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艺”拥有生存的技能,也能促进人的情感发展。伴随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社会对陶艺相关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文中结合高职听障生特有想心理活动情况、生理状态、家庭及社会等外界因素进行全面剖析,探讨陶艺教育对高职听障生情感发展的积极作用。根据高职听障生的情绪反应特征,借助陶瓷艺术寄情于教,掌控自身心理情绪,逐步建立自信,培养情感沟通能力,通过多方面表达促进听障生建立乐观积极的正面情感及生活态度。
关键词:情感特点;听障生;陶艺教育;情感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这样定义心理健康:“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成最佳状态。”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教育的最终目的及原则即为通过多元化形式教学来逐渐完善其人性。简单来讲即可表现为通过一系列手段来帮助其自身达到最为理想的状态”;同时马斯洛在相关研究中还表明:教育是全面发展人性德智体及心理情感的最为优化有效的途径。有研究显示,听障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都相对低于健听学生,而当前传统教育往往多是将学生快速适应当前社会节奏为教育目的,而对于健康的心理教育则常被忽视。对于此种听障问题的学生来讲,一个乐观而正面的心理情感是适应社会生存的重要心理工具,同时也是今后人生中一项人际关系交流沟通的主要手段。
一、 高职听障生的情感特点
(一)生理缺陷造成听障生认知能力受限
学生由于自身听力方面存在障碍,同时也普遍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因听障者自身无法辨别外界语言音效,造成不能有效判断自身或别人传播的言语,因此对于利用言语来完整表达自身真实意愿尚有较大困难,同时听障者的表述与外界沟通的水平不在同一层面,这就造成听障者急躁、心理反应的调节不足等,进一步影响其知识、情感及认知意识的全貌发展。加之听障影响外界信息的接收与了解,造成听障生教学主动性欠缺,意志及自控能力不足。
(二)情感的不稳定性
听障生由于自身压力及外环境因素影响,其普遍存在心理情绪易感易变,对于某个事物的认知往往存在由这一面极端转变为另一面极端,在生活中即表现为不稳定。如在平日生活或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听障者有时表现为热情洋溢,兴奋的忘乎所以,而有时却表现的心灰意懒,愧疚自责。而相关研究报道,听障者情感的不稳定性大多与自身生活经验少、听力损伤程度有着密切相关性。
(三)情感表现较为脆弱
听障生因长期受到负面心理情绪影响,加之听障损伤伴随的成长压力,普遍带有自卑心理。若部分听障生在年幼成长过程中因听力方面问题遭受与健康人差别对待,而父母却未能及时发现或实施有效的疏导,导致心灵受到伤害,而这部分负面影响会伴随着听障生成长,逐渐影响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变得自卑而闭塞。听障者在成长至高职阶段后,多数表现为对于外界的接触缺乏探索的勇气,虽说自身渴望融入正常健康群体,却又过于担心自身遭受不公平待遇或歧视,导致听障生宁肯封闭自我,在自我的世界中生存。对于这类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首要面对的即为加强听障者学一技之长,保证其在今后的社会中生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情感的沟通,通过理性、乐观的情感培养健全听障生心理认知,确保其今后社会的适应力,让其逐步适应及掌握与人沟通的能力,赢的一个全面健康的人生。
二、陶艺
陶瓷艺术,即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阶段性事物,其主要通过采集黏土,经练泥、成型、修坯、烧制而成,并结合一定程度的外界装饰加工而产生的器物。随着陶瓷的发展,加之人文艺术通过陶瓷进行表达而形成陶艺。陶艺即主要表现了当前人文物质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人类自身的想象与创造力,并通过相应的艺术形态表达以赋予的情感寄托。听障学生的视觉能力超乎常人,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创能力,充分利用视觉、触觉以及振动等感觉对听觉进行生理代偿,对直观、简单、机械的动作记忆好。根据实际能力来讲,存在听障的人在进行陶瓷加工艺术的创造中,其自身情感特点可充分表现在某个事物之上。
当前国内陶瓷品地域性及民众特性较为明显,如白瓷的静穆幽雅、青瓷的秀美净透、钧瓷的妩媚绮丽、彩瓷的绚烂华丽等,这些陶瓷品充分展现了我国国人独有的创造性思维及独一无二的审美观,并得到了世界各界人士的高度赞叹。在这样的环境下,若我们叫听障生的教育中选择陶瓷艺术内教学,即可让学生得到一技之长,确保社会生存力,同时也能够通过陶瓷的塑造来逐步提升听障者的自信心,以此来弥补听障者先天的生理缺陷,通过艺术价值的塑造类增加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可有效促进心理正面发展。
陶艺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性极高的教学项目,其整个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学生自身动手,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创造性劳动,者就充分避免了听障者生理缺陷,有效发挥了听障者高度专注的特性,即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也可强化听障生在陶艺创造中流露的情感,有效促进听障生心理情感发展。
总而言之,人类造物所显示出的伟大激发人类不断创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同理,通过全面培养听障生动手能力与情感的塑造能力可促进其理性与感性的共同发展,促进听障生完整化。
三、陶艺教育对听障生的情感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陶艺的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掌握陶瓷的生产、制作原理,能为听障生步入社会打下一定的生存基础。另外经实践证明,陶瓷艺术的教育意义在于展现学生个性,陶冶自身情操、促进智力与意识的发展;同时通过在与“泥巴”的密切接触中,体现了自然的厚重与承载,即寻得童趣,又在陶艺的创造中释放了自身情感,升华精神。
(一)优秀的历史助于情感的陶冶
“China”瓷器,是我国文化文明的充分体现,先于国外1700年的历史,表明陶艺的地球文明史的具有巨大影响力。我国陶瓷的季已不仅仅体现在制作的工艺流程中,同时以艺术表达的意义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的精神文化。中国陶瓷艺术的精美绝伦,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无不影响着世界。视知觉上的感受可通过大脑思维转化成不同的情感体验。在陶瓷艺术文化赏析中,陶瓷艺术的巧夺天工感染学生的同时,文化底蕴在无形中得到一定的积淀,增加情感上的体验的同时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通过对陶瓷艺术美的直观感受、制瓷工艺的切身体验,美的联想得以激发,审美素质得以提升,健康的情感发展得以促进,最终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二)揉捏中得到宣泄,助于调节情绪
情绪的积极与否将影响人的思想品质、学习活动和身心健康。一个健全的人首先需要保证自身能够有效调节控制自身心理情绪,而陶瓷的制作过程中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情感表达。在陶艺创作中,一个人所产生的不同情绪所创作的的陶瓷艺术表达的意义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心境也造就的陶瓷肌理形象也有所变化:或粗犷,或细腻,或行云如水,或激流澎湃!听障生的宣泄途径较少,通过到陶艺房,用力敲打泥巴,使不良情绪得到转移,重拾心境,回陶艺教育对听障学生情感发展起能到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陶艺是一种人类赋予的一种艺术形态。其通过土的揉塑、水的流变、火的烧结而有规律形成,结合相应的技术与创造情感,亦可促进陶艺的发展,并通过陶瓷的美来表达艺术情感。陶艺的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掌握陶瓷的生产、制作原理,能为听障生步入社会打下一定的生存基础。
综上所述,陶艺教育应该结合高职听障生的情感特点,让陶艺教育有利于听障生陶冶情感、调节情绪、培养自信,沟通情感,健全听障生的情感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李红.体育的美学价值与陶艺教育——兼论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76-81.
[2]朱辉球,朱安.利用瓷都特色优势开展陶艺教育[J].中国陶瓷,2008,44(6):75-76.
[3]王清丽,张甘霖.陶艺教育与开放学习[J].新美术,2013,(12):113-118.
作者简介:
唐艺菱,硕士,讲师,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陶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