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海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令职教人在这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顶层设计”中看到了新的希望。但令人遗憾的是,兴奋之余困惑却紧随而来,用一些职教人的话说:“政策很好,日子难过!经费少、招生难,校企合作难仍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那么,问题究竟在哪里?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沈琪芳所说:“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是另一种教育类型,其外延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单凭一个学校、一个部门抓职业教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回顾过去几年的职教招生工作,有同志打趣地把它概括为一个全球通手机号码段:“136”。“1”就是1个目标,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为目标。实施科学合理的分流,把更多的合适的生源送到当地职业教育学校有目标、有方向地深造。“3”就是把握职教招生工作的前期、中期、后期等三个阶段,既有工作前的“未雨绸缪”,也有工作中的“一气呵成”,还有工作后的“事后诸葛”。“6”就是學校积极倡导老师们做职教招生工作的“有心人”“多心人”——人人长有6颗“心”:信心、细心、灵心、恒心、诚心和爱心。
细心+信心=前期工作成功的秘诀
观念一变天地宽。前些年,老师们对于一所初中学校参与职教招生不理解,老师们怨声载道:“生孩子的不着急,抱腰的还着急?”我们倡导全体教师,特别是毕业班老师乃至全校教师都要做“有心人”。
“细心”,大家要共同培养。招生工作启动前,学校鼓励班主任、任课教师做“细心人”。 积极主动与学生谈心交流思想,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细心留意、准确无误地掌握学生毕业就业意向;根据调查摸底,确定最有把握的“意向生源”,开展第一轮动员工作。结合家长和学生的意向,再次筛选出最有把握的“准生源”。
“信心”,大家要共同树立。学生和家长能被说服,与其说是因为招生老师口才好,倒不如说是被招生老师充分的信心诚服。业绩好的招生老师能经得起失败,重要原因是他们对于自己和所在的学校有不折不扣的信心。所以,学校要鼓励教师树立招生信心,增强招生底气,给家长讲清两个需要:读职校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鼓励全体教师“只有落后的工作,没有落后的教师”,充分坚信冰山也有融化的时候。
灵心+耐心 = 中期工作成功的妙方
招生培训会上,学校领导带头践行三条法则:一是集中精力,二是更加集中精力,三是更加更加集中精力。向着目标,做“有心人”。
“灵心”是职教宣介者必备的素养。宣传政策,争取家长和学生的支持是招生工作成功的关键。工作中,我们始终要鼓励每一位老师,工作中要有一颗“灵心”。中考成绩公布之后,快速地组织分片工作组,拿着事先统计好的“准生源”名单进村入户。积极帮助学生选专业,待第一批生源报名后,对第二批、第三批有可能入学的学生采取“师帮生,生带生”的方式宣传劝学。
“耐心”也是职教招生者必备的素养。可能家长短时间内不理解,招生工作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一是要追踪、追踪、再追踪。遇上学生和家长拒绝招生,切勿一时间泄气,要努力说服他们,找出他们拒绝的原因,再对症下药。二是坚持、坚持、在坚持。要把家长和学生的“不”看成是一种挑战,而非拒绝。如果要招一名学生需要与学生家长接触5至10次,那就不惜一切熬到第10次。
诚心+爱心=后期工作成功的法宝
招生工作不会有完结篇,今天的结束就是明天的开始。招生的后期服务工作一点儿也不能怠慢。
“诚心”,招生后期保持的真面目。“你喜欢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这是大家认同的招生准则。坚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说服任何人,始终起作用的因素只有一个——“诚心”。诚心在职教招生工作中尤为必要。招生的全部工作要让家长感觉到学校是为帮助学生和家长而招生,而不是为了任务和其他因素而招生;不要只是“招”学生,而要诚心诚意去“帮”学生,朝着最有利于他的未来发展方向帮助他成长。
“爱心”,招生后期见到的真温度。招生前的奉承不如招生后的服务。只有耐心细致的服务才会永久地吸引学生和家长。因忘记回电话、约会迟到、没有说声“谢谢”、忘记履行对学生的承诺等而失去生源的现象是很多的。几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做回访工作。对于个别学生和家长抱怨先行接受,耐心细致听取意见并做好解释工作。帮学生解决入学后的困难。比如,困难学生的学费资助,党组织关系的办理,毕业就业推介等。
当今时下,职教招生工作确实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多去反思,找准问题的关键,也就有破解难题的新方法。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