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中问题及分析

2015-05-30 19:07马鹏飞
文化产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城市建设海绵城市

马鹏飞

摘 要:城市化建设带来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解决淡水资源短缺、城市洪水严重等问题,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创建海绵城市的构想。文章对海绵城市的建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建设;雨水利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尽管淡水资源量占全球水资源量的 6%,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全球人均水资源量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水资源及城市水环境的影响愈来愈显著;另一方面,历年城市内涝等灾害的发生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严重损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雨水的控制利用工程势在必行。

一、我国城市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城市化的建设给社会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例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不少湖泊被填埋,人口在增加,水资源越发紧缺;城市的硬质路面比例大大增加,城区的水文水力特性明显改变,城市防洪压力很大;加上过去的城市排水管网设计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难以应对大流量的雨洪据有关统计资料,过去三年,全国有超过360个城市遭遇过内涝,其中60多个城市单次内涝时间超过12h,淹水深度超过0.5m,北京深圳长沙等城市出现人员伤亡,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另外,我国1100座城市缺水,而雨水又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为此,社会各界对城市的排水系统和节水问题提出质疑,如果可以把雨水最大限度地收集利用,经济社会效益将十分显著。

二、城市化建设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国外先进国家成功经验带来的启示。在自然和城市建设面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一直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用自然的力量调蓄雨水,节约用水和减少洪水带来的威胁。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的城市建设和雨水利用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这些国家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水敏性城市,设计水资源综合管理等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国外先进国家经验和实践表明,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完全可以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把自然和城市建设融合起来。

(二)我国城市化建设新构想。我国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建设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海绵城市的伟大构想,并对城市建设的生态化、低碳化、智慧化、水生态文明化进行实践探索。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规划建设了小区内部市政道路景观绿化中央雨洪四级系统,实现了雨水的综合利用每年收集利用雨水4000万m3,城市防洪能力提升2倍,节约景观式浇灌用水资金1亿元。总之,海绵城市遇到降雨能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可以将续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三)海绵城市建设建议。1、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政策。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力度。一方面对于尚未出让土地的地块,除传统的绿地率、容积率等硬性指标外,加入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和引导指标。包括单位面积雨水控制容积、透水铺装比例、下沉式绿地比例、新建项目开发后流量径流系数应不大于限制值等;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出让或划拨土地尚未建设的地块,通过实施设计条件变更、资金激励等方式和手段,在项目总平面设计、单体设计和室外排水设计中落实海绵城市的理念和相关建设内容及要求。2、深化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城乡规划编制中,要强调规划引领、生态优先,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规划目标,通过科学合理划定城市的“蓝线”、“绿线”等开发边界,最大限度的保护原有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资源;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综合考虑不同用地的空间关系、建设主体、排水防涝要求等因素,将屋顶绿化率、透水铺装率、下沉式绿地率等低影响开发的设施要求纳入控规指标;城市水系规划、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等各专项规划也要充分衔接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及时开展修编,以保证海绵城市建设在各个行业均能系统推进。3、积极创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创建海绵城市,对于我国缺水城市和存在内涝风险的城市是提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增强雨洪利用能力的有利渠道。因此,建议选取基础工作比较好的、雨洪资源利用潜力大的城市小区、园区、高校等项目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在资金和项目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试点项目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和防洪排涝、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采用先进的理念、技术方法和手段,在公共建筑、城市道路、立交桥、公园绿地、水系湖泊以及居住小区、商业综合体等开发项目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和实现路径。如利用建筑小区屋顶绿化,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能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在人行道、广场采用透水铺装,道路绿化带下沉等做法,让雨水进入地下进行消纳、下渗和净化等等。同时,要加强市民的参与监督,将低影响开发理念植根于公众之中,让社会公众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者和参与者,让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公众一种自发、自觉、自愿的行为。4、最大限度的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系统。建设海绵城市,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做好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维持和恢复城市绿地和水体的吸水、渗水、净水能力。因此,首先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对于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加强保护,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对已受到破坏的绿地、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要综合运用物流、生物和生态的手段进行逐步恢复和修复,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众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海绵城市是为解决城市洪涝、干旱等问题而提出的新型建设理念,利用海绵城市的储水、放水功能,可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从而为构建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文明城市、智慧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国荣,李正兆,张文中.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 山西建筑,2014,36:5-7.

[2]仇保兴. 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 建设科技,2015,01:11-18.

[3]张旺,庞靖鹏. 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内容[J]. 水利发展研究,2014,09:5-7.

[4]鞠茂森.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J]. 水利发展研究,2015,03:7-10.

猜你喜欢
城市建设海绵城市
浅谈城市路灯设施规划与施工管理
新形式下如何实现房地产档案管理现代化
旅游综合体特征分析
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