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伟玲 范帆
2015年高考落幕,湖北省枝江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枝江一中”)的一本上线人数超过440、上线率超过40%,第七次刷新了高考成绩,在柱形统计图上描绘出一条优美的上扬曲线,尤其是2014年、2015年,以每年50多人的增量,使上升势头更显陡峭。在采访校长董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校深刻地领悟到内涵式发展的要义,能够准确地把握学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实现了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学校品牌管理》:枝江一中的内涵式发展核心是什么?如何理解“办学质量”?
董云:什么是学校内涵式发展?我们的理解就是学校内在质量的发展,这应该成为学校发展追求的核心目标。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内涵发展往往有六个方面,一是学校使学生需要得到发展的程度;二是学校使教师得到发展的程度;三是学校的管理效能如何;四是学校是否形成了独特而专业的教育方式;五是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状况;六是学校的整体功效以及被社会认可的程度。
作为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办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生命线。所有的校长都把追求优质的办学质量当成第一要务。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与升学率联系到一起,认为只要升学率高,就是优异,其指向点只在学生的学业上。其实,从教育的本真出发,办学质量的内涵应该更为丰富。它不仅指帮助学生提高升学和就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丰富的个性、良好的价值品格以及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永不枯竭的创新精神和未来的想象力等。如果把教育过程当成生产过程来看,其产品应该不是学生的学业,而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课程。因为学校是通过课程来完成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于是,我们所追求的办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学习质量。这要求校长的核心工作是抓课堂、教学常规、校本研修,围绕课堂教学效益开展工作。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一直坚持推行“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是学生的发展质量。主要指向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要使学生有着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做一个有道德、有教养的人,为每一名学生的就业谋生和幸福生活作好准备。学生走向社会后,有没有发展的潜质,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受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这才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要培养学生未来就业能力,核心在于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这既是提高学生发展质量的焦点,更是难点。我们将学校的德育活动、社会实践、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大型活动等都纳入课程体系,实现了德育课程化、文化课程化、活动课程化、环境课程化,有效发挥了学校“时时、处处、人人育人”的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创了广阔天地。
三是学生的状态质量。无论是学习质量,还是发展质量,学校的最终教育目标指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生长,我们都必须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是一项“慢”事业,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他们就会幸福快乐地生长。要做到这一点,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创新,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激发起学生学习热情,积极向上的情怀。到一所学校看一看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就知道这所学校质量高不高了。例如,平时自习老师巡查能否做到“零”抬头。
《学校品牌管理》:在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进程上,您认为枝江一中实现高考成绩“七连增”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董云:高考成绩不是全部,这只是我们发展成果的一个体现。我认为,一所学校的发展核心是要建立起促使人向上发展的动力机制,有了这样的发展机制,才能快速地推动学校迈向新高度。
目前,我们主要有三个比较好的机制。一是实施层级双向聘用的用人机制,既尊重了人才的流动性特点,也增强了教师的紧迫感和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又实现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实施以岗定薪的绩效工资制,对重要岗位实行重点倾斜,对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管理骨干给予特殊津贴,凸现对骨干人员的动态管理,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三是以完善的监督机制保障学校管理的民主性,充分发挥教代会、职代会、学生家长等群体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
为了适应以上三大机制的建立,我们在管理制度上以变应变,不断完善,从粗放型逐渐向精细化、扁平化、民主化转变,这是学校改革探索和实践的重要成果,激活了实施新课改的人力资本。
《学校品牌管理》:枝江一中是如何構建“423”课堂教学模式的?又是如何让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常态化的?
董云:课堂,是一块凹地,所有的课程都在课堂里汇聚并得以整合;课堂,是一块高地,所有的课程都在课堂里提升并得以实现。我认为,任何一位校长抓课堂,抓到任何程度都不为过,学校成绩的取得主要还是靠课堂。
2009年,湖北省刮起了课改新风。然而,早在2006年,突围中的枝江一中就开始探索新的课堂模式了,原创出“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并成为现行教育教学的主流文化,有力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当然,“423”学导型课堂的创建并非一蹴而就。从2006年“三案导学”,到2007年“211三案导学”,再到“2115三案导学”,我们始终在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最终到了2009年5月,中央教科所教授韩立福莅临指导,才创造性地总结提炼出“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423”是枝江一中课堂模式的高度概括,是“草根”研究的结晶,是高效健康课堂组织形式的具体体现。“423”既指课堂的组织形式,也包括课堂教学的流程。它的基本内涵是新知预习分“四步”,变课外预习为课内预习,让学生通过预习提高学习的起点;课堂推进设“两环”,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基本方式,“变个体学习为主为个体、小组学习并重”;教学全程用“三案”,学案、练案、教案丰富了教学载体,使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促使教师角色由“演员”变成“导演”。
身在新课改一线的王明华老师这样评价“423”课堂——它的灵魂在于摆正教与学的位置,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主人地位,赋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重建课堂教学流程与文化,师生共同打造高效课堂,在和谐民主的教学关系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2014年,我与袁新宏合著的《我的课堂我做主——解读“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发行,学校八年教育改革的成果得以进一步总结、分享。
《学校品牌管理》:枝江一中在校本研修方面有哪些特色?
董云:近年来,我们坚持“面向课改、夯实基础、立足校本、力求实效,在教学中研讨、在反思中提高”的原则,建立了具有枝江一中特色的校本研修体系。立足校本,扎根实践、研训一体,不仅是实现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支撑教育科研的重要特色活动,更是促进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一是改革集体备课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出“模块化集体备课”。在做好“四定”和“四统一”传统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备课的参与度和有效性,试验推行“模块化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将集体备课的各要素进行分解,以模块的形式加以呈现。变“研讨完整教案”粗放式备课为“优化模块、个体整合”的精细化备课,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实效。在此基础上,学科教师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学生特点,创造性地选用和整合备课成果,形成个性化教案,这样既达到集思广益、避免年轻教师出现偏差,又各有特色,能更好地适合学生的特性。
二是创新校本研修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出“4321”单元式专题化校本研修模式,采用“同课异构”和“异层同构”的形式,引入单元式专题研修模式,以反思跟进为手段,以4周为单元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论证确定研究专题,具体指导备课组开展研讨,统分结合,切实增强校本研修的效益。一个备课组牵头主持,综合学科备课组教师全部参加,完成“五个一”活动。
三是落实校本课题研究。我们通过征集教学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和突出问题,变问题为课题,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攻关,定期举行课堂教学主题研讨会,组织专题培训研讨,切实解决出现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巩固备课组落实常规的基础地位,把“423”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作为教学常规加以规定和落实,提高“三案”质量,优化课堂教学。同时,我们研制了“课例研修八步法”,通过一个课例,分“原汁课堂—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互动质疑—团队回应—专家点评—二度反思—重构课堂”八步来开展研修活动,这一形式上的创新激发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热情。
四是优化教学评价方式。我们努力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评价推向精细化发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枝江一中高效课堂评价表》《枝江一中基于观察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基于观察评课,切实从教学行为、学习行为、课堂训练、时间分配等纬度去观察和评价“423”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并通过多专题、多层次的研讨活动,不断矫正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是强化校本培训。组织新课改课堂教学校本培训,学校组织了两轮“423”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暨高一教师全员培训;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三个阶段教学模式调研;以课堂教学研究月为载体开展交流研讨;组织召开了推进研讨会,并通过调查问卷,反思和診断“423”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我们举行了一系列活动,重在引导教师形成共同的教育思想,从而推动“423”课堂教学常态化,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总之,学校发展需要有共同的办学思想,有了共同的思想才有合作的文化基础,才会逐步形成学校特有的办学文化。
(作者分别系《学校品牌管理》采编部主任、责任编辑)
特约点评
韩立福(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任职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通过这些年的实地观察与指导,我能够感受到枝江一中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决心和态势,也从课堂变化上看到了显著成效,学生实现了自信、主动学习,教师实现了专业、智慧的导学。
在课改实践中,枝江一中的老师们很好地理解了自己的新角色,以课程资源的建构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学生对话的交流者、课堂教学的研究者来贡献智慧,不断促进专业发展,这与董云校长大力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枝江一中的课改达到全国高中一流水平,学校内涵式发展不仅成为特色办学的明显特征,也成为了区域内的教育品牌。相信枝江一中在今后的教育改革方面会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