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
前不久,集诗书画印四艺一体的老艺术家丁益作品展在常州举办,7位子女在倾羡父亲对艺术孜孜追求的同时,也感念他对儿女教诲的良苦用心。
老艺术家丁益曾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南京美术公司设计室主任,他诗、书法、画、印章样样在行。上世纪50年代,他参与设计和制作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雕塑,设计的镇江香醋、勤丰牌香烟等包装进入千家万户。
他有7个子女,其中3个成为“国家一级”:老二丁德邻、老五丁德源均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老七丁德惠是国家一级编导。这全靠他让7个孩子相互砥砺,彼此督促,共同进步。
不逼孩子一条道走到黑
丁家老五丁德源今年64岁,在他的记忆中,父亲丁益晚饭后喜欢坐在画案前画上几笔,或是刻上几刀。他们兄弟姐妹总爱黏着父亲,大家围在画案前,抢着给父亲打下手,研墨、铺纸……丁益也不觉得烦,一边教孩子们裁纸、整理画案、清洁笔洗,一边像说书一样,与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聊天说话,讲述古今艺术大师们的趣事。画累了,说累了,丁益还会给孩子们拉上一曲京胡,唱上一段京剧。
丁益每次外出写生时总带着二儿子丁德邻,父子俩看见什么就画什么。1956年年初,13岁的丁德邻的宣传画被《雨花》杂志刊登做了封面,在当时引起不小轰动。
看到二哥如此厉害,丁德源也学画画,可学了一段时间他又失去了兴趣。有一回,全家出去玩,休息时父亲掏出笔记本,指着前面的一片树林,要孩子画一张速写。哥哥立刻用心地画了起来,丁德源却没兴趣。他看见附近一個老人在纸盒里养了一只鸟。他连忙说:“鸟应该有自己的家,怎么能待在纸盒子里,太可怜了。”说着就折了点竹竿,蹲在一旁,做了个鸟笼。父亲见此没有生气,反而夸赞他:“我儿子手还挺巧的呀。”丁德源趁机告诉父亲,他不想学画画了,想学木工活。丁益也表示同意。学了一段木工活后,丁德源又改变主意重新学画画。
过了几年,丁德源才知道父亲当时对母亲说:“不要逼着孩子一条道走到黑,半途而废明着看是放纵,其实这种自由更能让孩子找到合适的目标。”
父亲也将选择的自由给了小女儿丁德惠。丁德惠对父亲抱怨:“坐在那儿拿支笔一动也不动的多没意思。我就喜欢唱歌,要是能边唱边跳那就更好了。”父亲于是支持丁德惠学跳舞。丁德惠还被选中加入了南京小红花艺术团。为了让女儿打下扎实的基本功,父亲为丁德惠制定了一个详细锻炼计划。每天早上5点半,父亲就准时叫醒她,陪着她一起跑步。冬天寒风凛冽,丁德惠噘着嘴说:“爸爸,脸都给冻坏了,咱能不能别跑了。”父亲却不答应,还亲自动手制作了一个特别的口罩,包住鼻子和嘴的地方薄,其他地方厚。戴着父亲的爱心口罩,丁德惠坚持跑步,她不但身体健壮了,还跑进了南京人民大会堂开了场独唱会,在南京城里轰动一时。
小树也能互相遮风避雨
丁益虽对几个孩子极尽疼爱,但从不偏心。最小的幺妹7岁后就和哥哥们一样自己洗衣服、刷碗,和哥哥闹矛盾后也会挨批。父亲常常对子女说:“我之所以对你们一视同仁从不偏颇,是希望你们彼此不嫉妒记恨,一直相亲相爱、相互扶持走下去。”
1968年,17岁的丁德源下乡当知青。在收拾行装时,父亲再三嘱咐他一定要带上纸和笔。丁德源说:“我去农村干农活了,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父亲说:“下乡与文化学习并不矛盾,纸和笔必须带着。”
农村生活非常清苦,丁德源把满腹牢骚发泄在信中。父亲回信:“干艺术是苦事,喜欢养尊处优不行。古来多少有成就的文化人都是穷出身,怕苦,是不出来的。你不如趁此时机,用绘画来消减农耕的劳累和思亲的苦闷。”
又过了几天,丁德源接到小妹的来信,他忙不迭地拆开信封:“亲爱的哥哥,我拿到第一个月的18元工资了,你在乡下劳动一定很辛苦,寄去10块钱给你买点营养补补身子……”信没看完,丁德源已是泣不成声。原来,父亲收到丁德源的信后,又给女儿去了信:“你有工作了,可以挣到工资,在经济上多援助你哥一些。”丁益的想法很简单,让孩子们两两组团,这样一方累了,另一方可以稍微休憩一下,儿女们是小树,相互依靠才能走得更远。
1972年,妹妹丁德惠为丁德源提供了一个信息:淮北市文工团招考一名舞美。可丁德源压根儿不知“舞美”是干什么的。丁益把此事告诉了大儿子丁德邻,丁德邻跑到图书馆翻阅了一整天的资料,给弟弟写下了长达10页的信,详细介绍舞美知识。接到哥哥沉甸甸的书信,丁德源心中暖暖的,他临时抱佛脚学了几天,居然被录取了。多年来,7个孩子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奋斗。不管谁遇到困难或曲折,总会有另外一个人去帮助他。
三兄妹在常州定居后,将父亲接到常州养老。每月十几口人都会到常州聚会。这个时候,父亲就会笑眯眯地小酌几杯。父亲告诫第三代:“没有决定之前,你有无数个选择机会,你一旦对某一方面感兴趣,那么,你就要用心、坚持不懈地去做好这件事……”如今丁家子孙各自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除了老二、老五、老七,其他人在各自岗位上也小有成就。
2006年9月底,九旬高龄的丁益仙逝。此后10年间,丁家兄妹们依然互相关心,彼此支持,他们聚在一起总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艺术,说到高兴处,屋子里传来阵阵笑声。兄妹们快乐的笑声,是对父亲最好的报答。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