变为过程、服务与体验等系统设计;设计内容由材料、结构、色彩等造型设计上升为社会、文化等道德规范;设计内涵新的品质和规格转变为创新性的技术、文化、活动等;设计外延由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扩展为包含了产品、服务、平面、室内和建筑等广泛的专业。

2 设计人才的胜任特征及需要具备的技能

2.1 胜任特征

胜任特征(Competency)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征”。麦克利兰(McClilland)针对此内涵提出著名的“冰山理论”,“冰山的水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显性特征;“冰山的水下部分”包括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隐性特征。显性特征能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的,隐性特征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评估和改进的部分,对人才选拔最具有经济价值。应用胜任特征评价和预测绩效优秀以及岗位所需的相关技能、智力水平或学业等级是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改进工业设计教育课程和创作训练方式,培养工业设计专业人才胜任力的基本标准。

2.2 需要具备的技能

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业产品的设计工作,工业设计人才大体需要具备手绘、电脑软件、模型制作、沟通交流等方面的才能。

第一,应有下笔流畅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关键是要快而不拘谨。第二,应具备使用泡沫塑料、石膏、树脂、MDF板、油泥等材料制作模型的技术。第三,应至少掌握一种矢量绘图软件、一种位图绘图软件等二维绘图软件以及一种三维造型软件。第四,应具有优秀的表达能力及与人交往的技巧,具备撰写设计报告的能力。第五,具有较好的空间架构能力,在形态方面具有很好的鑒赏力。第六,设计方案从流畅的草图到细致的刻画再到三维渲染一应俱全,并配有制作精良的模型。第七,对产品从设计制造到走向市场的全过程应有足够的了解。第八,具备合理安排工作计划的能力,在设计流程的时间安排上要十分精确。

总之,工业设计的发展已经从关注工业产品造型,发展为聚焦于设计与文化、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的生存方式、人的价值观等问题的思考方面。即工业设计的核心问题由对“人——物——环境”三者关系中有形的“物”的研究,转变为对人的生命、人的理想以及人的生存与发展等无形的“事”的问题的重视。对于设计师而言,最重要的使命莫过于如何使自己创造的产品形态和环境能逐渐引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走上文明、健康、合理而不失远见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高建设.胜任特征[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9.

[2] 兰玉琪,邓碧波,高雨辰.工业设计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李德君(1978—),男,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方向:设计艺术,设计教育等。

通讯作者:孙巍巍(1979—),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工业设计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校艺术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