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严
[摘 要]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仍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根据初中物理教学现状,采取实验教学生活化等措施,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化。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生活化 有效化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064
在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常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来完成课本要求的演示及学生实验。这种模式面临3个问题:1.对于大班额的班级而言,学生的数量直接影响了实验的效果;2.由于器材都是专业的,学生不易课后自己模仿探究;3.实验太专业,学生缺少探究兴趣。如何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笔者认为,充分、合理利用身边的器材,精心设计实验,将实验生活化,实验教学就能得到有效开展。
一、自制实验器材,完成课本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中对物理器材的精度要求并不高。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通过一定的改制,变成我们实验所需的器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该器材的原理,还能顺利模仿课本实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比如在“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中,可引导学生利用“塑料直尺做横梁、小塑料袋做秤盘,硬币或橡皮泥做砝码”自制一个简易天平,模仿托盘天平的使用,试测某些物体质量,从而加深学生对天平原理及使用方法的理解。
在学生基础较好的情况下,我们还可引入“密度计的制作”等要求相对较高的实验。通过对密度计原理的分析,了解“规则漂浮物浸入液体的深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然后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吸管、笔芯等器材,自制漂浮物,并标上相应刻度,完成密度计的制作。在这过程中,学生将站在另一高度理解密度计的原理、特点、使用等。
二、利用生活物品,替换演示实验
在初中物理课本给出的实验中,某些实验是需要特定器材才能完成的,学生想要自己课外再次实验,存在一定困难和安全隐患。这时,需要合理选择生活中的物品,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替换原有实验,同样可以完成实验探究。
如在《大气压强》一节中,课本设计的是“火烧易拉罐”实验。这个实验,若学生操作,面临装置复杂、密封困难等问题,实验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用火安全隐患。此时,教师可改变实验器材和方法,如将适量温开水倒入一500ml矿泉水瓶中,然后将水倒出,迅速拧紧瓶盖,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冷却,我们同样可看到矿泉水瓶逐渐变瘪,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若能将拧紧瓶盖后的矿泉水瓶放入冷水中,效果更明显。
在该节中,我们还可利用“覆杯实验”来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利用家用“小吸盘挂钩”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等等。
替换后的实验器材学生在生活中容易找到,且实验过程简洁、安全,提高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同时,由于实验器材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学生有亲切感,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设计生活情景,融合物理实验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来源于生活,初中物理课本中的大部分知识点,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其现象及运用。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合理的生活情景,将物理实验融入生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能力,同时能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学以致用。
比如在《杠杆》教学中,教师可预先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资料、问长辈等方式,自己动手制作一根小杆秤,并初步学会如何使用。然后在课堂上设计一个“模拟市场”,让学生分组利用自制杠秤“买卖”物品。看一看哪一组的“秤”刻度精准?哪一组的“秤”称得准?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首先要了解杠秤,为理解杠杆定义及5要素打下基础;其次,学生要合理选择生活物品充当“秤砣”,通过比较,了解不同质量的“秤砣”对平衡所产生的影响;再次,通过“买卖”活动,学生学会在不同情况下对杠秤的调节,不仅有利于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同时还为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供了实践体验;最后,通过组间“杠秤”的比较与交流,学会杠秤刻度的标法、精度的调节、误差的分析等,全面掌握杠杆原理,并推广到其他生活类杠杆中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教师若能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有用素材,合理设计实验,将物理实验生活化,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我们的有效教学打下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欧阳小梅.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
[2]崔淑侠.中学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探讨[J].教学艺术,2009(22).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