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实施精准扶贫模式

2015-05-30 10:48张克俊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着力贫困村贫困人口

张克俊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充分体现了我省战胜贫困、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坚定决心。

面对在2020年全面完成扶贫攻坚的目标,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趋缓的条件下,必须要更加注重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聚焦性和有效性,更加注重将宝贵的扶贫资源用在刀刃上,实施精准扶贫模式,做到精准发力,才能真正使这些贫困人口消除绝对贫困进而同步到达小康。

聚焦贫困人口 科学分类施策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及其致贫原因,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我省实施精准扶贫,当务之急就是要聚焦贫困人口,根据贫困人口致贫的不同类型,实施不同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为此,全会提出了“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五个一批”以前期我省综合扶贫开发的经验为基础,是对前期工作的继承与延续,是新时期我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的纲领和路线图,更加精准瞄准了不同类型、不同致贫原因的扶贫对象采取不同的、可操作性的行动措施。

坚持问题导向 着力重点突破

我省实施精准扶贫模式,必须集中力量精准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总体而言,我省贫困地区的突出问题主要有:贫困人口的住房条件仍较差,有些还是危房;贫困地区的交通、用水、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条件仍比较滞后;贫困地区的教育和文化发展水平仍不高;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仍不足;贫困地区生态脆弱的格局仍十分突出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和薄弱环节,这次全会明确了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即着力抓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着力抓好富民产业培育,着力抓好乡村道路畅通,着力抓好饮水安全工作,着力抓好农村电网升级,着力抓好信息网络覆盖,着力抓好教育事业发展,着力抓好基本医疗服务,着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抓好新风正气塑造。“十个着力”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生态维护、人的素质提升等方方面面,软硬件并举、当前与长远结合,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为切实做好扶贫攻坚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构建精准扶贫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扶贫开发管理和工作体制。主要应构建“省负总责,市(州)、县(市、区)、乡镇抓落实”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和以“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要下放扶贫项目审批权限,全面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

二是构建各类要素整合机制。要整合项目资金资源,把住房改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涉农项目和资金,打捆使用,集中解决突出的贫困问题;要整合社会扶贫资源和各行业各系统资源,既实现扶贫开发的合理分工,又形成强大合力。

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机制。要通过把财政直接补贴的项目资金更多转变为政策性贴息、担保资金和风险补偿基金的方式,撬动金融资金投放;强化覆盖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便利化特惠金融政策措施;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支持农村发展资金互助合作,实施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推广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模式。

四是探索资产扶贫机制。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村将集体资产、贫困户将承包土地和个人财产入股,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确保贫困村和贫困户多渠道增收;探索投资收益扶贫模式,将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量化给贫困户,将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到村或农民合作社形成的资产划出一部分,采取优先股的方式量化到贫困户,实行贫困户收益保底、按股分红;探索理财收益扶贫模式,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将无指定用途的扶贫捐资或安排到户的扶贫资金,采取委托经营方式,帮助其获得理财收益、分红收入。

五是创新社会扶贫机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驻川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引导鼓励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扶贫开发任务,鼓励、支持、帮助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采取定向、包干等方式参与扶贫。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培育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力量自发自愿参与扶贫。

六是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制定减贫验收办法,明确贫困户脱贫标准、贫困村和贫困县“摘帽”标准,完善扶贫开发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完善贫困县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对“摘帽”的贫困县,保持扶贫政策不变、扶贫投入不减,巩固扩大扶贫成果。

(作者系四川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史瑞

猜你喜欢
着力贫困村贫困人口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坚持“三个从严” 落实“三个着力”
坚持“四个着力”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