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居住生活实态与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

2015-05-30 16:34:17胡星哲段炼孺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人居环境新农村建设

胡星哲 段炼孺

摘 要:习总书记关于“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讲话,为新时期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现在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所存在的一些盲目发展的问题。本文从居住生活学的角度通过对农村居住生活实态重要性的阐述,摆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居住生活实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的方面就是农村的人居环境的建设。近些年我国有些地方做出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处在转型期的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在今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境遇。盲目城市化、一味地模拟抄袭、专业设计的缺失等問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人居环境的参与者们缺少对农村居住生活实态的系统研究和把控。

一、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其中前三项与农村人居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这一方面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如大量盲目的“瓷砖化”、盲目的城市化等现象比比皆是,一座座“洋楼”吞噬掉了一些乡村原有的特色,整齐单调的规划覆盖掉了自然朴实的历史聚落。这些问题的出现难道都要归罪于“恶俗”的审美和盲目的抄袭么?

(一)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盲目城市化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的住乡愁”的党和国家对人居环境建设提出的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方针。笔者认为,我们现在的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主要有两个动因:一是国家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大力倡导,也是社会整体发展对农村强有力的带动;另一则是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之后主动改善居住环境的动力和城乡交流广泛之后村民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内外因共同起作用使得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但这两个因素都有着一定的盲目性,一方面指导新农村建设的基层部门对农村居住生活实态缺乏了解而造成的规划、设计、指导的盲目性,从一定程度上神话了城市的住居形式以及城市建设材料;另一方面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使用的主体自身虽深知农村居住生活的特征和需要,但是缺少系统的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产生盲目求大、盲目学习抄袭城市的问题。在他们的意识当中,城市生活和城市环境的建设样式成了先进、前卫的象征。

(二)专业化设计的缺失

在新农村建设中,大量环境的建设存在专业设计“不在场”的情况,使得农村环境建设出现了大量“土气”的建筑环境。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使用和建设者自身来讲,我国农村潜在承袭了较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在以往社会中,我国居住建筑有明确的形制和规制要求,中国文化中的“克己复礼”思想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决定了在以往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都是按照一定的礼制并在相对稳定的社会氛围下进行,因而在习惯上不需要设计师的参与。

二、如何把控农村居住生活的实态

对农村居住生活实态的科学、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就是对农村人居环境依存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做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构成、年龄结构因素

在当下,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动、计划生育等因素决定了这个时期农村居住家庭有着不同于城市也不同于以往各个历史时期的家庭构成特征。在某种情况下,农村家庭更多的继承了中国式家庭的多种传承,有着与城市家庭所不同的家庭构成模式。

(二)经济状态

这里所说的的经济状态不仅指经济水平,还包括农村特殊的经济生产方式,这些都是影响住居环境设计的影响因素,忽略这个因素就会产生不切实际的设计。虽然现今农业生产在部分农民家庭中已经不再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但是农村人对土地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依附长期存在。比如说有些地方盲目让农民上楼就造成了农民生产工具和劳动产品存放的不便;把城市景观设计观念和设计元素硬搬到农村,就造成了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的情况,产生了居住空间为适应生活相对落后,公共空间为适应规划较为先进的情况。

(三) 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农村人有着特色鲜明的生活习惯,尽管一直被城里人冠以“土”的称号,不仅仅有着较大的城乡差异,甚至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日本学者和什哲郎曾提出,在湿润的风途中居住的人是能“容忍顺从”的季风型;在干燥的风土中居住的人是富有“对抗性、战斗性”的沙漠型;在干燥和湿润混合风土中居住的人是“追求合理”的牧场型。

三、农村居住生活实态研究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一) 农村居住生活实态形成的乡土文化是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文化根基

因地而异的建筑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先人在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其形成的过程使历史,形成的结果是文化。盲目建设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居住与文华的高度契合将是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最终归宿。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要杜绝相应的盲目性,必须合理契合相应农村居住生活的实态的具体要求。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之中,不合理的终被替代。

(二) 准确全面把控农村居住生活实态是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重要依据

我们进行的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针对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新的要求提出的新目标,全新的东西要有现实的依据,而这个依据就是对农村居住生活实态的系统、科学的研究和把控。农村特有的家庭结构给居住空间提出了特殊的需求;农村的特有的经济状态和生活方式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居环境;农村特有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结构对人居环境设计有着不同于城市居住区的要求。

在新时期“留得住绿水青山,记的住乡愁”的设计和发展要求直线,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与建设必须立足于系统、科学、全面的对农村居住生活实态的调查、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设计环节的始终。

参考文献:

[1]胡惠琴. 世界住居与居住文化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费孝通. 乡土中国 [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杜正胜. 中国式家庭与社会 [M].合肥:黄山书社,2012.

猜你喜欢
人居环境新农村建设
刍议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相关内容
旧城河涌改造的历史文脉延续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22:34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41:50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社会科学(2016年8期)2016-11-04 01:30:32
强化农机监理所经济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
如何促进农民群众收入增长推动新农村建设探究
人居环境在居住建筑方面的探讨
浅析做好测绘保障服务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
浅谈园林艺术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