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博 曹儒
摘 要:语素教学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汇,扩充词汇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日常语言交际能力,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通过总结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从四个方面简析语素教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在教授含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时的方法;在辨析近义词教学中的方法;在运用词汇系统性,从而扩充词汇量方面的应用以及怎样运用语素间语法作用进行辨析词义的应用。论文内容重视实际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各类案例对语素教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引用进行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语素教学;对外汉语;词汇
语素教学法是指在词汇教学中,将词汇分解成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分别进行讲解,再以语素为词根进行词汇扩展的词汇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词汇,还可以使学会的词语形成词汇体系,更好的扩充词汇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日常语言交际能力,而且还体现了现代汉语的语言特点。语素教学法目前正被越来越多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所运用,本文对语素教学法的应用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语素教学应重视词汇蕴含的文化内涵
每种语言都是一个地区或者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因此许多词汇中都蕴含了该地区或该民族的文化内涵,汉语的词汇更是如此。在词汇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分析词汇本身蕴含的文化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词汇的真正含义,更能对中国词汇的文化有所理解,进而在日常交际中更加灵活的运用语言。比起泛泛的对学生进行词汇的识记和理解教学,语素教学法显然更加强调词汇的文化内涵。
例如,汉语中常用词“元旦”,元和旦组合后表示“新的一年开始的第一天”,这与“元”和“旦”两个语素蕴含的文化意象有关。古人在《公羊传·隐公元年》中说到,“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认为 “元”是“始,开端”的意思。另外,中国古代还常以元指人的头部,可见中国自古就用“元”来表示首要的,第一的物品、年份、部件等。再如,《抱朴子·备阙》中提到,“淮阴,良将之~也” (淮阴,指淮阴侯韩信。),这里的“元”指的是良将中的第一名。“旦”本意指“旭日东升,早晨”,因此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将元旦定义为“新的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通过介绍“元”这个语素背后的文化,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元旦”这个词,而且能帮助学生串连学习一系列以“元”为语素的词语:元年、状元、元帅、元首……
二、语素教学法在辨析近义词时的作用
掌握近义词的用法及相关含义是语言学习者学习好汉语的重要途径,近义词掌握的越多,则学习者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相对更自如。如果把一个双音合成词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往往忽略了其中每个语素的含义,进而无法对近义词的含义区别,出现使用错误,混淆等情况。如果在近义词辨析教学中使用语素法,我们可以把含有相同语素的双音合成词分为一组,再对不同语素进行解析,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倡导”“指导”“教导”是一组双音同义词,它们拥有共同语素“导”,在汉语词典中,导的基本含义是“指导,带领”,这组近义词都表示提出意见或建议并希望产生作用和影响,但它们的词义侧重点因另一个不同的语素而各有不同。“倡導”的另一个语素“倡”的本义指“首先提出、带头发起”, “倡”的语义特点是“首先建议”,“倡”与“导”结合后,侧重表示提出建议并且引导大家的某种行为,如: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指导”的另一个语素“指” 的本义是用手指着,指向,有一定的方向性,所以,“指”,“导”连用侧重表示指示、指点并且引导,如:老师指导学生学习。“教导”的另一个不同的语素“教”指教师的教导、管教与训诲,带有教育性的意义,教导的整体词义是“进行知识或经验的教育和导向使其能正确的理解或应用所传授知识或经验的一种行为”。
在词汇教学中还会遇到很多近义词,再如:辩解、辩驳、辩论。这三个词都有共同的语素“辩”,它的语素意义是说明一件事的对错或争论真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讲解词中不同的语素来帮助学生辨析它们的词义。“辩解”中的不同语素“解”指的是“ 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驳”强调“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而“论” 是指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通过对不同语素的辨析与解释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地分辨并准确地使用近义词。
三、语素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词汇系统性
汉语的词汇是有系统性的,表现为有共同语素的合成词可以形成以这个共同语素为中心的一个集合,如,水管,水壶,水枪,水沟,水果,泉水,海水等。而每一个集合又能因为另一个相同语素而产生交集,最终这种集合与集合的互相联系形成了汉语词汇的结构性,系统性。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词汇的系统性进行教学可以运用以下两个方法:一是在一个系统结构中进行放射性延伸,比如在教授“海鲜”一词的时候,可以在教授完海鲜之后,对”海”和“鲜”进行拆分,分别以这两个语素为中心进行系统集合的构词训练,形成如“海鲜、海洋、海岛……”及“海鲜、新鲜、鲜艳……”的两个系统集合。另如,在教授“国家”一词的时候,可以在教授完国家之后,对“国”和“家”进行拆分,分别以这两个语素为中心进行系统集合的构词训练,形成如“国籍、国王、国歌……”及“家庭、家长、家族……”的两个系统集合。二是进行系统的整合训练,比如一篇课文的生词教学中出现了“体育”、“能力”等词语,在教授完生词之后,可以按语素进行重新的系统整理,教授学生新的词语“体能”,这样不但可以扩充词汇量,还能对已学的词汇进行巩固。
运用词汇的系统性教学,要以语素为介质,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的巩固已学词汇,由点及面,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达到扩成词汇量,并逐步积累构建词汇体系的能力,达到学生学习汉语词汇独立学习的能力。
四、语素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语素间的语法作用
上文所阐述的关于语素教学法的内容都是基于每个语素的含义,而在语素教学的过程中,语素间的语法教学也同样应当得到重视,部分词语若从语素间的语法入手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比如“祝福”和“祝愿”就应从语素间的语法入手进行分析,“祝福”和“祝愿”中的“祝”都是祈祷、祈求之意,但“福”表示的“福佑”意思的名词,与“祝”构成了动宾的构词方式,“祝”的内容是“福”,而“愿”的意思是与“祝”相同,所以在表达的时候需要加祝愿的内容,形成完整的表达意思。通过以上的语素间的语法分析,不但使学生明白“祝福”与“祝愿”区别,同时也回答了为什么“祝福你”能单独成句,而“祝愿你”不能单独成句的问题 。
在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语素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语素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比较多,根据不同语素的构词能力的差异要区别对待。并不是所有的合成词都适合语素教学,对于那些语素的显义作用比较强的词,我们可以使用语素教学,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汉语词汇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对那些构词能力较弱、显义性差的语素就不应该过分强调使用语素教学法,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误解词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在注重如何高效地运用语素教学法进行词汇教学的同时有选择、有重点地使用语素教学法,这样才能让语素教学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而不只是一种流行的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肖贤彬.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素法”的几个问题 [J].汉语学习,2002,(6).
[2]吕必松.汉语教学路子研究刍议[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1).
[3]张向荣.汉语初级阶段的词汇教学策略——基于语素教学的角度[J].广东外贸大学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