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中的石头存疑名称初考

2015-05-30 00:59:56富村阳江楠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石头记蓝田琉璃

富村阳 江楠

摘 要:《石头记》中描述的大量石头(宝石、玉石)各有作用与含义,但是普通研究者缺乏地质学专业知识,对其中有争议的名称及石头性质往往无法定论,本文通过现代地质学方法,结合《石头记》文字意境,对其中存疑的石头名称进行了初步考证。

关键词:《石头记》;地质学;宝石;玉石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闪耀的一块宝石。如今,“红学家”们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艺术、陶瓷、建筑、诗歌、服饰、礼仪等诸多方面对《红楼梦》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然而,作为“书胆”的石头,却少有人问津。

“石头”,包括了产自然界的矿物、岩石、宝石、玉石等诸多品种,书中所描述的石头,除了明显带有奇幻色彩的“通灵宝玉”,以及连宝玉自己都承认是杜撰的“黛”石之外,都可考证,并颇有源流。搞清楚了这些石头的材质、用料、使用方法及引申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曹雪芹创作的真实意图以及当时中国地质科学的认知水平。

本文在拙作《石头记中的石头》(2007年《科学》杂志分上下两期刊载)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补充,着重对学界所争议、存疑的宝石、玉石,金星地质学特性方面的考证研究,结合红学研究的部分成果,对这些石头一一进行了分析和探源。

翡翠翘

出处:《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原文:“或湿鸳鸯带,时凝翡翠翘”

关键词分解:翡翠,翘

“翘”是中国古代妇女头上的一种头饰,因为形似翠鸟尾羽上的长翎而得名,质地常有金、玉、珊瑚等,其中玉制的“翠翘”最为常见,如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辉石类矿物集合体,是当今市场上最高档的玉料,产自缅甸,国际市场称之为“硬玉”。翡翠由于透明晶莹、光泽喜人、硬而不脆等特点成为公认的“玉中之王”,是最昂贵的宝石品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翡翠得名于“翡翠鸟”,《说文解字》中说:“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后汉书·班固传》注:“翡翠形如燕,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同样,在玉石翡翠的命名中,翡代表红色,翠代表绿色,所以,一块严格意义上的翡翠,应该同时具备红、绿两种颜色。

一般认为,翡翠大量传入中国是从明朝开始,但是在此之前,已有少量传入并被命名,比如汉代班固《西都賦》中的“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张衡《西京赋》中的“翡翠火齐,络以美玉。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从前后文意看,显然其中的翡翠当指玉,而不是鸟类。宋代的文豪欧阳修更是在《归田录》中,把翡翠说得更为确切:“余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在颍州时,尝以示僚属,坐有兵马钤辖邓保吉者,真宗朝老内臣也,识之曰:‘此宝器也,谓之翡翠。云:‘ 禁中宝物皆藏宜圣库,库中有翡悴盏一只,所以识也。”

关于翡翠翘,显然是一种翡翠质地的翘,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将其用在诗词之中,比如唐代李九龄《春行遇雨》:“采香陌上谁家女,湿损钗头翡翠翘”,李商隐《碧瓦》:“吴市蠀蛦甲,巴賨翡翠翘”,欧阳修《楚泽》:“红壁丹砂板,琼钩翡翠翘”。

玻璃槛

出处:《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原文:“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

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关键词分解:玻璃,槛

传统解释,这里的“玻璃”乃是“古玻璃”,即不同于今天透明度高且坚硬的西洋玻璃,“槛”是多音字,读作jian(四声),“玻璃槛”即华贵的栏杆。

关于古玻璃是什么,多年来众说纷纭,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古书中所记载的玻璃和琉璃,究竟是不是同一种东西?

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金银器出土,其中有件莲瓣纹提梁银罐,罐盖上墨书:“琉璃杯碗各一、颇黎等十六……”细检罐中所藏,恰好有玻璃杯、玻璃碗各一个,天然宝石十六块。这一来,证明唐以前说的“琉璃”,原来是指今天说的人造玻璃;而古人说的 “玻璃”,指的却是天然宝石。遗憾的是,经电话询问,至今没有对那十六块天然宝石进行鉴定,不知其所属种类究竟为何。

那么,曹雪芹在这里提到的“玻璃”,究竟是琉璃?是天然玻璃宝石?还是当时已经盛行的西洋玻璃?

如果槛字作栏杆解释,那么必然是琉璃无疑,在中国历代的建筑中,琉璃栏杆并不少见,比如河南开封延庆观的玉皇阁上就装饰有琉璃栏杆。

但是细看上下文,“鹦鹉”、“窗开”、“室霭”、“帘卷”等词都显示诗人并没有在一个装饰有琉璃栏杆的河岸边,而是在室内,室内的琉璃栏杆,怎能吸纳凉风呢?

中国古代建筑中,建在窗户下面的矮墙叫做“槛墙”,这个“琉璃槛”会不会是“琉璃槛墙”呢?很有可能,“琉璃槛墙”也多出现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比如著名的北京故宫千秋厅和万岁亭,都采用了这种设计。

究竟这里是琉璃栏杆?琉璃槛墙?还是其他的指带呢?

《故宫博物院刊》2003年第一期所刊《清朝的玻璃制造与耶稣会士在蚕池口的作坊》一文提到,乾隆时期负责玻璃厂的法国教士汤执中编写有《法汉词典》,今天译为“玻璃”的glass,在该词典中却被对译为“琉璃”;crystal一词,才被译为“玻璃”。而crystal一词在英、法文中都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指天然水晶;其次,是指欧洲玻璃业所发明的一种高质量的透明玻璃。可见,清朝时,虽然人们已经忘记了玻璃作为一种天然宝石的存在,但却依然能够区分琉璃与玻璃。

《红楼梦》前80回中,提及的玻璃制品比比皆是,如“玻璃炕屏”(第6回)、“水晶玻璃各色风灯”(17至18回)、“玻璃缸”(31回)、“玻璃窗”(49回)“小玻璃瓶”(60回)等等,而琉璃二字仅出现过一次,即:“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第49回回目)。参照汤执中编写的《法汉词典》可见,在曹雪芹的概念中,是区分了琉璃与玻璃的。他说是玻璃,就只能是玻璃,而不是琉璃,既然不是琉璃,前面两种假设就被推翻了。

第49回中有这样的描述:“宝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我们也恍然大悟:原来怡红院中是安装了玻璃窗的!玻璃窗下自然就是槛墙。古代的玻璃窗是可以向上支起的,支起后,凉风徐徐而入,也就是所谓的纳柳风凉。所以,所谓的玻璃槛,实际上应该解释为“槛墙上的玻璃窗”。

温都里纳,金星玻璃宝石

出处:《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原文:“海西福朗思牙, 闻有金星玻璃宝石,他本国番语以金星玻璃名为`温都里纳'。”

关键词分解:温都里纳、金星玻璃宝石

“温都里纳”是意大利语“venturina”的汉语音译,其词根是“ventura”(运气、偶然性),中文意译为金星玻璃。

据说,金星玻璃是17世纪时,意大利著名的玻璃制造地穆拉诺到上的工匠们无心之中把铜料掉进玻璃溶液中而成的,此后,人们又在自然界发现了一种同样闪烁着星星点点金光的宝石,也以venturina命名,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砂金石。而英语中,至今也用avanturine来称呼砂金石。

既然这样,宝玉为何说金星玻璃宝石是弗朗思牙(法兰西)的产品呢?这显然与当时中国的玻璃制造业有关。康熙三十五年的时候,在北京蚕池口法国耶稣会天主教堂西侧建立了玻璃厂(隶属造办处),引进欧洲技术,由法国耶稣教会传教士具体操办,乾隆六年(一说七年)的时候,终于将金星玻璃烧制成功,如此,便在国人心中形成了金星玻璃产自法国的印象。而在清代典籍中,往往将人工烧制的称为金星玻璃,天然的称为温都里纳石。

宝玉口中的这个“温都里纳”是人造玻璃还是天然宝石呢?

前文五十二回中,晴雯患病,鼻塞,宝玉让他嗅鼻烟,“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来,递与宝玉.宝玉便揭翻盒扇,里面有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又有肉翅,里面盛着些真正汪恰洋烟。”从这里可以看出,曹雪芹是能够区分天然温都里纳石和人造金星玻璃的,所以才在第六十三回中,让贾宝玉把温都里纳当做一种全新出现的宝石来介绍一遍。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种被称作温都里纳的宝石——砂金石:

东陵玉(Aventurine),亦称海洋石或東陵石,最早产于印度,故又名“印度玉”,学名砂金石。是水晶家族的成员。其内含物通常会有微晶粒、黄铁矿等。东陵石目前有绿色及红色的两种,大多不透明,偶而部分有点半透明,硬度与水晶差不多。

壘丝嵌宝紫金冠

出处:《红楼梦》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贾宝玉大醉绛云轩】

关键词分解:壘丝、嵌宝、紫金、冠

关于“紫金”有两种解说。

其一:“紫金”与铂金、黄金并称为世界上第三大金。俄罗斯是其主要产地,其余还分布在土耳其等国,但俄罗斯的紫金在世界上最为著名。紫金首饰的亮度、光泽度和坚硬耐磨度,都优于其它两款金首饰。即使带了很多年,也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光泽度和亮度。纯正的紫金首饰为标号585,是纯度最高的紫金,含金量为85%。

其二:“紫金”就是“铜”,这一点,尤其在中国民间文学中得到了广泛认同,比如:“鱼鳞紫金刀”、“八棱紫金锤”、“紫金荷叶帅字盔”、“闹龙垂头紫金冠”等,这些都是兵器或盔甲,需要坚固、轻便、可量产的特性,无疑,铜是更好的选择。再比如《西游记》中,唐僧一路上用来化缘的器皿是唐太宗赠送的“紫金钵盂”,虽然这钵盂后来被当作“人事”孝敬给了佛祖的秘书阿傩,也并不是因为它本身的材质多精贵,而是因为此乃皇帝御赐之物,即:“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教弟子持此,沿路化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否则,唐僧一路上带个金饭碗化缘,谁肯施舍给他?

那么,贾宝玉头上戴的这个冠,究竟是俄罗斯产的含金量85%的紫金冠,还是一顶铜冠呢?问题的答案就在“壘丝”这种加工工艺上。

壘丝(累丝)是又称 “细金工艺”、“花丝工艺”,是中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做法是将金拉成金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在器物上,谓之壘丝。

可见,贾宝玉的这顶冠上已经有了金的成分,而且上面还镶嵌了珠宝,如果再将之焊接在金质地的冠上,因为金子的比重非常大的缘故,其重量远不是正常人所能承受的。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宝玉的这顶壘丝嵌宝紫金冠上的“紫金”并不是俄罗斯的名产,而是中国古代的铜。

琪花

出处:《红楼梦》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原文:“香屑布地,火树琪花”

琪这个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是“玉”,但是中国古人对玉的定义极为宽泛,涵盖了所有质地坚硬、温润细腻的石头,究竟这个“琪”是哪一种呢?

《尔雅·释地》载有“东方之美者,有医巫闾之珣玗琪焉” 东晋文学家、博物学家郭璞在对《尔雅·释器》的注释中解释说:“医无闾,山名,今在辽东。珣玗琪,玉属。”《山海经.海内西经》载:“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 同样是郭璞,对其注释为:“玗琪,赤玉属也”。《穆天子传》中也记载了这种名为玗琪的玉。

根据郭璞的注释,我们知道玗琪在古人眼中是玉的一种,而且属于赤玉的一种,“赤玉”是“玛瑙”的古称,清代学者刘大同在《古玉辨》中记述:“东北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今见医无闾山下所产之玉,光透如冰,坚而不润,石性也。”同样符合玛瑙的特点。

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珣玗琪是产自辽宁鞍山附近的岫岩玉,支持的理由主要是汉代郑玄对《尚书.顾命》中“夷玉”的注释:“夷玉,东北之珣玗琪”,以及清代段玉裁对《说文解字》中“医无闾,珣玗琪,皆东夷语,周书所谓夷玉也”。夷玉是古代对岫玉的称呼,据此,他们认为岫岩玉产自东北,且产地鞍山地近闾山,所以岫岩玉就是珣玗琪的真身。

两派观点皆有佐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玛瑙和岫岩玉的产地,哪个离闾山更近。岫岩玉产自辽宁鞍山一代,距闾山150公里左右,不可謂远,但距闾山仅50公里左右便是我国著名的玛瑙产地——阜新。另外,《山海经》等书又明确记载了这种东北的美玉产自闾山,而对鞍山附近的千山只字未提,由此,珣玗琪的真身可以推断为玛瑙。

玛瑙是一种二氧化硅质矿物,主要产于火山岩裂隙及空洞中,一般为半透明到不透明,硬度6.5至7度,比重2.55至2.91,折光率1.535至1.539,玛瑙的历史十分遥远,它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宝石材料之一。玛瑙的成因至今没有定论,一般认为与岩浆热液有关,我国玛瑙产地分布很广泛,几乎各省都有,主要有黑龙江、辽宁、湖北等地区。

玛瑙本身具有坚硬,致密细腻,形状各异,光洁度高,颜色美观而且色彩丰富等特点,是雕琢美术工艺品的上等材料,加上手工艺者以先进的技术与完美的艺术相结合,赋予它奇特的构思,丰富的题材,巧妙的设计,精湛的雕功。使得其表现的艺术效果非凡而超俗。

种得蓝田玉一盆

出处:《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

原文:“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关键词分解:种、蓝田玉

蓝田玉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石品种之一,迄今己有4000多年的历史,最早见载于《汉书.地理志》:“蓝田,山出美玉”,张衡的《西京赋》也说:“爰有蓝田珍玉,是之自出”,正是在汉朝,蓝田玉的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汉代乐府诗《羽林郎》曰:“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炉。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可见,蓝田玉在当时已被作为一种首饰采用。后世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指出:“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

奇怪的是,明末宋应星写《天工开物》的时候,却提出:“所谓蓝田,即葱岭出玉别地名,而后世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 民国时,我国现代地质学的奠基人章鸿钊先生在《石雅》中说:“葱岭之蓝田,名以示玉之所出,西安之蓝田,又以示玉所聚耳。”进一步提出葱岭蓝田是产玉之地,而西安蓝田是玉石加工之地。

但是,宋应星的说法有一个矛盾之处,他认为是“后世”对于蓝田的所在地没有搞清楚,而相对于东汉的班固、张衡等人,显然宋应星才是“后世”,一个后世的人因为自己生活的年代已经在蓝田找不到玉石而认为是前人弄错了地方,且没有任何进一步的论证,很难让人信服。而章鸿钊先生为了维护中国第一本接近现代科学的著述,根据当时的论证提出了一种假说的同时,也没有否认蓝田过去曾经产玉的可能性。

况且,根据近几年的研究,葱岭所产的和田玉乃是透闪石和阳起石为主的软玉,而我国出土的玉制品除和田玉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蛇纹石质玉石,蓝田玉、岫岩玉、南阳玉等均属此类玉石。

果然,197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报导了陕西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发现了蛇纹石化大理岩。这种蛇纹石化大理岩,与陕西茂陵附近出土的西汉玉铺首材质相同,证明它很可能就是《汉书》所说蓝田玉。1982年,中国地质博物馆曾对外展览了这种蓝田玉的原石。

湘云的这句“种得蓝田玉一盆”乃是从古代典故“蓝田种玉”化出来的:相传当年太白金星因赞叹书生杨伯雍的乐善好施,故此赠与他三石六斗蓝田玉种,在晴天日出时入山,向有轻烟起处开掘,必有玉石。唐代诗人李商隐《锦瑟》中的名句“蓝田日暖玉生烟”也出典于此。

参考文献:

[1] 曾昭阁.《红楼梦》“石头神话”的文化审美意蕴[J]. 南都学坛,2007(05).

[2] 孙伟科.《红楼梦》中的石头神话的问题[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3]孙福轩,孙敏强.《红楼梦》石头意象论——从石头意象的内涵看作者的创作心态[J].红楼梦学刊,2005(03).

[4]刘相雨,朱祥竟.《红楼梦》与中国古代灵石意象[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5]逄绛.《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宝玉石文化[J].珠宝科技,1997(04).

猜你喜欢
石头记蓝田琉璃
王蓝田性急
快乐语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3:52
我蓝田
当代陕西(2020年16期)2020-09-11 06:21:36
法门寺里的琉璃
艺术品鉴(2019年10期)2019-11-25 07:10:12
《重读〈石头记〉》书评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2:12
大山深处是琉璃
红土地(2018年8期)2018-09-26 03:19:20
蓝田日月
红土地(2018年9期)2018-02-16 07:38:16
石头记
童话世界(2017年17期)2017-07-25 09:27:18
石头记
学与玩(2017年11期)2017-02-16 06:50:36
八角琉璃井
有扇白羽,有灯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