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便民支付工程,切实解决无固定金融服务网点地区农民取款难问题,方便农村养老保险、涉农补贴等惠农补助资金的发放,有效改善偏远地区支付服务环境,朝阳县联社结合辖区实际,立足客户需求,积极开展助农取款服务。
朝阳县联社自2014年8月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以来,始终坚持平等自愿、风险可控的原则,选择具有固定场所,经营规范且信誉良好,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连锁超市、商店、农副产品批发店等作为助农取款服务点,在地方政府及村委会的支持下为偏远地区的农户助农取款提供服务。
制定方案 加强督导
为将助农取款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满足偏远农村小额取款需求,朝阳县联社从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调查摸底、完善手续以及加强培训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助农机具的布放工作。为此,他们成立了由理事长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实行领导挂钩责任包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助农取款推广的日常工作,明确了目标、奖惩措施和风险防范,并且将目标层层分配,社社分解。
对各服务点的准入方面,他们设点的标准是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人流量大,距离信用社10公里以上。另外,他们还对商户的人品、信誉、年龄、百姓可信任度进行了横向、纵向的综合调查,以便民、利民为切入口与商户进行了诚恳的洽谈与沟通,使商户认可、接受、开办。
完善手续 奖惩分明
为确保商户熟练操作相关业务,电子银行部工作人员对助农取款点的操人员进行了现场培训,从基础POS机业务操作流程到业务核算,从注意事项到风险防范,使其达到应知应会,能够正常操作有关业务。同时,在合作商户门市醒目位置统一悬挂助农取款服务点标识牌及宣传条幅,统一安装POS机。为保证商户的资金安全,防止商户现金被盗,联社将对现金取款量较大,业务发展较好的助农取款点,酌情配备保险柜及验钞器。
为推动助农取款点业务发展,他们加大奖惩力度,每有效营销一户的助农取款点,奖励工作人员300元,有效营销一户收单商户,奖励工作人员500元,同时对年末超额完成任务的将加大奖励,对未完成计划的按同等奖励金额进行罚款。这样,切实了保障客户权益不受损害,确保了助农取款业务的顺利推进。
顺利开办 效果显著
为保障设立的助农取款点有效,起好头,带好路,他们在全辖范围内打响了助农取款“第一枪”,通过前期的调查与商户的协商,经过领导的周密部署,最终选定胜利乡董家店村飞燕家电作为开办助农取款点第一家,并于2014年8月27日正式开通,这也是朝阳市农村信用社首家开通的助农取款点,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也标志着朝阳县联社助农取款点的大幕也就此拉开,为千家万户的百姓送去了“福音”,彻底改写了村里“无银行”的历史,截止2014年9月27日,取款点的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已办理取款业务336笔13.3万元、转帐业务121笔18.2万元;消费业务 16笔1.5万元,交易总笔数共473笔33万元。
为及时解决商户的实际问题,了解业务的发展情况,联社工作人员每天都与商户打电话进行询问,始终与商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电子银行部还定期逐个商户进行走访,电子银行部的工作人员到董家店助农取款点时,看到前来办理业务的农民脸上挂着的笑容,所有的付出与努力汇聚成一个字:值!当联社领导领导看到农民满意的笑容易时,感慨地说:只有为百姓办实事,才是我们最大的事业;为百姓办好事,那才是我们工作的方向;为百姓办成事,那才是我们工作的成绩。
大力宣传 成效卓著
为使在村里设立的助农取款点做到让百姓家喻户晓,领导精密部署宣传工作。如董家店村取款点,选择了这个村的集日进行宣传,集日当天,联社领导亲自参与宣传,电子银行部、办公室、胜利信用联社工作人员共同到集市人员较为密集的地方发放了宣传单并现场进行讲解,同时,给附近的超市及商场的收银台处发放了宣传单,并委托商户对前来购物的百姓进行发放,当天共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宣传日当天,就成功办理37笔,取款1.3万元,通过宣传,百姓纷纷前来排队进行取款,取得良好效果,周围到处是百姓的笑脸和赞扬声。同时,为增强社会影响力及知名度,联社请来了朝阳电视台的记者对当天的宣传过程进行了录像,并在朝阳新闻频道黄金时段进行了播放,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宣传,使百姓方便。
助农取款的开展,有效改善了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在将现代化支付便利延伸到广大偏远乡村,使农村居民享受足不出村就能及时、便捷地拿到补贴和取到现金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政府满意、监管支持、农民受益、银行发展”的良好效果。
日期,朝阳县已在298个行政村设立了助农取款服务点298个,覆盖面达到了100%,真正实现了“村村通”的工作目标,使农村偏远地区的百姓足不出村就能办理现金取款、转帐付款、消费收款、余额查询、手机充值等金融服务。
助农取款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环境,打通了朝阳县联社支农、惠农、便农的“绿色通道”,弥补了偏远地区金融网点少、农民“有钱难取”的短缺,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及“三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