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英
通过对新疆干旱区河道景观生态恢复的研究,利用景观生态学、景观设计学基础理论,以玛纳斯河典型河段为例,从水源净化、垂直交通、乡土景观营造三个层面,探索干旱区季向性河流生态恢复实践路径。为新疆区域内相似河流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示范。
1.研究对象概述
玛纳斯河流域地处干旱、半干旱内陆地区,地表的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年际变化较大。该河为周边城市建设提供了工农业用水。
由于上游水库管控问题及对玛纳斯河的过度引水导致下游干旱区断流,使常年河流变成季节性河流。枯水期,河流断流、河道干涸;丰水期,水量较大,因暴雨、融雪引发很大的洪峰。
玛纳斯河承担着农业灌溉、工业用水、防洪泄洪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作为临城而过的河流也承担着景观观赏的重要作用,因此玛纳斯河的景观生态恢复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玛纳斯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研究
(1)生态环境现状
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问题突出,主要从流域内存在问题、河道驳岸、植被生态三个方面研究。
1)存在问题:玛纳斯河河道宽阔,丰水期冰川积雪融水汇入,被上游水电站、水库截留,水量较少,河道旁分布着采石场;枯水期河流断流,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堆放在河道两旁。
2)河道驳岸:城市建设进程加快,河道建设过程中,在护坡、驳岸处理上以硬质结构较多,工程费用比较高,却没有达到生态景观建设的效果。
3)植被生态:随着以玛纳斯河流域为轴线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高速发展,致使流域内土地盐渍化,草场退化,只有耐盐的植物和低矮的灌木。
(2)玛纳斯河河道景观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1)自然原因:玛纳斯河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是半干旱区河流,环境的自净能力低。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土壤极易盐渍化;植物种类很少,覆盖率低,土地极易荒漠化。
2)人为原因:石河子市、玛纳斯县的工业和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的排入玛纳斯河;为实现经济效益建立采石场、采沙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使得原有的河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政策原因:为了有效的实现河流的防洪功能,水泥修建护堤,裁弯取直;建拦水坝、发电站进行蓄水、发电;河流流域管理工作中的制度、措施、管护落实不到位。
基于以上玛纳斯河河道景观生态环境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玛纳斯河河道生态恢复策略整体原则。
3.玛纳斯河河道生态恢复策略整体原则
河道恢复的整体原则
玛纳斯河河道的景观生态恢复,以生态恢复为主要目标、结合景观设施的建设,运用生态工程建设与生物修复的办法。
(1)驳岸修复:建立流域生态驳岸养护区,通过修建河堤路、种植护坡植物、设置石笼不仅可以起到保护河床、防止水土流失、保障河道防洪安全,局部改善水质。
(2)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它包括利用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吸收、降解、转化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浓度达到合格的标准。
4.玛纳斯河河道景观生态恢复概念设计方案措施
经过研究总结玛纳斯河生态环境存在以下问题:河流流域内水资源配置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沿河岸产业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人为活动因素下游季向性断流,河岸植物覆盖率及群落数量锐减、干旱区河流流域生态景观的地域性特征缺失。
设计概念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表述。宏观层面:基于水资源的产业结构优化。中观层面:加强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微观层面:河道景观的场地生态恢复的实验研究,实验区域划定在玛纳斯大桥南一公里段,该区域河道植被群落种类单一、整体环境品质差。针对问题,提出三大策略:水源净化策略,垂直交通策略,乡土景观营造策略。
水源净化策略:建立水源生态恢复三重净化系统:第一重净化,河流沿岸湿地缓冲带及生态浮岛;第二重净化,运用鱼塘形成的湿地水体净化不仅形成完整的生态水系统;第三重净化,河床的透水结构,大小不一的石子是水体净化的天然过滤系统。
垂直交通策略:垂直立体式交通流线设计,,游览路径采用主题路径的参观理念,将生态景观营造模块有效联系起来。
乡土景观营造策略:优化河道生态空间格局,保持河岸的基本生态结构的前提下,营造动植物的生态涵养区。
通过以上策略,以体现特色、示范引领、绿色生态为指导思想,营造良好的干旱区、半干旱区河道生态环境,为新疆区域内相似河流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示范。
结语
玛纳斯河的河道景观生态恢复要以还原河流的生态本色,提高河流的生态功能、文化休闲为主,从而成为石城特色,在城市河流治理的过程中,采取景观设计学及生态工程的手段,对玛纳斯河河道的治理,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文景观。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