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融进孩子的生活空间

2015-05-30 13:40:04卢崇真
中华家教·幼儿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方向感美感艺术作品

卢崇真

幼儿成长专家一直不断在向家长们呼吁:给孩子一个独立的房间,让他能学着一个人睡眠、作息和学习,这是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重要养育态度。从少儿艺术教育的角度,我认为:房间不只是提供起居活动的场地而已,更是孩子安居自在、培养敏感度、投射想象力的小天地。

关于空间,建筑专家怎么说?

在一本建筑专业的经典著作《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作者诺伯特·舒滋分析道:建筑是赋予人一个存在立足点的方式。所以,建筑单单只具备实用机能是不足够的,还需要一些“象征性的东西”,就是“能表达生活情境的艺术作品”。现代生活中,我们不但在餐厅、时尚名店中,能感受到那些精心布置、用来表达美食或穿搭品味的艺术作品;甚至在医院、车站,艺术作品也逐渐占据了这些过去被认为“不美”的空间。设计师和艺术家们企图用艺术带给人们对空间的认同和信任感,抑或是,在疲惫不堪的交通过程,提供一点带有温度的方向感。既然在公共空间都是如此了,亲爱的父母,孩子生活的空间,怎么能够被我们轻易忽略呢?

孩子的房间究竟具有怎样的“场所精神”呢?

运用诺伯特·舒滋的方法,思考建筑场所的精神性,就要从“归属感”和“方向感”两件事下手。以往,谈到给孩子独立的空间,父母往往想到的是如何克服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心,或是训练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然而,权威式的手段势必会产生一些艰难的冲突过程,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更正能量的方法,用充满艺术氛围的美感空间,先让孩子喜欢、觉得好玩,进而对空间产生归属感。试想:在精心布置的房间中,不管是玩乐、学习还是睡觉,都可以变成令一个孩子期待的事是多么美好。

不过,所谓的“精心布置”,并不是请一位设计师,花大钱布置就能为孩子带来“归属感”。因为那种专业的美感,不是从孩子自身的经验角度出发,不容易让孩子产生认同或共鸣;同时,要孩子接受这样的空间美感,也只是强行让孩子接受属于大人的经验。我们太容易用大人的美感,直接置入孩子的生活,在那样的空间中,孩子的起居活动必须要战战兢兢,才能不破坏大人眼光下的“整洁、和谐”,试问,这样的美,孩子如何能产生认同呢?我们要把“让孩子在孩子的年纪像个孩子”的理念落实到给孩子的空间规划中,让空间的设计从孩子本身出发,家长与孩子一起创造出一个属于孩子、回归孩子本性的空间美感。

打造属于孩子自己的“场所”

要想创造出一个属于孩子、回归孩子本性的空间美感,我们就要把“布置房间”变成一个兼具知识和品位的、独一无二的亲子教育活动,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饰品和设计作品自由地装点房间。

归属感:把“布置房间”当成亲子共同的艺术课题

其实,现代艺术大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喔!例如: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马蒂斯,他的风格在家饰设计里已经非常普遍,甚至影响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卡通作者。找出这些经典艺术家的风格,说说他们的故事,让孩子知道生活中有许多艺术家的个人创造,已成为翻转世界的巨大力量。这些故事将成为孩子艺术品位的重要来源,在选购商品之前,不妨让我们来把“布置房间”当成一个艺术课题吧!重点是,这样能把“布置房间”变成一个兼具知识和品位的、独一无二的亲子教育活动。对孩子而言,采买活动不再只是陪爸妈付钱的苦差事,而是通过学习又能自己参与的判断过程。

方向感:留一方“创作活动”的展示墙

场所精神的“方向感”说明了人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虽然不清楚生活将如何变化,但是总能感觉一种累积的过程,面对未知的变化,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信心。我有好几位从事艺术工作的好朋友,在为人父母后,都会在孩子的房间里,留一方墙面,用来展示孩子一路成长的创作活动。当我造访朋友家的时候,往往为了这一个画面而特别感动。那里有孩子两三岁时的涂鸦痕迹、四岁时还不太成型的童趣图像、五六岁用色彩探索的太空世界……生活太忙,父母太容易忘记孩子是怎么成长过来的,当我们在孩子的房间里留下这一面墙,那将成为亲子沟通的感性媒介。给自己一个机会,于是我们终于明白:文字的记忆留下了过程和意义,影像的记忆留下了不经意的瞬间,唯有视觉艺术创作,才能一股脑儿地让成长的氛围和感动再一次席卷我们。

独特性:用生活中的艺术诠释你自己

随着孩子渐渐成长,你可以和他一起约定一些改变房间布置的小活动。例如:他在各种艺术课程中学习到了哪些技法,是否可以试着用在制作房间的摆饰呢?可以搭配节庆、重要的纪念日来进行。或是,你可以挪出一笔小小的预算,让孩子去挑选一件他喜欢的设计产品,无论是有功能的寝饰、灯具,还是无特殊功能的创意小物,让孩子为自己的房间做主!同时,不妨你自己也来选购一下这类产品,看看亲子间又发现了什么不同的新鲜事物。另外,房间的装置,也是爸妈了解孩子世界的一个好地方。你可以用一个小画框或小展板,让孩子做一个剪贴画报的拼贴集锦,把他最喜欢的动漫、明星,通过当代艺术的设计手法展示出来。

孩子的房间,只具备实用功能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能表达生活情境的艺术作品。但是,孩子需要的艺术作品也不是装饰意义下的美,或是专业意义下的风格,而是一种主动的参与过程、有感性累积的自我探索、有诠释能力的自我表现。要让孩子变成一个安居自在、感性敏锐、活泼创新的人,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艺术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方向感美感艺术作品
人生需要『方向感』
新传奇(2022年25期)2022-11-05 00:30:46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训练方向感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脑筋急转弯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中国三峡(2016年11期)2017-01-15 14:00:21
梵呗的音乐宗教美感
人间(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