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叶琴 王欣
【摘要】国内自出版平台正在快速发展,本文根据平台的内容提供商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将自出版平台分为四种类型逐一解读,并对自出版平台的外部环境进行简要分析。最后指出,在互联网时代,自出版平台更应当重视传统出版工作的核心任务——编辑加工,以保证自出版产品的质量和导向。
【关键词】自出版;自出版平台;分类现状;环境分析
【作者单位】钱叶琴,安徽教育出版社;王欣,安徽教育出版社。
自出版伴随着图书出版业的诞生开始萌芽。目前已知最早的自出版图书,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家劳伦斯的《项狄传》。19世纪的美国,自出版图书已十分流行,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出版的发展,自出版更是展现出全新的生命力。众多没有出版经验的作者,通过不断努力尝试,热切投向自出版队伍。其中的典型代表如约翰·洛克,在亚马逊KDP平台(Kindle Direct Publishing)发表作品创造了单本100万册的神话,随后的8部作品都曾名列亚马逊畅销书榜单前50名;在国内,丁小云在豆瓣阅读平台创造月入2万元的神话,也让自出版与我们越来越近。
自出版兴起于美国,因此,为自出版提供具体服务的自出版平台也在美国大行其道。亚马逊KDP平台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出版平台已广为人知,并塑造了多个自出版销量之最。而如Lulu、Smashwords、Vook、PressBooks、BookTango等众多后起的专业自出版平台,也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并将自出版事业推向高潮。
相对而言,国内自出版平台则形态各异、各具特色。广义上看,自出版平台缘起于最初的文学网站,而后依托不同内容提供商的自身优势多样化发展。本文对国内自出版平台的发展现状及外部环境进行初步探讨。
一、国内自出版平台分类及现状
目前国内自出版平台可分为四类:网络文学出版平台、综合性自出版平台、专业性自出版平台、自媒体出版平台。
1.网络文学出版平台。即受众熟悉的文学网站,海外媒体大都认为该类文学作品的呈现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出版形式,是互联网在国内普及后独具本土特色的自出版形式。该类平台的网络文学作品,在互联网兴起之初就深受广大年轻读者喜爱,作为一种自发的文学形式,多以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幻想小说为主。红极一时的原创文学平台有榕树下、起点中文网、天涯读书、晋江原创城等。该类平台的受众既是读者,又是作者。由于Web2.0去中心化和分享协作的特点使得受众相互间的关系平等,很多文学作品在读者和作者的即时互动中便能产生,有些网络写手甚至因此一夜成名。
该类自出版产品起初以免费模式发布作品以吸引读者阅读。许多畅销作品如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等都是率先在该类平台以连载方式免费发布,吸引网上读者,随后通过与读者的反馈交流,继续连载后续内容,再辅以营销手段使读者付费阅读。如上两部自出版产品由于广受读者喜爱,最终由出版社出版成纸质图书,并常居畅销榜单。
2.综合性自出版平台。该类平台以百度文库、豆丁网为典型代表。平台上的产品资源均由受众自行上传、在线分享。平台本身只负责审核内容,而不进行编辑加工。以百度文库为例,自2009年底上线至今一直深受欢迎,目前其产品资源数量早已突破1亿大关。虽然其中存在不少版权问题并不乏大量垃圾内容,但是由于其分类清晰细致,如教育频道、专业资料、实用文档、资格考试等,且经认证的作者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已有10万之多。因此,原创的、有价值的自出版产品比例也在迅猛提升。2013年,百度文库发布了数字版权开放平台,任何机构或个人均可申请加入该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有偿的自出版产品。截至2015年8月底,该平台已经引入了3296家认证机构和100500位认证个人,自出版平台逐步健康成型。值得称道的是,百度的“零分成”模式不同于常见的三七分成,自出版产品的全部收益划归版权所有者。
3.专业性自出版平台。该类平台由以电子书为主要产品的数字出版平台发展而来。近年来数字出版的长足发展,使得移动运营商、出版社、互联网公司乃至电子书制造商纷纷进入该领域,将传统图书数字化打造成电子书,借助自身优势提供给读者阅读并进行收费。如出版社依托官方网站打造的数字出版平台。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则不但打造阅读平台,还专门成立了阅读基地。互联网公司如腾讯、京东、亚马逊等都设立了电子书板块。电子书制造商如汉王、翰林、艾利和等也尝试自建电子书平台以配合其设备的销售。而昙花一现后,已被市场证明缺乏内容的数字出版产品很快会变成毫无价值的电子垃圾。
脱胎于以电子书为主要产品的数字出版平台有豆瓣阅读、网易云阅读等。该类平台最初以购买出版社版权为主,经过数字加工后在平台上提供付费阅读服务。区别之处在于,由于引入了作者认证系统,平台可以直接和作者签约,从而使得自出版产品能够直接面对读者,并从平台获得各种服务和版权收益,有利于促进专业的自出版发展。
4.自媒体出版平台。Web2.0时代为受众提供内容发表的各类社交平台,如博客、微博、微信等。该类平台虽然产品资源直接面向读者,然而因其内容良莠不齐、服务形式单一和版权问题,较难产生良好的盈利模式,目前仍以信息传播为主要功能。而因其自发性和即时性,自出版作者获得空前的“出版自由”。因此,可以说是未来自出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博客出书、微博出书、微信出书目前仍在借助传统出版模式来进行获利。随着数字出版技术和数字支付技术的完善和普及,自出版作者将可通过平台自出版产品中直接获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出版。
通过网络电商进行的自费出版,比如淘宝网的个人出书、印刷品订制等,虽也具有自出版性质,但由于此类平台本身仅充当交易中介,不提供任何内容服务,因此不具有自出版平台属性,故不作为本文讨论范畴。
二、国内自出版平台环境分析
1.政策环境——国内出版政策的支持和限制
2010年发布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要求积极构建数字出版资源集成服务平台、数字版权保护监管平台等。由此可见,我国数字出版当前已处于发展的新时期,国家对数字出版进行的资源丰富、平台整合、品牌建立、标准确立、版权保护等措施,都为自出版的发展和平台建设提供了环境支持。
然而,在政策法规上,自出版行为和我国现行的出版制度还是抵触的。我国《出版管理条例》第二章第9条规定,“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应当由出版单位出版”。而出版单位的设立,既要有符合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认定的主办单位和主管机关,又有业务范围、工作场所、注册资本、专业人员的限制,还要符合国家关于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由此可见,国家对个人直接进行自出版的行为是禁止的,也未明确表明个人通过自出版平台进行出版活动的合法性。另外,无论是纸质出版物还是数字出版物,必须获得国家统一发放的书号才能出版,而书号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分配给各个出版社的,其发放和使用受到严格审核。自出版平台由于目前尚不具备纸质图书出版资质,只有通过与传统出版机构合作才能出版纸质图书,因此难以实现自出版平台效益的最大化。
2.消费环境——我国读者阅读习惯渐趋良好
“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 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较2013年上升0.2个百分点。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上升8.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读者在互联网时代,对阅读行为表现出十分积极的兴趣,并愿意借助数字阅读的方式努力提升自身不足的阅读量。
然而,由于传统版权观念淡薄的缘故,我国不少读者仍旧抱着“互联网资源皆免费”的态度,付费阅读的习惯还需要时间培养。调查显示,有44.3%的国民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这一比例比2013年的38.7%上升了5.6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接触者总体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1.58元,价格接受程度比2013年的1.28元略有上升。这对主流定价为1.99元左右的自出版作品销售前景来说是个考验,免费或折扣促销等方式或许仍是未来几年自出版平台培养市场的主要手段。
3.技术环境——新兴出版形态不断涌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图书出版正在突破原有出版机构、出版介质甚至图书原本出版形态等方面的限制,以用户为中心,以作品而非图书为内容的新兴出版形态不断涌现。
腾讯公司在2012年推出了“大家”栏目。这个颇具自媒体风格的网络平台,以2000万元的预算投入将众多知名作家汇聚一堂,借助他们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以陆续写作而成的高质量文章取代原先结集发表的图书作品,以自出版的形式为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内容。2014年“大家”推出的“星期one”计划,每周评选一篇优秀作品,在原稿费之外增加1万元额度的特别奖励。第一周获奖文章为作家刘柠的《美国为什么对日本动用原子弹》,该文是当年2月2日“大家”微信的头条文章,也是第一周24小时单篇转发次数最多的文章。
而相比“大家”这样“高大上”的自媒体平台,由微博、微信、SNS社区等构建的社交网络则是广大普通用户的重要活动场所。这其中由用户生成(UGC),或是称得上自出版作品的海量内容,虽然不乏质量欠佳或无任何意义的内容,然而从市场需求看,只要用户本人愿意出版,所处圈子有人愿意阅读,那么这种新兴的出版形态就有其价值所在。时下流行的微博出书、微信出书等正是很好的证明。
在此方面,由时代出版公司倾力打造的“时光流影TIMEFACE”正异军突起。该平台是全球首个文化生活类自出版社交网站,以“深度社交+内容聚合”为理念,依托网络社交聚合高质量内容,并通过POD按需出版为主要技术,实现分秒之内一键成书的效果。目前该平台在自身已有的时光书基础上,又完美实现了微信出书、QQ相册出书等功能,并可通过在线支付手段进行电子出版或纸质印刷。对广大的普通用户来说,直接满足了其曾经不可企及的出书梦想,市场需求不可小觑。
三、结语
当前,国内自出版平台正处于野蛮生长时期,不同的内容提供商如文学网站、综合网站、图书电商、SNS社区、传统出版机构乃至网络运营商都有志于利用自身优势,打造颇具自身特色的自出版平台,这对互联网时代自出版的蓬勃发展,对打破传统出版业的垄断格局有着积极意义。
纵观当前国内不同类型的自出版平台,大家都不惜花重金投向产品引入(作者资源及内容资源)、产品促销(吸引读者消费)以及渠道建设(平台建设及推广)之中,并且取得了惊人的发展规模和初步的经济效益。在此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个被外行忽略的重要问题,即作为传统出版内行所赖以生存的核心工作——编辑加工。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产品质量需要专业的内容编辑进行把关,这种把关有与物质产品相似的部分,如对编校质量和印装质量的把关,也有其特殊的部分,如对文化价值导向的把关。因此,如何将“编辑加工”及“内容审核”有效地引入自出版产品中,形成自出版平台的重要功能,内化为自出版平台优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自出版平台能否健康茁壮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