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小说创作中的色彩意象分析

2015-05-30 12:38秦与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分析

秦与

摘 要:苏童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文章主要分析苏童小说创作中的色彩意象。

关键词:苏童小说;色彩意象;分析

一、作家眼中的色彩意象

作家都是将自己内心对这个世界的真实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作家对艺术的感知因人而异,有些作家比较倾向触觉的表达,鲁迅的小说里就会有一些触觉意象,如枣树、铁等;有些作家应用听觉来感知灵敏,其作品中就会使用声音意象,王蒙的《如歌的行板》、《牧童短笛》等作品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有的作家善于视觉感受的表达,张爱玲就是利用很多色彩元素来冲击读者视觉的一个典型作家,她用各种色彩来洞察人世间的沧桑冷暖;当代作家苏童也是一位视觉感知的作家,是传承了张爱玲的写作手法,但是他不同于张爱玲的是更加注重描写视觉感知意象和他对视觉冲击力的严格要求,色彩、线条、造型等就是他着重描写的景象。他使用不同的色彩来构造人物、气氛的渲染以及表达情感等。

二、小说中的色彩意象分析

(一)参与叙事:苏童叙事是富有创造力的。虽然作家写文章不需要对色彩有很深的认识,但是色彩可以通过文学反映出社会的百态,必有作家将色彩应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这样的话色彩演变的历史就会在历代作家的创作中体现出来。如果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学有所关注,就不难发现,每一个时代的文学所应用的色彩都会体现出那个时代的色彩观念。恰当的色彩应用在作品中带给读者的感触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作品中的颜色是单一的、明晰的,表明这些作家对色彩的认识还不够,是出自本能的一些自发性的阶段。但是苏童作品中应用色彩的能力早已超出自发阶段了,表现出较高程度的自觉和现代色彩意识。在文学创作领域中,颜色在苏童的文学创作中已经成功地参与到叙事中,并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可以证实于其作品中色彩意象的描摹。而且这种较为自觉的色彩意识,是来源于其生活经历和对想象力的构造。

(二)小说中的体现欲望的红色意象。在苏童的小说中主要表达的色彩意象:红色、白色、蓝色。在苏童的作品中,红色代表了欲望。红色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颜色,是喜庆的颜色还是生命的色彩,红色在中国人的眼中象征着美满、吉祥和喜庆的。所以在苏童的作品中,许多色彩意象都采用红色,如红痣、罂粟花、少年血、红粉、红马等等,但是在苏童的笔下,红色并不代表着喜庆吉祥,而是代表着人的欲望和在残酷的现实下欲望所膨胀出的丑陋罪恶。苏童作品下的红色意象是符合心理学的,因为“从爱情到仇恨——一切令内心沸腾的感情都和血液紧紧相连,红色是各种负面和正面激情的象征颜色”。在俗世人间,红色是代表情欲与性欲的,“红灯区”中模糊不清的红充斥着不道德。《红粉》中的红色代表着风尘女子,红色的嘴唇、苍白的脸、雪白的大腿等都代表着性欲,一个简简单单的“红”字已包含了所有俗世的欲望。《罂粟之家》隐晦地描述了性的腐败和错乱,火红的、大片大片的罂粟代表了性爱,并且人们沉迷在其中不能自拔。

(三)作品中的代表纯洁的白色意象。除了红色,苏童还应用白色代表着高尚的人性,与红色形成巨大的反差。首先,散发出白色光芒的泪水是代表着纯净的:碧奴有着高尚的人格,她坚信真爱,坚持属于自己的梦想,好像在她身上没有体现出人性中的背叛、犹豫、动摇,“她用看似柔软但坚强的身体,向世间展示着人性该有的品性,面对孤独,她没有表现出害怕而是坚强的面对,她用眼泪面对解决一个个困境而不是躲避”。晶莹的泪水是对美好人性纯净的赞美,因此苏童应用白色来体现纯洁的人性。“长城在初冬的阳光下闪出锋利的白光,把天空衬托得委靡不振。长城其实是一堵漫長无际的墙,一堵墙翻山越岭,顺着群山的曲线向远方蔓延,看起来像一条白色的盘龙,那白色的盘龙就是长城。”这是碧奴最后一次看到长城的景象,一片白茫茫的雪景,表现出最终美好人性得以实现的清新,在风格上,这种描写给人一种水一样的清澈透明的感觉,辽阔的景象给人以轻松,而不是一种沉重与压抑,这也是苏通写作的高明之处。

(四)蓝色意象:“衰败”必然的结局——死亡。蓝色在苏童的作品中代表着诡异、阴冷、幽暗,充斥着垂死的压抑气息 在其代表作《1934 年的逃亡》中的一句话似乎给蓝色色彩代表的含义定下了基调:“死亡是一大片墨蓝的屋顶,从枫杨树老家到南方小城覆盖祖母蒋氏的亲人”。就个人而言,阅读苏童的作品,当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时,对他笔下的“蓝色”已形成了一种敏感,一到出现蓝色的意象时,就立马能够感觉到毁灭和死亡就要降临了。在《沿铁路行走一公里》中,“蓝色布带”出现过两次,这个意象就预示着两次不幸的降临;在(《仪式的完成》中,热爱事业的民俗学家在一进入八棵松村的那一刻看到的发蓝的“龙凤大缸”就是最后置他于死地的东西。此外,《井中男孩》中那口要人性命的井也是散发着幽蓝的光的。(《蓝白染坊》)中的奇怪的来家染坊日复一日的织染着一种白蓝相间的花布——丧布,但是从来未卖过,直到发生爆炸后很多花布在疯狂的燃烧着,人们才迟钝的察觉一些玄机和奥妙,还有布店女孩临死前的面孔在少年的眼中也是“蓝幽幽”的,是恐怖的死亡气息。

三、结语

苏童在作品中使用大量的颜色来描摹人物,是和苏童的生活经历有关系的,弗洛伊德说:“富于想象的创造正如白日梦一样,是童年游戏的继续及替代。”苏童生长在苏州的,南方的一些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苏童的创作:南方生长蓬勃的罂粟则代表了红色的欲望;色彩鲜明的苏州有着古典的繁华和苍茫,有着代表性的颓靡暗红色,在潜意识中,苏童的色彩创造都会受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学昕.自由地抒写人类的精神童话——读苏童的长篇小说《碧奴》[J].当代作家评论,2007(01).

[2] 张文东,杜若松.颠覆与重建:苏童小说中的历史记忆[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2).

猜你喜欢
分析
禽大肠杆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经济危机下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
对计划生育必要性以及其贯彻实施的分析
GB/T 7714-2015 与GB/T 7714-2005对比分析
网购中不良现象分析与应对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伪造有价证券罪立法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