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输不起的孩子适当引导

2015-05-30 10:48:04段晓璇
中华家教·幼儿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成人观念学会

段晓璇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和孩子玩游戏时,特别是竞技类的游戏,孩子赢了就喜笑颜开,输了就噘嘴、不高兴,有的甚至还大发脾气,又哭又闹,摔东西。这就是典型的“赢得起,输不起”的孩子。面对输不起的孩子,家长要正确引导。

孩子为何输不起

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实际上,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一方面,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可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游戏或交往中,一旦不如人、输于人时,就会表现出不满、不高兴。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证实:任务失败情境能引发羞耻感,因此孩子出于“面子”,也要赢。

成人的错误得失观念和行为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的“白板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这一学说固然夸大了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幼儿的行为和所谓的“经验”其实都主要受成人的影响,成人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在对待输赢这一问题上,如果成人患得患失,过分看重输赢结果,那么他难免会有意无意地灌输给孩子,并可能会通过某些行为加以强化。比如:赢了就给予奖励,而且往往是物质奖励;输了就斥责、批评,甚至怒骂。

家长的不良教养方式

在“421家庭”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往往被过分宠爱,包办代替,使得他们在生活中缺少输的体验和经验。幼儿生活中输的体验、经验的积累往往决定了幼儿对输的看法与承受能力。生活中,如果家长长期过分迁就孩子,会使孩子的自我评价过高,“唯我独尊” ,对自己输了的结果难以接受,对他人赢了的结果予以消极回应,甚至发生语言或身体上的攻击。这些都不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社会的畸形评价观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在竞争愈发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成功人士趋之若鹜,毫不吝啬地把鲜花和掌声都留给了优胜者,而对于失败者、淘汰者,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种畸形的、功利的评价观无形当中加剧了高期望值的现代父母们,在“输不起”心理的作祟下,给孩子灌输“只能赢,不能输”的观念,导致孩子在面对输赢的问题上越来越不淡定。

正确引导,让孩子理性对待输赢

家长自己要先摆正心态

家长自我反思,审视自己看待输赢的态度是否恰当,修正错误的得失观念。如果家长经常抱着这样一种观念:“我就一个孩子,他一定要强,做事情一定要赢,决不能输。”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即便你不说出口,孩子也会感受到你的想法,他会不自觉地要求自己也要变强,不能输。正是家长强化了输赢的重要性,才造成了孩子不能输的心理。所以家长首先自己要摆正心态,别给孩子压力。

通过讲道理让孩子学会面对输赢

孩子虽年龄小,不懂得辨证的道理,但家长还是可以循序渐进地向孩子渗透这方面的道理,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加以教育、引导。比如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谢军阿姨的故事”等,让幼儿逐渐明白输与赢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但输不见得就是坏事,关键是怎么看待它。

通过转移注意力安抚情绪

当孩子处在“输了”之后的负面情绪爆发中时,成人的劝解、说教不但徒劳无功,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与其这样,不如转移他的注意力,带他做些他喜欢的活动,说点他感兴趣的事情,用舒缓的音乐安抚他等。

通过移情学会体验别人的情感

对于只能赢不能输的孩子,一味迁就绝不是好办法。当孩子赢了的时候,家长可以鼓励,但不要声张,更不要以物质奖励为条件趁机提出更高要求或目标,可采取暂时冷淡孩子的方法,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沮丧、不高兴的情绪。孩子问我们为什们不高兴时可趁机告诉他是因为自己输棋了,这种方法可以克服孩子自我中心倾向。当孩子输了大发脾气时,暂时冷处理,等孩子情绪平复一些后引导他换位思考:“如果你赢了,我输了,我也像你一样大哭大闹的,你还愿意跟我一起玩吗?”

让孩子体验“输”的滋味

马克思曾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独立意识、独立思考,有自我成长的权利。因此,家长的爱要适度,不把自己的过高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这对孩子来说不公平。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应转换包办代替的“管家”角色,尽量多给孩子提供独立做事、亲身实践的机会,允许孩子犯错误,在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成长。这种爱,才更理性、更科学、更艺术!

猜你喜欢
成人观念学会
维生素的新观念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成人不自在
学会分享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Un rite de passage
学会分享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