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探讨

2015-05-30 05:46张金安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5年9期

张金安

摘 要:建立测绘数字档案馆对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从传统测绘到数字测绘一直到当今的信息化测绘所产生的各种成果档案及资料的管理、保护及开发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适宜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是成功数字档案建设的根本保障。文章从测绘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需求出发,提出了测绘数字档案馆建设框架及所涵盖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计算机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信息资源数据库、档案标准规范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内容,以实现档案管理、利用的自动化、网络化。

关键词:测绘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基础地理信息框架数据库;成果资料档案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6-0133-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已迈入大数据时代,档案馆作为重要的资源信息基地,亦应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建立测绘数字档案馆对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从传统测绘到数字测绘一直到当今的信息化测绘所产生的各种成果档案及资料的管理、保护及开发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适宜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是成功数字档案建设的根本保障。

数字档案馆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通过高速宽带通信网络设施连接和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

1 测绘数字档案馆应用需求

1.1 满足测绘电子档案的收集

测绘电子档案的收集主要包括国家基础测绘项目、专项成果和档案、办公自动化系统产生的大量电子资源信息,开展基础测绘项目和专项任务收集的资料等。

1.2 满足向公众提供电子成果和档案的服务

传统的服务方式在效率、便捷方面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及时发布测绘成果资料信息,建立测绘成果及时、安全、高效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方式。

1.3 满足电子成果档案资料管理的需求

除了电子文本文件、数据库文件之外,还有大量地理空间数据、数字卫星遥感和航空影像等结构复杂的数据,数字档案的种类和管理难度日益加大。制定合理的共享与利用方案,在可控范围内提供检索、借阅。

1.4 满足电子成果档案资料的存储安全

一是纸质档案长期保存,使用频繁的档案、珍品、孤本保护,通过数字化转换便于使用和研究;

二是保障电子档案长期存储中的备份、迁移的完整性;

三是解决电子档案在收集、提供利用上可能产生的多种保密安全隐患。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应以数字资源建设为基础,档案安全管理为保障,自动化、网络化服务利用为目标数字档案馆体系。

2 测绘数字档案馆建设框架

根据测绘档案的上述需求,测绘数字档案馆建设框架搭建应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①成果、档案、资料信息资源的建设,即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②计算机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③档案收集、保管、利用、数据存储等一系列档案业务工作所依赖系统平台和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④标准规范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统一规范标准。

标准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结合形成数字档案馆所需的严密的规范化管理体系。测绘数字档案馆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

2.1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核心。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来源一方面是接收立档单位的归档的电子文件;通过OA系统对系统公文、业务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生产、科研项目应移交的进馆的电子档案,互联网上有价值信息进行收集,实现电子文件管理。另一方面就是 对现有馆藏传统档案资源进行数字转换。对馆藏测绘大地测量档案、地图档案、航空摄影测量档案、工程测量档案、航空摄影底片档案及各种技术文档等。特别是对馆藏中的珍贵的,利用频率高的、易受损的档案。通过扫描仪、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将馆藏纸质、照片、图纸、音频视频档案等转换成数字档案信息,形成各类型信息资源数据库。

2.2 计算机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计算机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①用于管理内外部用户使用设备。②用于成果档案资料发放服务及业务办公需要。③用于档案管理、利用、成果发布、输出服务、档案数字化设备、快速出图设备等服务支持。④用于数据库、磁盘阵列、磁带库等资源存储设备。⑤用于网络系统、服务器、备份设备、电源设备等。

2.3 档案管理系统平台及数据库建设

2.3.1 建立档案收集、保管、利用、数据存储等系统软件平台,实现档案管理业务环节的自动化、网络化

①建立成果档案存储系统。数字介质存储管理主要包括数据的检验、归档、入库、维护、利用等。该系统是成果档案管理系统和分发服务系统的基础,并为分发服务系统的运行提供支持。

②成果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对测绘成果档案的日常管理功能,包括对档案接收、著录、鉴定、编研、质量管理及馆藏成果档案扫描数字化功能和档案利用功能。成果档案管理系统还对业务办公系统的运行给予支持。

③分发服务系统。实现纸质测绘成果、数字成果的分发服务功能,外网系统实现基于用户的测绘成果档案查询检索功能和订单生成功能,内网系统实现客户自助式的业务办理功能。本系统基于测绘成果档案存储系统和成果数据管理系统运行,其中纸质测绘成果基于测绘成果档案存储系统,数字测绘成果基于成果数据管理系统。

④业务办公系统。主要实现项目单位各项日常业务办公功能,对库房管理、档案出入库的管理。该系统基于成果档案管理系统、分发服务系统、成果数据管理系统运行,其中成果档案管理系统、分发服务系统为本系统提供业务查询检索功能,成果数据管理系统为本系统提供成果数据查询和检索功能。

⑤安全保障系统。主要包括访问控制、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数字水印技术的信息追踪,解决涉密成果档案提供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为成果档案管理系统、分发服务系统、成果数据管理系统和业务办公系统提供存储安全和机房环境等方面的保障功能。

⑥网络系统。为保障性系统,为以上各系统提供局域网、政务网、广域网的快速、稳定地传输数据和INTERNET访问。

2.3.2 数字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测绘成果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总体上分为基础地理信息框架数据库和成果资料档案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框架数据库在逻辑上和物理上分为三个数据库,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和产品库。

基础地理信息框架数据库用来管理经过无缝整合及相关处理的框架数据,形成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便于面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GIS应用。基础地理信息框架数据库由于更新等原因所形成的历史数据入库,建立历史数据库。通过对基础框架地理数据库中数据的加工处理所形成的成果数据及其他数字测绘产品,建立产品库,方便成果数据的提供和分发。

档案成果资料数据库建设是以现有的测绘档案成果资料管理模式为依据,以空间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GIS、MIS、WebGIS为技术手段,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测绘档案成果资料的安全、高效管理和分发,实现测绘档案成果资料管理的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和高效化,为数字档案馆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测绘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

2.4 档案标准规范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数字档案馆标准规范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规范数字档案信息采集、管理与利用过程,确保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基本保障,其制订应遵守系统性、先进性、现实性、兼容性、权威性、为原则。应对档案业务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包括管理性规范、业务性规范、绩效评价规范、制度性规范等。首先考虑采用国际标准,其次是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面向计算机和网络及信息平台处理直接采用国际和国家标准。面向综合性信息的处理优先采用国家标准;面向档案信息的材料以借鉴为主进行补充,由此形成数字档案馆所需的严密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3 结 语

建设数字档案馆有较高的难度,是一个综合性的多领域技术研究的应用过程。通过对建立数字档案馆模式的探讨,可以理清在测绘档案馆局域网中建立数字档案馆技术思路,有利于进一步的具体技术研究,为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惠英.浅析新时期测绘档案管理[J].科技资讯,2011,(31).

[2] 李瑞芳.测绘资料档案信息管理与应用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1, (1).

[3] 段文,李楠,袁向阳,等.科研院所数字档案馆建设技术方案探讨[J].陕西档案,2014,(4).

[4] 霍玉仓,张磊.测绘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工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7).

[5] 黄俊山.数字化测绘资料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J].科技创新导报,2011, (8).

[6] 张爱平.测绘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林业科技情报,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