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
小说阅读要求能“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其中的“重要词语”是指对营造典型环境、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中心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小说标题无疑属于“重要词语”,对小说标题含义与作用的探究也是小说阅读的命题热点。
下面是近年来有关题目含义的高考真题:
①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2011年四川卷,小说题目——《锈损了的铁铃铛》)
②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2013年山东卷,小说题目——《活着》)
③本文标题为“枣香解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2014年天津卷,小说题目——《枣香醉人》)
④文章为什么不以“白鹭”为标题,而以“鹤”为标题?(2014年广东卷,小说题目——《鹤》)
分析 这类题要求我们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弄清以上意义后,再提炼整合答案。
下面我们用题目进行解说。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
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王伟锋《走眼》)
分析 题目问“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实际上不光是考查我们对题目含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题目字面上的东西,触及到小说的其它元素——这道题意在考查题目在全文中的作用:一是线索作用,二是概括事件作用,三是表现手法的体现,四是提炼主题作用。掌握了这些,答案就清晰了:
①“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③“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
回答题目作用类问题与作者的材料安排、行文构思、表现手法等有关,一般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行文结构和中心主旨这三个方面作答。
1. 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的作用。如《故乡》《边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例如《祝福》中,“祝福”是小说的线索,贯串起祥林嫂一生的遭遇;交代了小说的情节(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几次写到祝福);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暗示了主题:封建礼教封建思想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而祝福是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集中体现,以“祝福”为题,表现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 如果以物件、事件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如《药》《项链》《林黛玉进贾府》。
例如《半张纸》中,“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 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半张纸”是主人公对爱妻思念之情的载体;“半张纸”与“两分钟”“两年”一起深化了小说主题。
3. 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如《棋王》《阿Q正传》。
例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以别里科夫外貌描写开端,引出思想上的“套子”;通过这个文学形象的塑造,无情地鞭挞了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自觉维护专制制度的奴才性格;强化了人物的形象性,使别里科夫成为一个时代的典型、一个性格的典型。从此,“套中人”就成为一切害怕新生事物的人的代名词。
除此之外,还有问“是否可换标题”的。这类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但解答要注意严谨性,一般从确认、语言鉴赏、中心探究、比较阅读四个层面解答。
①确认回答题干。回答用语用“好”或“不好”,“行”或“不行”。②分析语言特点及风格。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③联系文章中心。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得信息,找那些能集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含义较深、富含哲理的句子等,看中心与标题的关系,如“紧扣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形象地表现中心”等。④比较置换者优劣点。比较时主要从语言特点、技巧、风格、中心联系的紧密与否、结构安排上的合理与否上回答,当然,回答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