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观策略之我见

2015-05-30 21:21俞华玉
求知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修养审美观信息技术

俞华玉

摘 要:审美不限于艺术,审美还可以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同样也存在于中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

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单是为教学生一点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同时还应对学生的审美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美,在操作中运用美,在生活中体现美。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性作用。在信息技术课上注重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观,不仅能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而且能让学生在愉快教育中丰富情感世界,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信息技术;审美观;修养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通常都有这种体会,教会学生操作方法相对比较容易,因此课堂安排上也往往侧重于技术本身的介绍,也就是三维目标中的知识技能目标,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等德育目标往往会一笔带过,甚至完全忽略。

比如在这次绍兴市级优质课展示中,许多老师精心创设了一个个情景来引导学生完成技能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看出,学生的技能掌握得非常到位。但学生最后的成果却不怎么漂亮了,由于Word修饰得花里胡哨的文字,加上杂乱的动态效果,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分析原因,老师们在上课过程中,强调了技能操作,忽略美感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并没有掌握色彩要怎样搭配才漂亮或和谐的这种知识。相反的,有一位老师在观摩课中巧妙地将火烧云的色彩多变地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把美育教育真正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在学生综合练习时又提出美化的要求——和谐统一,很好地引导了学生,增强学生对颜色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样,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也会犯同样的错,例如,“设计封面”这一课,教师会把做封面的过程和要求进行演示和讲解,但学生作品中往往找不到“是个封面”的感觉,更多的是一堆图片和艺术字的组合。再看美术老师开设的“设计封面”,重点通常会放在合理的框架和色彩的搭配上:强调色彩配置的协调性;要求学生在封面色彩设计中掌握住明度、纯度、色相的关系,以便提高色彩修养;要体现出主色调,因此这样最后制作出来的作品更像一个封面。

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课上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让学生懂得和谐才是美,美不是五颜六色,花里花哨。通过审美观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全面地和谐发展,而且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教育中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提高审美能力,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思想,激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审美观培养融入信息技术教育全过程,学生不仅通过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在美的享受中进行自我教育,而且能在愉快的教育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发挥聪明才智,勇于探索和创造。

那么,怎样才能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审美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校园文化、教师自身和课堂教学入手。

一、创设以“美育”为中心的校园文化

运用网络通过建网上画廊、开画展、出电子画报、办电子画刊等途径来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营造出和谐的、愉快的文化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感悟到美的情趣、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使他们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使学校信息技术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美的场所,成为感受美的一块净土。

二、教师自身应具备或提高一定的审美修养

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平时要注意自身的修养,积极追求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只有用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获得学生的信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相应的,教师要有自觉的美育意识,在备课时,不仅要准备知识点,还要准备美育点。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控制应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美感,做到各教学环节间衔接流畅、自然,节奏张弛得当,使学科本身的认识任务在美的氛围中高效地完成。教师对美育效果的期望和检验,要长远一些,切忌短视、呆板和狭隘,只要学生产生了美感,懂得欣赏美,即是在乐心受教。至于受教的程度,只要美育持之以恒,一定会收益颇丰。

三、要加大课堂上美的创造

教师要加大鉴赏、点评、教育的力度,将美融入到课堂中,提高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只有能够感受美和欣赏美,才能理解美,进而能够创造美。课堂上美的创造在信息技术课中可表现为创设桌面环境的风格美、电脑作品的艺术美、网上交流的语言美、文件管理的结构美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导入中营造气氛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运用现代媒体进行美育渗透,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对新课内容产生了学习乐趣。例如,在“用Word制作封面”这节课中,借助丰富多彩的课件进行导入,在学生进入机房时就在大屏幕上和学生机上反复播放。在引起学生强烈的关注后,再引出本节课的任务——以“策划自己的封面”为题材,用“Word制作小报”。又如,在“演讲天地”一节中,运用“歌曲或视频导入法”,先播放一段学生感兴趣的校园歌曲或视频,然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导出课题。

2.在交流中体现语言美

教师的语言是进行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工具,对于一堂课的效果好坏,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很重要的。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教学语言的运用不仅应做到概念准确,逻辑严谨,而且应富有情趣,形象生动。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美的语言后面几乎都包含着审美想象力。审美想象比科学想象有更大的自由,因为审美想象更深刻、更鲜明、更活跃,并能促进科学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教学语言就像一条洁白的银线,牵引着学生想象的风筝漫游,不断地推动学生想象力向前发展。形象化的语言还能让学生长出想象的翅膀,引导他们通过想象“看见”根本看不见的世界,语言的精雕细琢、形象生动正是启迪学生想象过程的钥匙。

3.在演示时表现作品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中较普遍地存在着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审美水平两极分化的现象。很多学生电脑操作水平较高,但制作出的电脑作品无论从整体布局还是从色彩而言都缺乏美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演示中要充分体现作品美,多角度地展示美,充实学生的直观感受,丰富形象记忆,促使学生产生创作美的灵感。如在演示多媒体电脑作品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评价作品的整体风格、色彩运用、结构布局、动静搭配、声效运用等处理方法。另外,在课堂中,教师还要注重创造民主、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培养学生创作兴趣,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恰当补充一些美学知识。最后,教师应让学生多分析比较他人好的作品,如引导学生去一些优秀的艺术网站,学习其艺术风格,多渠道获得美的创作灵感。

4.在创作中突出和谐美

美是自由的,同时也应该是和谐的。在电脑绘画、电子报刊、动画制作、网页设计、程序设计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的电脑作品,尽现各自的个性美,还应当引导学生在创意、布局、背景、色彩等方面突出简洁、舒适、自然的和谐美。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在课堂中学生不仅要求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动手操作。这就使学生有了创造美的空间。

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美、创造美的潜能,而这种潜能有时需要一定的“催化剂”,教师应把“催化剂”设置成一个个任务,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例如,教学制作演示文稿时,首先出示几个相同类型的精美幻灯片,简要分析其颜色搭配、结构布局等特点,然后设置任务:让学生根据现有的素材,发挥想象,设计出有个性的作品。

5.在评价中肯定个性美

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可容纳每一个学生的奇思妙想,评价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尊重美感的个性差异,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更不要简单地推广美感的样板。评价的角度可以是多维的,如可以从创意、技能、品质、美学等多方位加以评价。评价的主体和对象应是学生,教师应更多地让学生来自评、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自觉地去发现和肯定其他同学作品的美之所在。

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评价角度要灵活,可以从美感、创意、品质、技能等多个方面出发;还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更多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让学生在互评、自评中得到锻炼,学会发现和肯定其他同学作品中的美之所在,达到评价的目的。

6.在网络上强调行为美

信息技术教师应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网络公约,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做到“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学生美感的培养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切勿操之过急。美感不能强加于人,但可以去引导。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让美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美成为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一个亮点,使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更加色彩斑斓,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才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充满魅力的理想课堂。

参考文献:

[1]陈春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融入美育[J].信息技术教育,2006(06).

[2]倪晓艳.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美育问题初探[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

[3]孙启彬.将美育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06).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镜湖校区)

猜你喜欢
修养审美观信息技术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以士之道升修养
以自身经验分析儿童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必备能力与对策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