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极为重要,我们要做到在每一堂课上都要,让学生有所进步,能够学到一些知识,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果做到有效影响学生的发展呢,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吧。
树立目标意识: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纯拥有知识更有价值。
要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树立课程目标意识,它的最大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通过知识、技能的教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课程功能,以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质功能。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更多地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学习能力、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求知与实践参与,关注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数学教学作为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就要求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操作、猜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教学目标不仅要有明确具体的可操作的知识技能目标,而且要有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发展性领域的目标。追求认知性领域目标和发展性领域目标的整合。
明确主体关系:由“以教论学”向“以学论教”转变。新的课程观要求教师要把“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单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人地位。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人际关系。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获取过程上下功夫,对研究结果上的偏差,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获得合理的解释,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在获取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要倡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数学是一门以探索自认规律为基础的学科,人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人类认识世界、進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究与合作交流等都应该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坏,最终应由学生的学习所体现。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一般可以抽象为5个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师生谈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探究。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它是针对每一节课而言的具体而特殊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增强发展意识,由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传统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这种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注,课堂教学因此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似乎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这实质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正因为如此,我们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究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或困惑等,但这却是每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求,它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认知与情意的统一,也就是说学习过程是以人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与重大影响。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
倡导多元评价由以选拔为主向促进个性化发展转变。从评价的指导思想看,课程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应儿童的教育”,而不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评价的方法技术上看,它不是定量分析,而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从评价的主体上看,是校内外的、综合性的,并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多元评价网。经常与学生交流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和课余时间都应用语言或非语言形式与学生交流,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多倾听学生对学习的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与学生交往时,应充满爱心和耐心,提高对自己和学生活动及语言的敏感性,争取建立一种合作、默契、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日常生活的了解来评估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由这些记录与以前的记录相比较,并把结果适当地告诉学生,引起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激励学生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