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赐芳
【摘 要】负面社会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无法回避的一部分,负面新闻报道的方法、尺度、角度等一旦失当,很可能带来负面社会效应。如何在报道负面新闻中把握好报道的角度和核心内容,巧设议题,正确引导公众舆论,使负面新闻报道产生正面积极的社会效应,是摆在每个记者面前的重要而又现实的课题。
【关键词】负面新闻 新闻媒体 舆论导向 正面效应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负面新闻,是指那些有违社会公序良俗,甚至是违法犯罪的新闻事件。有人认为,负面新闻会产生负面效果,大量报道负面新闻,会使民众对社会失去信心。然而作为新闻媒介,为反映社会生活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面新闻是报道活动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领域。新闻媒体所要做的并不是减少甚至杜绝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而是如何在传播过程中端正传播思想,降低甚至抵消其消极影响,将之转化为一种积极因素,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推动力。
一、把握好报道的角度和核心内容
负面新闻的报道角度和核心内容选择得当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报道后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例如:在“清网行动”“后清网行动”“缉捕重大逃犯攻坚行动”“缉捕重大命案逃犯攻坚行动”等专项行动中,时常会遇到潜逃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归案的案例。从做节目的角度来看,逃亡几年、几十年,如何“漂白”了身份,又是如何躲避警方一次次追捕的?这些问题或许都是受众感兴趣的,如果沿着这个思路来做节目,或许会有相当不错的收听率,但是,同时也很可能会让某些在逃犯罪嫌疑人得到更多的反侦察反追捕经验,其社会效应就是非常负面的。
泉州电视台《法治连线》记者于是选择了另外一个角度,讲述犯罪嫌疑人惶惶不可终日逃亡生涯的艰难,讲述警方对于负案在逃人员的追捕意志是如何坚强、侦查技术手段是如何先进、全面,告诫所有在逃人员,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不要抱有逍遥法外的侥幸心理。节目最后,链接了相关法律规定,呼吁在逃人员主动投案自首,争取从轻减轻处罚。这样的传播角度,无疑传达了正能量。
2006年发生的轰动一时的南京“彭宇案”,引发了遇到老人摔倒该不该扶问题的全国大讨论,其结果是,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了谨慎甚至是否定的态度。自从“彭宇案”以后,在全国各地,老人倒地因无人敢扶,结果得不到及时救助导致死亡的事件频频发生。在泉州新门街,有一天早晨,一位老人骑自行车时不慎摔倒,当时路过的车辆和行人到底有多少没有人统计过,但是事实是,眼看着老人躺在地上痛苦挣扎时,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上前救助,后来老人因没得到及时救治而去世。
作为一个新闻事件,“彭宇案”经过众多媒体过度炒作后持续发酵,无疑已经产生了极大的负面社会效应,其影响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消除。这个结果不能不归咎于媒体一开始报道该事件时,舆论导向上存在着严重的偏差。
可见,负面新闻报道的角度和核心内容一旦把握不当,很可能会因此产生并放大负面效应。
二、巧设议题 正确引导公众舆论
同一个新闻事件,不同媒介不同记者,其关注点往往不同,从而在引导公众舆论方向上,也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例如法制类新闻中,各类治安和刑事案件是较为常见的报道内容,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有的记者会对违法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以及警方破案的细节,做详尽的描述,其结果往往是,提高了后续发生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反侦察能力,由此增加了警方破获同类案件的难度和执法成本。如果记者在报道这类案件时,设置的议题不是嫌疑人是如何作案的、警察是如何破案的,而是引导受众思考违法犯罪嫌疑人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其违法犯罪的结果对社会有多大危害,其个人又将因此付出多大代价,引导受众往这个方向深入探讨,其结果对于潜在的犯罪,无疑将产生震慑和消除不良影响的作用。
泉州电视台《法治连线》作为一档以案说法的电视专题栏目,创办十几年来,针对青少年的普法宣传一直是栏目的重头戏之一,其宣传效果也是非常突出的。
2003年7月,惠安县17岁的男子陈杰,为小事与人发生冲突,一时冲动将对方打成重伤,由此触犯了刑律。当时陈杰还是一名学生,在班上学习成绩和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眼看因一念之差就要被送进监牢,因此断送前程,陈杰悔恨难当。最终法院从挽救的目的出发,判处陈杰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两年。复学后,陈杰心存感激,并更加刻苦地投入学习。2005年高考,陈杰被福建师大环境与科学系录取。陈杰的故事在《法治连线》栏目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惠安县不少学校还专门组织学生收看节目重播。
通过剖析本土发生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报道,让广大青少年从一个个身边活生生的案例深切感受到,吸毒、赌博、盗窃、斗殴等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后果,将是要付出未来前途乃至一辈子的巨大代价。
三、搭建负面新闻事件中矛盾双方的沟通平台,让媒体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的媒介
群体性事件以及涉及群众信访的案件,一直以来是各地各种媒体视之为洪水猛兽而避之不及的雷区,但是一味回避,不但这些矛盾没办法得到很好解决,积累多了,还可能演变成更为严重的社会矛盾。如何正确面对身边发生的这些负面新闻事件?泉州广播电视台一反传统思维,大胆尝试,在广播电台《行风政风热线》节目开辟相关内容,在广大市民群众与各个行政执法部门之间搭建了一个互动沟通的平台,及时解决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也将一些矛盾冲突公开摆在桌面上,让矛盾双方各抒己见,让行政部门对群众的一些误会有个解释的机会,从而化解了不少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的潜在隐患。
总之,媒体和记者只要以高度社会责任意识和严格的职业操守,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维护稳定、服务大局的角度出发,来开展报道活动,任何的负面新闻都是可以产生正面社会效应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张晓慧 《负面新闻如何规避负面效应》,载《青年记者》2012年第3期。
2.巫莹 《负面新闻的正面引导与正向效果》,载《中国记者》2008年第8期。
3.郎林 《负面新闻信息的正面引导 》,载《记者摇篮》2010年第第11期。
(本文编辑:肖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