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研究综述*

2015-05-30 10:48张琦蒋冠
北京档案 2015年9期
关键词:馆藏档案馆数字化

张琦 蒋冠

摘要: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已成为档案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成果。对有关此热点问题的代表性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其研究主题,总结其研究特点,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思考,以期对我国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后续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数字档案资源电子文件数字馆藏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archival re? sources, in which many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archival circle re? cently. In order to tease out the theme and character? istics, and also, to point out the shortcomings, this pa? per made a review of the representative research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Moreover it made reflec? tion on the direction of this area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ur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re? search.

Keywords: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Digital re? cords;Digital collection

所谓信息资源建设,就是人类对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进行选择、采集、组织和开发等活动,使之形成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1]数字信息资源与固化在传统载体上的信息资源相比,在传播与利用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开展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使馆藏档案资源突破时空限制,变“被动提供”为“主动挖掘”,以提高利用率。随着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推进、电子文件的大量增长,以及用户信息利用需求的日趋多样化,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已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文从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基础建设、数字档案资源服务平台构建以及涉及资源建设的其他问题这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关于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代表性研究进行综述分析。

一、国内外文献载文情况

国外关于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90年代欧美各国图情档等信息机构就先后开展了多个数字资源建设项目。考虑到中英学术术语的表达差异,笔者于2014年12月24日通过Google学术搜索引擎,以不同的题名在2001~2014年度范围内进行检索,具体结果见表1。经人工剔除弱相关文献后,共收集到具有代表性的国外数字档案资源研究成果121篇,主要发表于《Library Trends》、《The Electronic Library》、《Li? brary Resources & Technical Services》、《Information Management Journal》等期刊。相较而言,我国在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研究发展较晚。笔者于2014年12月28日,利用CNKI数据库,以“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或含“档案数字化建设”为组合检索词,以主题为路径进行检索,得到2001~2014年国内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相关领域研究文献结果1611条,见图1。

二、研究内容分析

笔者对所检索的文献中涉及主题进行归纳分析后发现,国外在数字档案资源建设领域的研究从基础层面,如数字图书馆的构建条件、数字档案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框架、数字资源效益分析、信息素养教育等,逐渐向资源整合、数据长期存取等应用层面转变。国内则涉及多个细节问题,如数字档案馆的形成条件、档案数字化归档系统的构建、电子出版物、电子邮件、网上档案遗产、数字档案馆与实体档案馆之间的关系、档案数字化建设法规、数字化环节中的知识产权等。

(一)数字档案资源基础建设研究

1.数字化建设的原则。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工程,除了在源头上控制数字档案,即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外,各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是核心工作。为了确保馆藏档案数字化的科学性,必须明确其建设原则。典型观点如表2所示。目前普遍认同的是实用性原则,即根据定期的统计数据,优先选择利用率较高的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9]另外,也有学者提出按照特殊载体档案优先、珍贵档案优先、高危档案优先、利用率高档案优先、共享性强档案优先的原则,[10]加快对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的观点。

表2国内外有关档案数字化建设原则的代表性观点

2.数字档案资源采集范围。各国档案馆馆藏资源的迅速增长,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造就,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档案部门偏重馆藏的管理理念、文牍主义式管理手段,造成了馆藏档案来源的冗余。[11]建成优质的馆藏数字资源库需要从源头上明确档案数字化的范围。20世纪,Rainer曾论述了图书馆对于德语国家工人阶级文化信息的收集。[12]美国国会图书馆牵头建设的“美国记忆”工程内容定位于美国历史、文化和立法等方面。[13]Debo? ra[14]认为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高校图书馆出于帮助决策,应以多种形式收集政府信息。李广建等则指出数字资源的范围应逐步扩展至网络数据库、网页、文件等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资源。[15]现今常用的采集范围包括本馆传统馆藏档案、各立档单位档案、具有档案性质的行业、专题信息资源库、互联网上具有档案价值的信息。

3.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的关键在于技术淘汰的高速率。[16]如何推进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工作规范化、规模化,改善保存工具性能,成为各国着力思考的问题。1996年,RLG(Research Li? brary Group,图书馆研究小组)和CLIR(Council on Li? 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图书馆与信息资源委员会)等机构就对数字资源保存进行了技术限制、保存对象扩展、保存机构、保存政策制定等范例研究。[17]目前,加拿大InterPARES项目、英国数字保存联盟项目、美国数字信息资源保存项目等研究成果均可供参考借鉴。出于节省保存成本的考虑,一些机构还参考了Shelby Sannet、Brian Lavoie等学者构建的长期保存框架和操作流程。[18]目前公认的四种长期保存方法是拷贝、迁移、虚拟仿真和硬件留存。此外还有学者提出过再生性技术保护[19]的方法。

4.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国外数字档案资源有多种整合方式,典型性的模式[20]见表3。国内学者提出的整合构想有:“建立由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基层中心组成的整合与共享体系[21]”、“合理规划国家档案资源的流向,以发展国家综合档案馆为重点[22]”、“关注整合建设的方向和导向性问题,积极的以共享、效率为导向,加强成本—效益分析[23]”、“通过IT服务集约化将集成管理思想应用到现代档案管理[24]”、“组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总库[25]”等。从档案资源整合方面的文献数量和研究课题来看,实现数字档案资源信息整合程度的高低,已引起广泛关注。

(二)数字档案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除了对档案信息资源本身的重视外,构建良好的档案信息平台,提供利用是其最终目的。国内外在该方面有多种视角,如档案工作人员服务素质、[26]档案馆提供利用的组织方式方法、利用效益的获得等。档案网站是档案部门提供电子化管理和服务的窗口,所以这部分内容主要从档案网站的构建角度进行综述。20世纪90年代,国外档案界就已经大规模地建立起档案网站。我国最初建立档案网站是在1996年,继北京市档案馆的首次尝试后,档案网站逐渐兴起。

1.国内档案网站的建设现状。至2014年年底,笔者通过百度、搜狐、雅虎等门户网站进行搜索,能实现有效链接的各类档案网站已超过400个。可以预见,随着档案网站数量的增加,网站建设成效日益显著。[27]但现有网站建设仍有不足。首先,网站建设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一是东西部或南北方差距明显。各省市级档案部门建立的档案网站中,东部发达地区比例为87.31%,而西部只有12.69%;同理,经济较发达的南方沿海地区数量比例为75.62%,北方仅24.38%;[28]二是档案机构之间差距较大。我国县级档案机构建设水平远不如省市级;三是我国综合性档案馆建设的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专业档案馆;而在专业档案馆中,高校档案馆、城建档案馆覆盖率高于企业档案馆覆盖率。[29]其次,检索系统不完善,档案网站的用户体验度不高。一是数据库资源不丰富;二是检索技术的不健全。我国大部分的档案门户网站的检索工具开发水平不高,生成的信息检索工具相对简单,甚至连模糊检索功能都不能实现。再次,网站信息构建形式不合理。(1)网页界面设计单调。目前国内大多档案网站主要以文本为主要载体提供信息服务,版式设计上大多为上下或左右分栏,不能充分利用图标文字美化页面。(2)网站栏目内容不合理。栏目设置简单,特色档案、民生档案、家族档案或生活服务信息欠缺。最后,网站信息服务被动。内容更新不及时,部分内容滞后陈旧;后期维护欠缺,“重建设、轻管理”;沟通互动不积极,“互动门槛高、互动途径贫乏、互动反馈欠缺”。

2.国外档案网站建设的启示。依据第三方网络流量统计机构Alexa的统计,中国国家档案局、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上海等省级档案馆网站在全球网站的月平均排名约在两百万名左右,另据NARA数据显示,英美等国的主要档案网站网络流量统计月平均排名几乎就已经保持在三万名以内。根据我国对国外档案网站研究成果的描述,可以发现国外档案网站有着页面布局新颖、内容丰富更新快、检索工具现代化、数据库庞大、互动功能健全等优点。(1)体现档案网站的特色性。档案网站建设反映馆藏特色和地区文化特征、网站的特色体现在网站资源的储备上。国内应给予重视,加大在线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程度,提高数字档案全文开放的比重。[30](2)强化网站构建的技术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各档案馆的技术和智力资源共享,尤其是在检索系统的开发方面,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查询需求。例如,在国外档案馆网站中盛行的RSS,在国内网站建设中尚未应用。(3)重视用户需求的导向性。国外网站普遍以人为本,重视网站内容定位。

(三)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其他问题

除了上述数字档案资源的基础建设和服务利用平台构建的研究外,国内外学者还关注了诸如数字档案资源效益分析、数字档案风险管理、数字化信息链接、电子档案出版、网上档案遗产、灾难及其恢复、数字档案馆与实体档案馆之间的关系、档案数字化建设法规、数字化环节中的知识产权等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相关问题。其中,尤以探讨数字档案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法律法规这类问题的文献数量较多。例如,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关于档案法律效力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数字档案的不稳定性、信息与特定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等特点,导致档案容易失真。因其法律效力和凭证作用降低而难以成为合法有效的证据。所以,在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中,充分贯彻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思想、保证档案形成背景和元数据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又如,数字档案信息在网络传输、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网络传输权问题。将数字档案“搬”上网络平台,能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将档案的价值最大化,但是档案网络传输权的归属问题往往被忽视。再如,数字化建设中涉及的隐私权、著作权问题。数字化档案建设中,不加注意便会造成信息泄露或侵权行为。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数字化传播中,对隐私权的侵犯表现为非法搜集、盗取、加工、传播、利用档案数据。

三、结语

总体看来,国内外在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研究领域的热点大体一致,只是在表达上略有差异,国外相关文献偏向于将图书馆与档案馆数字资源建设视为一体,而国内则严格区分了二者。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已进行多年,相关论文发表数量呈稳中有升趋势,研究内容涵盖基础设施、标准规范、安全保障、人才建设等多个方面,但大多数研究成果都存在内容交叉重复、缺乏创新性等问题。从目前我国研究状况看,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档案资源理论体系尚不可能,相关研究局限于从宏观层面对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进行阐述,缺乏权威性和系统性。系统的建设指南、可操作的技术方案、安全保障条件、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等方面有待学术界深入研究。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质量导向型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模式研究”(批号:12CTQ041)与“基于档案部门视角的存档网络信息采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CTQ039)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及参考文献:

[1]肖希明.信息资源建设的变革与发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161-162.

[2]Alexa.T,Marie.E.Principles for digital library development[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1(5): 48-54.

[3]王健.关于档案数字化优化模式的探讨——档案数字化对象之优化鉴选[J].档案学通讯,2007(1):55-58.

[4]罗显明.浅谈在档案数字化中应遵守的基本原则[J].兰台世界,2010(12):141.

[5]方毓宁.馆藏档案数字化十原则[J].中国档案,2004(1):38.

[6]卞咸杰.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J].档案时空,2006(12):29.

[7]崔玉海.馆藏档案数字化要坚持的四项原则[J].山东档案,2006(5):29-30.

[8]潘积仁.档案资源建设:原则实践策略[J].中国档案,2009(7):16-18.

[9]Peter Michel.Digitizing special collections: to boldly go where weve been before[J].Library Hi Tech,2005(3): 379 - 395.

[10][25]金波,丁华东.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协调与竞争[J].浙江档案2013(9):11-13.

[11][22]傅华.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5(5):41-43.

[12]Rainer Noltenius.A Class and its Culture:A Spe? cial Library in the Ruhr [J].New Library World,2009(3): 135-147.

[13]冯惠玲.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J].档案学通讯,2012(3):4-8.

[14]Debora C.Governme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s and Servic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The subject specialist integration[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6(3):303-312.

[15]李广建,汪语宇,张丽.数字资源整合的实现机制及关键技术——对国外数字资源整合系统的实证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2):75-80.

[16]王萍.国外电子文件/档案长期存取技术追踪[J].情报科学,2002(2):213-216.

[17]McGovern N.A Digital Decade: Where Have We Been and Where Are We Going in Digital Preserva? tion [J/OL].RLG DigiNew,2007(1).

[18]Strodl S,Becker C,Neumayer B.How to Choose a Digital Preservation Strategy: Evaluating a Pres? ervation Planning Procedure [C].Proceedings of the 7th ACM/IEEE-CS Joint Conference on Digital Libraries. New York: ACM Press 2007:29-42.

[19]Lorie,R.A.Long term archiving of digital infor? mation [C].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ACM\IEEE- CS Joint Conference on Digital Libraries 2004:346-352.

[20]安小米等.21世纪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国外研究及借鉴[J].档案学通讯,2014(2):47-51.

[21]蒋冠,何振.我国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档案学通讯,2004(6):44-47.

[23]赵爱国.试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档案馆馆藏建设[J].档案学通讯,2006(6):33-36.

[24]薛四新,张利.基于集成管理思想的服务型数字档案馆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0(2):59-63.

[26]Ping Wang,In- Lin Hu,Chen- Chi Chang. Exploring the value and innovative pricing strategy of dig? ital archives[J].Electronic Library,2014(1):96-105.

[27]吴建华等.中国档案网站建设概况与重点分析[J].档案学通讯,2008(4):50-54.

[28]张帅.我国档案网站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兰台内外,2008(2):53.

[29]陈晓晖,赵屹.我国档案网站建设情况综述[J].档案学研究,2013(4):55-63.

[30]加拿大国家图书馆与档案馆网站

[EB/OL].[2014-11-23].http://www.collectionscan? ada.gc.ca/index-e.html.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馆藏档案馆数字化
馆藏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数字化制胜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