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摘要]传统的作文教学给学生作文带来极大的局限性。尝试着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作文训练,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着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作文教学方式灵活整体效应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30
传统的作文教学,有着固定的模式:教师出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情况反馈,而这一切又大多在单位时间和空间中完成,给学生作文带来极大的局限性,对调动学生积极写作极为不利。近十来年,笔者尝试着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作文训练,认为这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着一定的作用。
一、打破时间观念
单纯的45分钟作文课,很多学生会应付。要让学生真正写好一篇文章,无疑必须让学生多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使学生肚里有“货”,这些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要解决这一矛盾,可从学生作文时间这一纵坐标来着手,教师前一周公布作文题目,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体验、去思考、去修改。如《故乡的传说》《我爱家乡的山和水》《家乡巨变》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去观察、去询问、去探究、去感知,从中获取第一手的感性材料,由于有了时间的保证,学生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二、跳出空间局限
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学生是很难一下子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的。国外早已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作文教学更应该跳出教室这个封闭圈,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去领略,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使学生写作过程与自然接近,终身受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春游、参观、访问、收集、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去写游记,写社会调查,写人物采访,写他们想写的东西。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我们就带领学生到家乡的石拱桥上,进行比较教学。学生在完成习作《家乡的石拱桥》时,就能以《中国石拱桥》的结构框架,结合对家乡石拱桥的真切感知来写。一些在说明文教学中学生难于掌握的难点,如说明顺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学生在习作中都能运用得自然、得体。
三、攫取生命之火
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学生的信息量增加了,如何让学生针对中心,选取典型事例,攫取生命之火呢?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人间处处有真情》时,就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公布栏前,看捐助林娟同学上学的捐款名单,并请林娟同学就考上大学,而家中父亲双目失明,母亲又病故,镇政府、学校老师、同学捐助她上学的情况进行介绍,这实实在在的现身说法,使学生作文字里行间充满了一股浓浓的情、深深的爱。《父亲的手》这一习作,学生第一稿仅写了他父亲手的外部特征,未能深入本质,由手及人,以手写神。笔者就利用家访,了解到他的父亲是一位工作责任心强,不为金钱所动,廉洁自律的老党员,是镇农行主任。据此,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启发、引导。第二稿时,他写道:“父亲的手,是一双勤劳的手,一双不为金钱所动,干净的大手。”一个“干净”,是儿子对父亲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一名廉洁自律的好干部崇高品质的高度评价,是对父亲无比崇敬的真情流露,是多角度全方位引导学生观察,攫取生命之火的结果。
四、讲究方式灵活
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写片段练习,利用课前三分钟轮流讲读;每半月出一份手抄报,要求报中要有学校新闻;每班按学习小组编成四个报道组,采写校内新闻,在《校园之声》广播,开展小记者活动,成立雨星文学社,不定期举办征文比赛,张贴在板报上,教师不做批语,由学生评析、打分;开展读书活动,写读书笔记;遗失物品时写寻物启事,拾到物品时写招领启事;“五四”青年节时写入团申请书,不失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训练。
五、注重整体效应
一篇作文并非是让学生写了就束之高阁,还要注重其产生的效应。好的习作片段,抄在班级板报中,就能起到示范作用。一则寻物启事,使失主找回了丢失的物品,这本身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多角度、全方位的作文教学,既能避免学生虚而不实、华而不实、呆而不活的文风,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审题、选材、语言运用、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今春县宣传部举办的“中国梦、故乡情”中学生作文比赛中,把发送的奖状和获奖文章刊在学校习作欄上作为样板,以点带面,促使全校形成一个人人爱写作的氛围,让学生真切地感到不是教师要他写,而是他自己想写,乐意写,必须写。教师要紧紧抓住这契机,不断鼓励引导学生,使其效应充分发挥出来。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