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天裂

2015-05-30 10:03高鹏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稼轩辛弃疾

高鹏

1

偏爱宋词,尤喜“苏辛”和李清照。东坡、稼轩均为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作品慷慨奔放,激情豪迈,大气磅礴,洋溢着炽热的爱国思想。苏词铿锵而浪漫,辛词豪壮而苍凉。他们一个在北宋,一个在南宋,隔了一百多年,然筋络相连,气概贯通,故后人多相提并论。如郭沫若写辛弃疾挽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我以为,历史上除了岳飞的《满江红》,可与“苏辛”之词媲美者,无出其右。幼安一生以英雄白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大度激昂,与当时渴望收复江河的国势民情推移磨荡,又与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蓬勃、悲凉感愤的豪迈风格。

历史上,辛弃疾(字幼安)与另一位杰出的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被称为“济南二安”。他们均为齐鲁后裔,虽生活在同一时代,然易安过世时,稼轩乃十多岁少年。李清照是约婉派的代表词人,人们常把豪放派与约婉派相对立,但“苏辛”之词在豪放之巾仍然有一种约婉的意致。比如苏东坡的“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辛弃疾的“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漫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满江红·家住江南》),而李易安也不乏铿锵磅礴之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历史走到了两宋之交,可以说是最令人伤感的时期了。山河破碎,人生起伏,无数人徘徊在苦恼和悲愤巾。幼年的辛弃疾应该是读过李易安的《声声慢》,那种悲凉,“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少年的他应是无法体会那种况味的。他胸巾氤氲的只有“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谁料想,若干年后,英雄如他,只剩“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发出“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喟叹,“可怜白发生!”

2

暮春的江南有些湿,空气黏黏的。铅山在上饶之南,武夷山北麓。入驻宾馆后拉开窗帘,眼前是一片绿色的草甸。草甸上,三三两两的是水牛和黄牛,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后面是宽阔的信江,江岸上是褐色的丹霞地貌,巨大的山石上镌刻着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补天裂。“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是辛弃疾《虞美人》里的句子。先生欲效女娲补天,揭竿而起,豪侠仗剑,洒热血,驱贼寇。扶社稷之将倾,救民众于水火。

事实上,他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辛弃疾出生之时,北方已沦陷数十年。一个人的成长与他的环境密不可分,他生长在一个忠义奋发的家庭之中,祖父辛赞在辛弃疾童年之时,就常带着一群儿童去游览,指点山河,激发他们的爱国思想。少年辛弃疾目睹北方沦陷区在敌人铁蹄践踏之巾,国破家亡,生灵涂炭,一股豪气油然而生。22岁那年,他与一些奋发青年及忠义之士结成了义勇军,凡两千之众。其时,耿京组织的农民义勇军手下有数十万人之多,辛弃疾深明大义,带领他的两千义勇军归附了耿京。

他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耿京乃一介莽夫,少有谋略。揭竿而起,全凭一腔热血,手下将士多农家子弟,目不识丁,因此他对饱读诗书的辛弃疾非常器重,任命他为节度掌书记,出谋划策。辛说我们在沦陷区起义,势单力薄,要想光复国土,需与南方的朝廷取得联系。耿京以为有理,于是命辛弃疾带一批人南渡。到了临安,辛得到宋高宗的召见。高宗授予他们这些北方起义军以官职,希望内外联合,共御强敌。辛非常兴奋,决心回去后与耿京大干一场,收复失地,统一山河。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耿京已经被一个叫张安国的奸细杀害了。张认贼作父,投降了敌人。辛弃疾闻听此言,悲愤交加,血脉偾张,怒发冲冠。他立即约海州统制王世隆,带了五十名精锐人马直奔济州,捉拿张安国。到达济州的那天晚上,张安国正和金朝的将领在巾军帐中喝酒。辛弃疾率众出其不意地闯进有五万金兵的大营,活捉了张安国。他还向金兵宣称,宋军十万人马即将开到,劝他们赶快投降。军巾不少将士都是耿京的旧部下,听辛弃疾这么一说,当场就有上万人投到了辛弃疾一边,跟着他南下。

张安国后来在临安被斩首示众。

辛弃疾的壮举在南宋朝野引起极大震动,不仅军民们非常敬佩,连宋高宗也赞叹他是条铁骨铮铮的汉子!

此后,辛弃疾便留在了南方。归附之初,辛弃疾娶了爱国官吏范邦彦之女为妻。范本是金国蔡州新息县令,家住镇江,在辛弃疾南归前一年以全县归宋。辛弃疾与妻兄范如山十分投合,范如山的儿子范炎后来又娶了辛弃疾的女儿为妻。两代娴缘,关系非同寻常。因此辛弃疾早年曾经多次到镇江,并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镇江友人。后来,他被朝廷派往江阴做官。江阴虽靠近前线,但在主和派的势力下,辛弃疾的抱负和才能根本无法施展。

宋孝宗即位后,重用主战派的张浚,南宋王朝第一次主动出击。但张浚在符离大败,宋金签订了“隆兴和议”,主和派又占了上风。辛弃疾求战的上奏屡屡被驳回,受到朝廷的冷遇。他不甘沉沦,仍向宋孝宗上奏了著名的《美芹十论》。在文中,他分析了当时宋金双方的形势,提出恢复中原的大计和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但他的主张、建议都没引起朝廷的重视,这使他感到了极大的悲愤和苦闷。这时期,他写了不少词,大都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从1168年起,辛弃疾先后到建康府、滁州等地任职,后来又当过江西、湖南的安抚使,成了职位颇高的“封疆大吏”。可是主和派当道,他职位再高也实现不了杀敌报国的志向。他只能花力气整顿地方政府,并创办准备北伐的“飞虎军”。这却又给主和派们抓到了把柄,1181年,他被主和派排挤,罢官回江西上饶的带湖闲住。

3

铅山稼轩雕塑高32米,系国内最高的辛弃疾雕像。他左手持10米长剑,右手握书卷,面北而立,衣袂飞扬,浩气凛然。这样一个经济不算阔绰的县,拿出上亿元资金营建辛弃疾公园,发展旅游事业,可见当地政府的气魄卓识。园区以辛弃疾文化为核心,共分为四大板块:北望江山、铁血传奇、千古风流、瓢泉岁月。辛弃疾雕像,也成为当地的一大地标建筑。

辛弃疾一生巾,有40多年是在江南度过的,其传世诗词600余首,有200多首与铅山有关。瓢泉是辛弃疾晚年的故居遗址,位于上分公路铅山县稼轩乡瓜山山麓。一天,辛弃疾与门人到鹅湖山一带觅泉,来到距鹅湖寺20里的奇师村,发现村后瓜山山麓有一口周氏泉。这是一泓荡漾在前后两个天然石潭的清泉,泉形如瓢,泉水澄淳。泉旁,有茅屋两间。辛弃疾一见钟情,流连忘返,决定在泉边建一个别墅。不久,别墅建成,他把“周氏泉”改为“瓢泉”,“奇师”改名为“期思”,以“期思”寄托他殷切期望结束南北分裂局面和期待再次被起用为之奋斗的耿耿心怀。

十多年后,直到宋光宗绍熙年间,他才又被起用,担任过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等职。不久又被罢官。

1188年,辛弃疾瓢泉别墅建成。此后,他便来往于上饶带湖和铅山瓢泉两地。1194年,辛弃疾在瓢泉动工建新居和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

1196年秋,辛弃疾生平各种名衔被朝廷削夺得干干净净,在瓢泉过着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动,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辛弃疾《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1203年,年过花甲的辛弃疾被再度起用,担任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等职。在绍兴期间,他特地去拜会了年近八十的陆游。这对文坛骁将、抗敌志士喝酒作诗,相见甚欢。这年底,宋宁宗召辛弃疾去临安,征求军国大计。临行前,辛弃疾又去向陆游告别。陆游特地写了一首七言长诗《送辛幼安殿撰造朝》,为他壮行。诗巾有“稼轩落笔凌鲍谢”“青史英豪可雄跨”的句子,这是陆游称赞辛弃疾的词作超过南北朝的著名诗人鲍照、谢灵运,并且具有非凡的才能,可以超过历史上的英雄们。陆放翁对这位文坛后起之秀,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两年后,65岁的辛弃疾被任命为镇江知府。就任镇江知府后,辛弃疾很振奋,想借此实现多年抗金宿愿。他向朝廷提出详细而有远见的抗金北伐备战计划。同时做了大量细致的抗金北伐准备工作,厉兵秣马进行备战。辛弃疾一边派遣谍报人员渗透到敌人后方,侦察敌方的兵马屯戍、仓库位置以及将帅姓名等军事情报,一面派人分头在江淮一带加紧招募了一万多名有较强作战能力的士兵,又赶制了一万套军服,加紧训练兵士。他经常亲往沿江一带观测地形,做好据守与进攻的具体部署。

辛弃疾在镇江积极备战,知府任上才干了一年多,北伐的准备工作刚刚有点成效,就因韩侂胄集团所唆使的朝廷言官诬告其“好色、贪财、淫刑、聚敛”而被撤职。他满含忠愤和担忧,离开了抗金前线镇江,黯然回到了江西铅山。

1207年,宰相韩侂胄北伐失败,朝廷又召辛弃疾去挽救局势,可是辛弃疾已重病在身。

伏在病榻上听完诏书,辛弃疾的心又剧烈地跳动了起来。这诏书,要是早到两年该多好啊!那时候他还可以在院子里舞剑,面向北方,吟诵磅礴的诗句。他挣扎着想爬起来,眼前一阵眩晕,浑身顷刻间便被汗水湿透。妻抹着老泪,唏嘘不已。儿女们赶紧上前,把他扶好。他猛地用力摆脱,想下床接旨,沉重的肉身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想起23岁那年,自己带领50人的尖兵闯入数万人的敌营.只手把奸细生擒回来;他想起军中的生活,枪林箭雨之巾的冲杀,是多么痛快啊!他想起自己向朝廷上谏的《美芹十论》,陈说恢复大计;想起自己被一贬再贬,仍雄心万丈,立志报国;想起鹅湖书院与陈亮的高谈阔论,英雄所见略同,他们促膝相谈,惺惺相惜,竟彻夜难眠;想起带湖闲居的那些日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英雄迟暮,壮心不已,“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唉,记不得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每次重新起用后不久,不是受阻挠,便是被罢官。岁月荏苒,人生苦短,真是“天凉好个秋”啊!

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身上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他迅速起床,摸了一把剑,披甲上马。眼前是滚滚烟尘,金戈铁马。他一马当先,对着金人一阵狂砍。他的身后是千军万马,旌旗猎猎,喊声震天!

“冲啊——杀贼!杀贼!杀贼寇啊……”

弥留之际,辛弃疾的手在半空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他的喊声也戛然而止。亲人们凑上前去,发现他已经停止了呼吸……

1207年9月10日,英雄与世长辞,终年68岁。

4

我们拜祭了辛弃疾墓。辛弃疾墓在铅山县瓜山虎头门阳原山腰,坐北朝南。立于宋绍定年间(1228-1233年),其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原碑毁墓残,清代辛弃疾后裔于墓前又立新碑,今亦斑驳陆离,字迹模糊。满山葱茏,翠竹掩映。远处是一片映山红,火辣辣的,十分耀眼。山谷幽静,万籁俱寂。英雄叱咤一生,终归自然。小小的石墓遮掩在浓郁的山林中,显得十分孤寂。

元代张野曾凭吊稼轩墓,作《水龙吟·酹辛稼轩墓在分水岭下》:

岭头一片青山,可能埋得凌云气。遐方异域,当年滴尽,英雄清泪。星斗撑肠,云烟盈纸,纵横游戏。漫人间留得,阳春白雪,千载下,无人继。不见戟门华第。见萧萧竹枯松悴。问谁料理,带湖烟景,瓢泉风味。万里中原,不堪回首,人生如寄。且临风高唱,逍遥旧曲,为先生酹。

读之,令人唏嘘感叹!

猜你喜欢
稼轩辛弃疾
寄稼轩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稼轩词里拟人多
稼轩词锤炼字句与对仗的艺术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明志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