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昭华
小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不想写、不愿写、不乐写、无事写”的现象,作文成了小学阶段最让老师和孩子们头疼的。而三年级正处于学生由写话向作文的过渡阶段,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也是学生正式接触作文的开始。正像一个刚刚开始迈步学习走路的孩子一样,需要大人的呵护和帮扶。正因为是起步阶段,学生对作文的概念比较模糊,有的把作文和低年段的写话等同起来,也有的认为作文很神秘、很难写。作为老师,此时我们就应该做好孩子们灵感的呵护者,写作的帮扶者。
一、日积月累打基础
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一句话就是没有写作题材。那么积累就尤为重要了,要写好作文好比盖房子,字词、句子、段、篇章就是这栋房子的材料,只有把这些做扎实,才能建好房子。平时的日积月累,我是这样要求学生的。
1.词语盘点
平时就要注意多积累词汇、扩充自己的词汇量。首先,平时在语课本中新学的生字要理解的掌握。每次在学习了生字后,在会认、会写的基础上还要会组词和造句。另外,要善于观察外界事物。对于绚丽缤纷的外界事物,不要只是摄取一个大概的、粗浅的、表面的印象。
2.句子积累
对于句子的掌握和积累,我在平时课堂上多让孩子读课文,如课文中情感优美的句子和文章,我会舍得花时间引导孩子采取欣赏读,赛读,师范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以此来进行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淀。其次,我帮助学生搜集课外好的文章一起欣赏、诵读,尤其是那些赞美真善美的文章,我会每周花些时间让孩子们读,因为我认为这是他们接受文学熏陶,吸收知识营养的最基本的情感基调。多吟诵这样的文章可使孩子的心灵眉清目秀,谈吐非凡,同时可以让孩子们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为写作做好铺垫。
3.篇章阅读
正如刘向所说的那样:“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不少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并不低,但往往知识面较窄,并不留意积累阅读中鲜活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在这一方面加以指导,使学生不仅要“多读”,还要“会读”,即科学阅读。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随时注意观察积累,遇到好的词语、句子就将其摘录采集起来。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在积累的过程中受益的是学生自己。在积累中既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孩子的作文能力得到的潜移默化的提高。
二、模仿借鉴试练笔
教育学指出:个体的学习总是由模仿学习逐渐过渡到创造性学习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儿童具有模仿的天性,他们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技能的过程中,常常借助于模仿,发展自己感知、理解、表达事物的能力。我们的课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其清晰的段落、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语,以及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都是学生较好的语言学习的媒介,文字表达的范本。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文本,抓住契机,适时、适量地进行经典句、段、篇等方面的品悟、仿写,引导学生掌握习作之法。
如《盘古开天地》中,描写“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巨大变化”这一小节,以中心句为开头,运用了“____的____”词组和“他的____,变成了____的____”的排比句式,并以省略号结尾,给人以无限遐想。
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①自由朗读,浮现画面。②品析词句,探究写法。③教师引读,尝试背诵。④展开想象,进行练笔。想象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仿写一段话,小组合作完成。通过练笔,学生既深刻感受到了盘古的无私奉献,又学会了连句成段,于潜移默化中习得方法。
模仿借鉴试练笔,充分调动三年级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帮助他们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使之具有写作的基本能力,就会为高年级写整篇作文打好坚实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开始,还愁他们今后写不出好文章吗?
三、走进生活谈感受
每次作文课,面对学生抓耳挠腮的表情,面对那一篇篇不知所云的文章,我深刻体会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困,怎样解决学生的“米”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我们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练习,做自己要做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看来学生的无“米”在于缺少生活、缺少素材。
以《快乐的课间活动》为题,我针对学生无话可说,不知所云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了集体指导。这一内容学生很熟悉,每天的大课间活动也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习作前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间活动,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习作指导以“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为中心句,提供句式“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作为略写课间活动的场面,再具体写自己参加的一项活动,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参考词语,让学生可以选择运用。习作降低了难度,学生有了素材,快乐轻松地完成了第一篇习作。我想,只要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多体验生活,他们有了写作的素材,习作也就简单多了。
“积累运用、借鉴模仿、畅谈感受”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注重积累,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与学生一起邀约心灵共享生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