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
摘 要:在当前全媒体发展的状况下,广播热线类节目面临重重的危机,受到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如:报纸、电脑及其他的新媒体。就期自身而言,存在着三个方面薄弱:即:思想基础方面薄弱、宣传基础方面薄弱、经济基础方面薄弱。不过目前,广播热线节目面临的“机遇”,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能顺应广大群众对公众知情权和话语权的诉求;能顺应地方电台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广播媒体的优势。全媒体时代广播热线节目发展的策略,在于发挥广播优势,构筑沟通平台,在于加强舆论监督,提升社会影响力,在于加强节目的深度和广度,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在于加强与新媒体的互动。
关键词:全媒体;广播;危机;策略
一、广播热线类节目面临的“危”
我国的广播事业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已经有了6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新时期的今天,高科技发展飞快、信息化日新月异,媒体形势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广播事业锐意改革,大胆开拓,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全媒体发展的竞争下,自身发展面临着重重危机。尤其是伴随着以手机媒体为代表所衍生出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对传统的电视、报刊、广播媒体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报纸、电视台在数量上急剧膨胀,并凭借其特有的优势占领市场。另一方面,报业、电视的商业化趋势使得广播产业走向了下坡路,广播节目缺少创新,综艺节目趋向低俗化;其次,在广播无线传播的以声音为传播的方式缺少新颖。电视以其直观生动、音画兼备的特点已取代广播成为各地党委、政府的重要宣传工具。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广播的喉舌地位已相对弱化。广播在各类媒体中的地位如图1。
图1:广播电台在各类媒体中的排行
同时,近年来,新媒体近年来,新媒体以其迅捷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性而得以飞速发展,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中相对古老的一种,更被冠以“弱势媒体”、“伴随媒体”等称号,然而广播发展是否真的日趋式微?其固有特性是否能被新媒体完全替代?罗杰·菲德勒提出,媒介发展过程中的共同演进和共同生存法则表明,相对老一点的传播形式能够同较新的形式共存很长一段时期;求存法则表明,当新的媒介形式出现时,老的媒介形式不是自行消失,而是想方设法适应过来并且继续在其媒介领域内不断演进。
但同时,广播也正是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之下,积极改善原有劣势的同时,注重发展自身优势,顺势发展取得突破,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激烈竞争中逆势而上。赛立信媒介研究数据显示如图1.1,我国 2013 年全国广播听众规模较前几年保持稳定,全国广播接触率为 59.5%,全国广播听众规模为 6.72 亿。其中城市听众达 4.47 亿,较上年的 4.2 亿有明显增加,城市广播迅猛的发展吸引了不少听众的回归,城镇化趋势也使听众越来越集中于城市。
二、广播热线类节目面临的“机遇”
1.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媒体是时代的号角,它的任何行动都必然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
党的十八代后,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作出阐述,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及时化解矛盾,使13亿中国人团结起来,共同奋进。这就需要一个平台——一个百姓和政府职能部门沟通的平台。很多矛盾在发展初期通过解释、交流往往能够得到很好的化解。类似郑州电台的《百姓热线》类新闻节目正好顺应了政务公开、社会监督、关注民生、共建和谐的需求。与当下的一些民生新闻栏目相比,《百姓热线》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它也是政府职能部门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平台。
社会的和谐发展,伟大中国梦的复兴,离不开媒体的有效宣传、及时沟通。在当下的信息社会,只有及时的信息传递,才能最大的降低政府与群众之间的隔阂。
13亿中国人,不同阶层有不同梦想,不同人对“中国梦”的看法不尽一致。梦做起来很美,但有时会遇到具体问题,如住房、医疗、教育、物价、食品安全、腐败、环境污染……媒体面对的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条条需要调查、探究的新闻事件。实现“中国梦”尤其需要媒体的宣传和倡导。
2.顺应广大群众对公众知情权和话语权的诉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民主文明进程积极稳妥的推进,现在的受众已经不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接受者,信息的传播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交流和沟通。群众对政务公开、阳光执政的要求越来越高,民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沟通的平台,满足群众对知情权和话语权的诉求。
尊重群众的知情权,要求新闻媒体要进一步提高新闻时效,使群众从“慢知”到“快知”。要进一步组织好深度报道与解释性报道,使群众从“浅知”到“深知”。要变革新闻媒介的报道方式,讲究宣传策略,提高引导艺术,不仅要有公信力,而且要有亲和力,不仅取“信”于民,而且取“悦”于民,使群众乐于“知情”。
在这样的前提下,广播的热线类节目具有极其强大的传播优势,广播平台决定了节目本身的信息快捷性,而热线的形式又很好的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参与性和真实性。在广大的听众群中,不乏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老百姓的事情让老百姓们自己讲、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在与相关部门协商的同时,首先让群众互相沟通,把问题的矛盾点真实的呈现在受众的面前,在最短时间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顺应地方电台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广播媒体的优势
在信息传播速度迅猛发展的今天,要在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凸显自身的优势,打造一个老百姓喜爱的品牌节目,就需要充分发挥广播优势,让互动性、权威性、快捷性和节目的亲和力都得到更好的体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热线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相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地市级的广播媒体更加亲民化,服务的受众群体本身就比较小,这也让媒体的传播目的和传播效果得到了最大的实现。针对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各类生活问题,小到断水停电,大到政策探究,新闻广播的热线类节目都可以给广大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与诉求回馈。
而相对于网络媒体而言,拥有强大记者调查能力的广播媒体,在对于老百姓问题解决的层面上更具有可行性,而不仅仅是百姓意愿的简单诉求。它可以通过与有关部门的及时沟通,协调解决群众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生产生活问题,让诉求得到有效的反馈。在保护公众知情权和话语权的同时,充分发挥出媒体的桥梁枢纽作用。
三、全媒体时代广播热线节目发展的策略
1.发挥广播优势,构筑沟通平台
传媒学认为,人际传播即面对面的传播,是传播中最具有说服力的。广播的直播模式,可谓是现有传媒中最接近人际的传播方式。《百姓热线》节目,建立热线沟通渠道,增强了舆论监督。而群众舆论监督的力度所产生的强烈社会反响,也正体现了广播媒体参与交流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2.加强舆论监督,提升社会影响力
广播作为一种影响面广的大众媒体,其行使监督职能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舆论监督,群众也越来越关注舆论监督,而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媒体,往往处于很多矛盾和压力之中,因此必须通过合力攻坚的办法,依靠和联合上下左右的力量,实施沟通和监督。《百姓热线》栏目正是集行政监督的强制性、新闻舆论监督的公开性于一体,运用大众传媒优势,政府、群众、电台三方互动,拓宽了民主监督渠道,强化了监督力度,保证了监督效果。
3.加强节目的深度和广度,提升节目的影响力
《百姓热线》虽然以替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为节目宗旨,但是并不是简单地满足在问题解决的结果上。作为一档新闻节目,对群众反映的典型个案能够进行深入的剖析,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探寻事件背后的故事,或者从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进行跟踪报道,扩大节目的影响力。这也表明《百姓热线》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的一个重要窗口,利用好这个平台,将节目做深做大,才能进一步提高节目的影响力。
4.加强与新媒体的互动
当前,在新媒体的环境之下,传播者个体化。在微博和微信时代,每个个体都是信息的制造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微博的门槛较低,只需电子邮件就可以注册使用,可以三言两语,现场记录,也可以发发感慨,晒晒心情,微博的多样化、便捷化、简单化的发布方式使受众可以随时随地的发布信息和接收信息。相对微博,微信影响和微信传播也成为时下最热的传播手段。微信有着独特的方便快捷的优势,以及独特的操作模式,微信的好友群传播的信息更加具有说服力,更能促使微信用户利用微信与微博的联通功能,实时、主动的进行信息的传播;与此同时,人们能够在这里获得很多不一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比其他渠道的信息更快、更有个性或者更具体、更集中。
对于这种新型的互动方式,广播热线完全可以运用其中的交互性特质,作为热线的替代品,在网络上运用微博和微信与受众建立联系,并且配上精心制作的内容,必然会赢得新形势下受众对于广播热线节目的推崇。
例如,在弘扬社会正能量,传递爱心温暖上,郑州新闻广播2月28日的微信推送《咱郑州的陇海大院感动全中国!》阅读量达到了4万多,传播效果可想而知。
5.重视开发与移动终端结合的手机广播
重视开发与移动终端结合的手机广播尽管城市电台新闻互动节目的主要听众群体年龄偏高,使用移动设备操作较少。但不可忽视的是,以手机为主要收听方式的中青年听众正在稳步增加。
App(Application Program)即应用程序。用户只要通过在电脑、手机等多媒体终端上安装第三方广播应用程序,不仅可以实现实时收听广播节目,还可以在收听的同时进行人机交互,获得良好的收听体验。2011 年 12 月 8 日,湖南电台交通广播率先推出手机 APP。次年,全国各电台纷纷出击,形成一股手机 APP 热潮,如湖南广播电视总台的 893 汽车音乐电台 APP、金鹰 955APP,江苏电台的“荔枝 FM”、北京电台的“菠萝台”等。2013 年,国内的电脑 APP更是像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各电台频率都想借助这个平台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在新媒体寻找一席之地。
郑州新闻广播顺应新媒体时代也积极寻求融合途径。目前已建立“郑州新闻广播”官方微信平台,是新闻互动节目实现与听众实时互动的主要途径。目前,通过微信平台已经能够实现收听直播节目功能。2014年3月18日,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这标志着郑州台迈出了开发手机 APP 的第一步,虽然目前仍处于试用阶段,应用存在用户使用感不流畅等问题,但仍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同时,郑州人民广播在2015年3月8日,正式与蜻蜓网络联手,打造“蜻蜓河南”项目,进一步扩大了移动终端的收听人群。
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应时刻站在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对党、政府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弘扬主旋律,畅通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积极参与和促进社会矛盾的解决。同时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深刻领会时代使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更好的发挥喉舌、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敏.多媒体时代的传播观念与科普广播的应对[J].科学新闻,2002(06).
[2]罗春瑜,吴颖,刘剑.让时政新闻“软着陆”——江西电台2012年全国“两会”报道特色分析[J]. 声屏世界,2012(04).
[3]王小平.应急广播体系的定位及责任担当[J].声屏世界,2012(04).
[4]龚妍,袁斌.全面提升主持人核心品格[J].声屏世界,2012(04).
[5]欧阳敏.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完善责任广播定位[J].声屏世界,2012(05).
[6]郭梦甜,雷鸣.非语言传播对节目的影响[J].声屏世界,2012(05).
[7]钟志荣,周文春.以微博之力 让广播更广[J].声屏世界,2012(05).
[8]汤云柯.广播新闻的故事化表达[J]. 声屏世界,2012(08).
[9]刘红玉.用声音塑造形象[J]. 声屏世界,2012(08).
[10]史筱娅.增强媒体责任担当 提升新闻社会效益[J].声屏世界,2012(08).
(作者单位:郑州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