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

2015-05-30 16:32刘丽梅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刘丽梅

[摘 要]本文对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进行探究分析,阐述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采用文字式的批注教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够使学生不断地深入文本。

[关键词]初中;语文;批注式教学

批注式阅读法并不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在我国文学历史传统中早已有毛氏父子批注的《红楼梦》等点评集。将其引入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一种新模式。所谓批注式阅读教学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与教材形成一种对话,从教材的内部去感受文章,欣赏文章,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在阅读中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批注式阅读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方式的一种反驳,是立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已经不再是“圣人”,而是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理解吸收与作者思想的表达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这样的批注式教学阅读中能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思维能力出发,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文本中的符号进行解译。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创造性体验的过程。

一、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依据

1.批注式阅读与平等对话。批注式阅读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重新拥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学会自主式学习。这种方式也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现代教学理念,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自学课文,对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有相当大的作用。对话教育是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明确指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积极开展学生、教师与阅读文本之间的对话”。“对话”是一种主动姿态,意味著学生与教师可平等参与对阅读材料的解读,捍卫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创造性与思考权利。批注式阅读教学建立在对话的基础之上,在批注式阅读过程中,学生自由批注独特的讲解与感悟,不仅与文本发生思想碰撞,与教师交换心得体会,还通过审视文本重新认识自己,实现与自我的对话。

2.批注式阅读与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学习者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之中,学习者以自我经验为基础完成对信息资源的意义建构。批注式阅读过程是学生作为独特个人赋予文本新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个体人格与文本情境协作互动,学生根据自身社会经验与文化背景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实现差异化的意义建构。批注式阅读促使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建构知识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过渡,颠覆了教师中心与课本中心,通过个性化“批注”鼓励学生个体生命意义的成长。

3.批注式阅读与接受美学。在接受美学中,作品的意义被界定为由作者和阅读者共同创造,即阅读文本自身具备再创造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越是优秀的作品越在意义上留有读者填补空缺的空间,召唤读者发挥创造才能,中国古语的“言不尽之意”、“弦外之意”、“象外之象”便是此意。批注式阅读的批注内容是学生发挥主观想象力,对文本空白点的再创造,阅读材料的描述性语言,伴随着学生的思维加工,批注促使学生停留在脑海里的“兴味”付诸笔端,实现了文本的多元解读,是对接受美学“召唤”理论的教学实践。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应用

1.联想。在阅读中,我们感知语言文字,除了准确、迅速地在脑海里呈现有关表象外,更重要的是还要进行必要的联想,对意境悠远、耐人寻味的词句展开想象,在情景交融中领悟文本所表达的内涵。 如教学《桂花雨》一课。讲到桂花摇落之后,父亲点上檀香,并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教师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诗意,并指导朗读。然后提问:“花雨缤纷入梦甜”,如果真的做梦,你会梦到什么?想一想,用批注的方式把你梦中的情景用笔写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扣住一个“梦”字来阅读批注,还原、再现文章中的有关细节,通过丰富的想象,调动了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表达中,融会贯通,感中有悟,寻求到了一种与文本更加丰沛灵动的对话,实现了作品向读者的移情。

2.补白。任何一篇文章,尽管作者在写作时已通过字、词、句、篇,具体物化了其内容和思想,但言不尽意,文本本身仍旧存在着诸多的“空白点”。这些“空白点”运用得恰当,就可以使学生在沉静的思索中激荡起情感的涟漪,孕育出彻悟的种子。如教学《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时,有这样一句话:“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教师问:“同学们,此时的苏轼在埋怨明月,你觉得苏轼对明月的埋怨有道理吗?”引导学生体会词人“怨明月”实“人自怨”的曲折情愫,继而让学生围绕句末的“……”来谈一谈省略了什么,揣测词人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批注,用文字表达出来。文章自身也正因为有了“留白”,才具有了让读者观照自我的空间。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通过阅读批注对文本进行填补,在充分解读中使文本变得更丰满。

三、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使用批注式阅读教学

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批注。教师应该在课文中设置一些问题,这样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这些问题的设置并不一定都要就文章的主要意思而定,而是可以通过对字句提问而延伸至对文章的提问。提问可以是征求意见的提问,也可以是反问式的讨论提问。比如在《“友邦惊诧”论》一文的讲解中,对“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就可以对字词提出疑问,这两个“国”的含义是否相同?词性是否相同?为什么采用同一个字表达两种不同的含义?而在《一面》中对其中的句子就可以提问,比如为什么文中会说“这不是我们应该悲伤的时候”?那什么时候才应该悲伤?无论是就文章中的某一字词提问还是就文章中的句意提问都可以采用征求意见的方式和反问讨论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不断地深入,让学生在批注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在教学中是对字词提问还是对句意提问,这需要教师根据文章本身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

2.概括、评论和朗读的方式。在批注式的阅读中,实际上有相当多的部分是对文字进行注释的,这不仅出现在现在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古代的批注式文本批评也同样如此。比如,在《听潮》一文中应该对听潮的实践、地点以及各种要素进行批注,这样能够为学生做深入的阅读分析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 批注式阅读不仅要划出文中的重点,还有一个关键的点是要能够对其某一段文字进行评论,这也是做关于文字和文意批注的最终目的。比如在《一面》中就可以对每一段不同的话做出相关语言风格的评述。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强烈的感情中去感知教材中所包含的情感,不断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深化。通过朗读技巧进行批注式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可以有意地将一些阅读知识灌注其中,这样能够通过阅读的速度以及阅读的技巧,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批注,知道哪里重要。

四、结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与作者进行零距离的平等对话,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的批注方式,引导他们进行自主阅读,开拓他们的情感世界和思维世界。教师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也要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更新自己的阅读教学观念,从而唤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品评意识,提升他们的生命感悟能力和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军,简说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1).

[2]郑志长,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04).

[3]王栋,批注式阅读的网络延伸[J].青年记者.2013.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