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娱
摘 要:丁昕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将俄语成语按照其不同的文化特,将其分为反映自道德风俗类、反映宗教迷信类、反映历史史实类等。应当说。丁先生这中分类方法是深入而有效的。本文将依据丁先生的这种分类,对俄语成语的各个分类进行简单的举例说明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俄语成语的内涵,对俄语成语及其背后的文化特质有一个更加清晰认知。
关键词:成语;节日习俗;分类;语言文化
一、研究概述
俄语毫无疑问是符合这一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律的。成语这一有趣的词汇种类,是语言文化的一个特殊部分。它是语言中的最小单位的词汇组合,因承担着完整的意义而具有完整性,不可再分。而这种完整意义一定是大于组成成语的各个词汇意义之和的。那么,各个词汇在组合为成语的过程中,所增加的这一部分内涵一定是根源于民族文化本身的。因此可以说,俄语成语是俄罗斯文化最直截了当的体现。
国内俄语界长期以来对俄语成语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并进行了一系列深入而有意义的研究。代表人物是黑龙江大学的丁昕教授。丁昕教授在俄语语言学、俄语成语学等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对俄语成语做了如下分类:体现自然环境特色,如气候、动植物、山川等元素的成语;反映道德规范和风尚习俗等文化现象的成语;反映宗教、迷信的成语;反映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事件、史实的成语;由民间创作作品转变而来的成语;反映俄语语言文字特点的成语。
应当说,丁昕教授的这种分类方法是深入而有效的。它清晰而完整地呈现了俄语成语所传递的主要文化信息,对我们研究俄语成语文化意义具有重要的贡献。本文将以此为依据,对俄语成语的分类辨析进行简单说明。
二、成语的分类说明
(一)成语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成语“雨后春笋”(как грибы после дождя),如果进行直译,应当叫做“雨后的蘑菇”。后一种译法其实是更加准确的译法。但是因为中文中有“雨后春笋”这个词语“(как грибы после дождя)”所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故而支持前一种译法的观点成为主流。那么,为什么会出出现这种差异呢?根源就在自然环境的不同上。
竹子是一种禾草类植物,性喜温热,不耐寒,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这种植物在中国南半部大量存在,而比中国纬度更高的俄罗斯地区,几乎是没有竹子的。
而种类繁多的蘑菇则可以适应各种生态环境:森林、草原、山丘和平原。蘑菇的培育季节一般是在秋冬季,耐寒性好。蘑菇的这些特性与俄罗斯东部高大密集的亚寒带针叶林带气候非常吻合。故而蘑菇可以在俄罗斯大量出现。
因此,小小的一个雨后是“春笋”还是“蘑菇”的问题,背后就蕴含着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可以笼统地向我们传达关于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的一个大致印象。
(二)成语反映了俄罗斯的风俗习惯
成语“好景不长,盛筵难再(Не всё кому масленица)”是俄罗斯的常用成语之一。多神教时期的南斯拉夫人,把“谢肉节(м?сленица)”作为重要节日。后来,随着东正教的传入和广为接受,这一节日与东正教的教义相融合,遂演变为复活节前第八周。但“谢肉节(масленица)”之后跟随而来的就是大斋节(Пост)。两个一前一后的节日之间的反差让幽默的俄罗斯人借猫来比喻说:“猫不能总是过谢肉节(масленица)”。这句话的引申义在于人们用这句话来感叹快乐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后来,这种说法慢慢地变成约定俗成,成为成语。但在翻译的过程中,因为中国并没有类似的宗教节日,如果直译,则其中的内涵并不能传达。故而翻译为“好景不长,盛筵难再”。
(三)成语反映了俄罗斯的宗教状况与迷信禁忌
俄罗斯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在基辅罗斯时代,随着东正教成为俄罗斯国教,教会斯拉夫语开始成为古斯拉夫人的标准用语。大量的基督教词汇融入俄罗斯语言,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Адамовы веки”这句话,俄罗斯人一般用它来表达“很久以前”的意思。“亚当”是圣经记载的人类始祖。据圣经记载,上帝创造了亚当,并用亚当的肋骨创造出夏娃。亚当夏娃由于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开始在广阔的两河流域繁衍生息。
俄罗斯人把“Адамовы веки”引申为古代、古时候。这种用法约定俗成,成为成语。
三、俄语成语分类研究的意义
综合与分析是人思维的两种主要模式。哲学中也一直存在着关于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说明。对俄语成语进行分类研究,正是在综合思维,保持俄语成语的完整性与统一性的前提下,对分析的思维方法的运用。
它首先有利于我们对俄语成语的整理,有助于消除俄语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研究对象的混乱。其次,它还能够帮助我们厘清各个类型成语的来源,扩展和深化我们对俄语成语背后文化现象和内涵的了解。第三,不同类型的俄语成语在语言中有不同的运用方式方法。对它们进行分类方便我们明晰俄语成语的使用规则,帮助我们进一步探究俄语语言遣词造句的规律与俄罗斯民族的语言使用习惯。
参考文献:
[1]凌建侯,杨波.词汇与语言——俄语词汇与文艺学的联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张锐.俄语词汇学与构词学[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蔡毅.俄译汉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丛亚平,谢云才.俄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