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苏州评弹的民间传承与变异

2015-05-30 10:48倪雅静
求知导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传承变异

倪雅静

摘 要:苏州评弹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延绵不断,这就是它的传承性。它稳定的传承性是由广大劳动人民的阶级性决定的。苏州评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间文学的传统性特征,在广大群众中有深厚的基础,也符合群众的审美要求,所以得以保存和发展。但它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具有变异性。

关键词:苏州评弹;传承;变异

民间文学在流传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地发生变异,另一方面也将一些相对稳定的因素保留下来。这种存在于民间文学作品中相对稳定的特征就叫做传承性。苏州评弹的传承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在内容上,苏州评弹中有一些经久不衰的情节母题和故事类型。②在形式上,苏州评弹有许多艺术技巧和形式在民间文学作品中传承下来。

民间文学传承性的具体表现在:它一直保持着前代现实主义传统和民俗文化传统,沿用某些形象保持着质朴、刚健、清新的风格,在艺术形式上常常有其固定的讲述格式,一般不会有巨大改变。传承性虽然不是民间文学的主要特征,却是最能标志着民间文学艺术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活的语言艺术,但它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之中。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就叫做变异性。苏州评弹的变异性常常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烙印。例如南方有句俗话,叫“脚踏两只船”,常常用来形容那些目标不专一的人,而这句话到了北方,就变成了“一只脚踏镫,一只脚踩地”。显然,这些俗语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因为南方人多用船,北方人多骑马,这是“南船北马”的交通习俗在俗语中的体现。同样,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民间文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民间文学有很多体裁,民间故事、神话、史诗等。集体性和口头性是民间文学的两个主导性的特征,变异性和传承性是由集体性和口头性派生出来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反映着民间文学的本质。总体说来,苏州评弹的基本特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笔者的家乡就在美丽的苏州,有着世界闻名的苏州评弹。笔者很荣幸是一位评弹演员。苏州评弹起源于明末清初,又称说书或南词,是评话和弹词两种曲艺形式的合称,流行于江南地区,以苏州话表演。评话的演出内容和表演风格比较粗犷豪放,所以又称“大书”,表演者以男艺人居多,一般只说不唱,类似北方的评书。演出内容大都是以历代兴亡的英雄史诗和侠义公案为题材。主要书目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英烈传》《隋唐英雄传》和《七侠五义》等。弹词的题材比评话要小,表演风格也比评话纤细柔和,所以又称“小书”。是一种散韵文体结合,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的苏州方言说唱艺术,并以轻便灵活的形式、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传神的说表、引人入胜的内容博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之一。一般为二人组合,一人弹奏三弦,另一人弹奏琵琶。也有单人演出或者三人组合,说唱相间。题材大多是家族兴衰和爱情故事,传统剧目有《珍珠塔》《描金凤》《玉蜻蜓》《三笑》等。演出形式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

评弹用的语言是苏州方言,它的表演,分为说、噱、弹、唱、演五个方面。说,是演员通过语言来讲述故事、描述环境、制造气氛和刻画人物。噱,是书中的笑料,以引起听众对演出的兴趣。弹和唱就是评弹的音乐部分。演,主要包括“手面”和“起角色”两个方面。“手面”是指手的动作运用和面部表情。“起角色”是指演员模仿书中人物的音容笑貌,使听众在视觉上和听觉上,对书中角色有一个具体生动的印象。评弹演出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长篇评弹:这是评弹艺术的主要演出类型。演员将一个情节曲折跌宕的故事,分成几十段乃至数百段,每一段称为“一回书”,每回书约有一万至两万字,可演四十分钟至一百分钟不等。在每一部长篇中,都有不少激动人心的故事高潮,称为“关子”。“关子”与“关子”环环相扣,以吸引听众连续聆听。一档演员(约一至三人)每天演唱一回。有的从头至尾演完整部长篇,有的只演其中精彩部分。 中篇评弹:是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分成三四回书,由演员多人,在两三个小时内全部说完的评弹演出类型。中篇往往有评话演员和弹词演员同台演出,各展所长;中篇评弹大多是有说有唱,仅有说表而无弹唱的称为中篇评话。中篇有单独一集的,也有上、下两集和上、中、下三集的,更有多集的称为连续中篇。短篇评弹:是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在一小时内说完的评弹演出类型。演员少至一两人,多至三四人。有说有唱的节目称为短篇弹词;有说无唱的称为短篇评话。短篇评弹以现代题材为多,也有少数历史题材作品。

评弹选回:是将长篇和中篇中内容较好的段子,加工而成的书回。一般每个选回演一小时左右。选回不仅具有内容的完整性,还是最能反映原书风貌的精彩片段。苏州弹词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发达,讲究“说噱弹唱”。“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富,有叙述,有代言,也有说明与议论。艺人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中形成了诸如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功能各不相同的说表手法与技巧,既可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独白和相互间的对话,又可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艺人还借鉴昆曲和京剧等的科白手法,运用嗓音变化和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来“说法中现身”,表情达意并塑造人物。在审美追求上,苏州弹词讲求“理、味、趣、细、技”。“理者,贯通也。味者,耐思也。趣者,解颐也。细者,典雅也。技者,工夫也”。

评弹作为曲艺艺术,在表演上最大的特点是“一人多角”,不仅是如布莱希特所说的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跳进跳出,在演员与角色之间还有不同的空间,还有种种已跳未跳的表演地带和角度。与戏曲“于现身中说法”不同的是,评弹是“于说法中现身”,即所谓“说书说书以说为主”,演员在台上演绎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表现各种人物的表情、动作、眼神、身段等都必须借助于说表的功能。苏州评弹首先是门语言艺术。评弹语言分为说书人(即叙述人)语言和角色(即人物)语言两部分。评弹语言叙述是灵活多变的,有各种不同的叙述方式,不同的叙述视角。苏州方言俗语反应在评弹艺术中是最原汁原味的,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极富感染力,例:棺材里伸手——死要铜钱,药罐的枣子——苦胖等诸如此类的方言俗语在评弹中广泛运用,大做文章,产生了不少的噱头和笑料。苏州弹词是一门说唱艺术,就要求它的演唱必须做到以字行腔,字正方能腔圆,从而达到音乐和语言的完美结合。加上说唱相间,叙事与代言互为一体的特点,从而达到它描写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刻画逼真的人物形象。苏州弹词的唱词格式归属于七言诗赞体,即有一定的格律又显得相对的自由,可谓雅俗共赏,文野并存。唱词对平仄,韵辙也有一定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一段唱词都是一韵到底。平仄安排上以七言律诗为基础,但比较自由,只要求在首句的末一字和偶句的末一字为平声,同时四三分逗中的第四字,二五分逗中的第二字、第六字为平声即可。

评弹的传承过去与现在变异最大的是旧时评弹艺人的传承依赖的是个体技艺的自然传承,而现在是效率更高的学校教育传承体系。评弹技艺的传承途径,主要区分为与书目同步的技艺传承和与书目不同步的技艺传承等基本形式。

苏州评弹流传至今,说噱弹唱自成体系,表演艺术自成体系,真可谓人才辈出,流派纷呈,雅俗共赏,深受欢迎。苏州评弹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曲艺团)

猜你喜欢
传承变异
新型冠状病毒关切变异株的研究进展
变异危机
变异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变异的蚊子
病毒的变异
形的变异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