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丝光

2015-05-30 10:03:06黄艳秋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楚国作家儿子

黄艳秋

最黑暗的时候,最孤立无助的时候,最走投无路的时候,总有一丝希望的光,闪耀在我们头顶,引领着我们在黑暗中寻找。

《左传》里讲了“蔡侯迁都”的故事:公元前493年,楚国攻打蔡国,蔡国兵败,楚国命令蔡国迁往汝水以南、长江以北的地方,蔡昭侯答应下来,将蔡国国都迁到了吴国属地的州来,遭到蔡国老百姓的集体反对,但被逼东迁。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491年,蔡昭侯准备出访吴国,这一次,文武大臣们急了,倘若蔡昭侯和吴王阖庐将蔡国国都再次东迁到吴越边界的话,国将不国了呀!黑暗突然降临,国内一片混乱,老百姓纷纷背井离乡,难道,蔡国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以文之锴为首的大臣率兵射杀蔡昭侯,蔡昭侯仓皇逃跑,最后死在路边一户农民家里,“迁都计划”随之瓦解。公元前490年,蔡成侯姬朔即位,国都仍在州来,蔡国人终于走出了全国最黑暗的时期。

州来即后来的“下蔡”,今安徽省凤台县附近,见证了蔡昭侯、蔡成侯、蔡声侯、蔡元侯、蔡侯齐五世的历史。公元前447年,蔡国再次被楚国所灭。灭蔡后,楚王将蔡侯姬齐、蔡国遗民迁至今天的湖南常德一带,就是历史上的“高蔡”,作为附庸国,大约在公元前223年,同楚国一起被秦国消灭,中国迎来了“分久必合”的大秦帝国时代。

蔡国是战国时期的小国家,常常畏服于大国,历599年,传二十五侯,分为上蔡、新蔡、下蔡、高蔡四个时期,每一个时期的国都迁徙,都要经过一场场血洒疆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来谱写他们荣辱兴衰的历史。但“蔡侯迁都”的故事,却是蔡国国民留给我们的历史财富。

有一位作家的母亲,她,同样是一丝光。

上个世纪70年代,作家还是一位高中生,响应国家号召,到黑龙江某农场当知青,到了插队的小地方,他才知道什么叫“偏僻”,每天的农活有多么繁重,故乡北京距离自己远得像是十万八千里,更为糟糕的,他之前所谓的“大好前途”一片迷茫,夜深人静时,他无数次感受到比黑暗和孤独更可怕的东西:“我已经走投无路了,我的未来在哪里?”他给母亲写信,跟母亲诉苦,质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不是对的,在那个极“左”的年代,当母亲的又能说什么呢?母亲只能写信鼓励儿子除了参加集体劳动,一定要坚持读书、学习,千万不要管外面的什么事。她还不放心儿子,时不时地给儿子寄去高中的学习资料、故意裹了封面的外国小说集、包得严严实实的《参考消息》报,她忘记了自己也处在政治审查阶段,忘记了寄的这些东西万一被查的话,自己将承受多大的审查、处分、批斗,但是她是一位母亲啊,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就这样堕落下去,失去了人生目标,她要给儿子信心和希望。她在给儿子的一封信里说:“儿,我希望你每隔三天给我写一封信,谈谈你的生活和读书的情况,我喜欢读你的信。”从此,儿子精神焕发起来,干活有了激情和力量,学习有了目标,每隔上三两天,他就给母亲高兴地写信,汇报着一天天变化中的自己。一天,她捧着儿子的信,激动地拿给同事看,同事“呀”一声,跟她说:“这哪是信?这几封,连在一起,不是小说吗?你儿子可以当作家了!”这位母亲慌忙给儿子写信,鼓励儿子写小说,反正写不成,也可以练练笔。岂料,半年后,儿子果真写出了一部长篇小说,轰动了整个农垦区,恰好,北京大学来他们知青点招生,第一个挑中了他,被农垦区推荐到了北京大学。

这个故事,是在《我们伟大的母亲》一书里读到的,我感动得哭了。尽管今天,这位母亲已经去世,儿子也成了著名作家,退休多年了,但母子俩写信的那些细节却被儿子写成了文章,也让许多人认识了这位母亲。

这样的场景,我们都可能遇见:当黑暗遮蔽了天空,一个国家的子民在寻找光,一个儿子也在寻找光。别怕,只有在黑暗中一直寻找下去,我们才会找到出路。不去找,你我只能走投无路。

猜你喜欢
楚国作家儿子
作家的画
文学自由谈(2022年5期)2022-09-28 11:29:44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小说月报(2022年2期)2022-04-02 03:10:32
打儿子
故事大王(2020年11期)2020-12-10 06:48:46
《自相矛盾》扩写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艺术品鉴(2020年7期)2020-09-11 08:04:56
小燕子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