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许多中职生在生物课上不能认真地听讲、对生物课没有兴趣,加上他们基础较差,使之成为中职生学习生物的阻碍,也影响其他功课的学习进程,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适应中职学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中职教师应不断探索,以期使学生养成主动、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强调学习方法与过程的结合
一般来讲,学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在中师的生物教学中,设法将生物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结合。生物学一般强调结构与生理的一致性,因此,要求学生能从结构方面解析它的生理特性,激发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探索。
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要灵活的学习,不能用旧办法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细菌”这一章时,可以打乱书本上的先后顺序,先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一方面对人类是有益的,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醋、酸牛奶以及农村用的青贮饲料、甲烷等都是靠某些菌产生的。我们常吃的味精也是利用棒状杆菌生产的,这说明有益的细菌已经应用到工业、农业、医药、冶金和环保等众多的领域。另一方面是对人类有害的,包括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方式——破坏人体的组织、产生毒素对人体的影响等。让学生慢慢地了解、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找到细菌学习的关键、了解不同细菌之间的联系。
二、改变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是对所学知识充满了兴趣。生物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内容不好展示,可以利用多媒体轻易地展示出来,这样能使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更好理解。将这些不好展示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就会比较感兴趣。这就要求生物教师能够掌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方法。例如,学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作用”这一章节时,因为这一章节内容的理论性比较强,知识也比较陈旧,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觉枯燥、乏味,当然就会失去兴趣。此时,我们就可以把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用多媒体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生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的思维过程。因此,阅读是学生最直观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在阅读书本里的知识时,要有所侧重,有时文字是重点,有时图表是重点。例如,学习“遗传物质基础”时,可以让学生先阅读相关内容,了解生物体的性状之所以遗传,是因为生物体内具有对遗传起决定作用的物质——遗传物质。了解什么是遗传物质的主要物质,了解在生物的遗传过程中,遗传物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等等,学生在阅读中有不懂的地方再由教师作进一步解答。
2.记忆能力的锻炼。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属于心理学或脑部科学的范畴。记忆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有多种分类。记忆力对于人的生活非常重要,只有在记清楚知识点的基础上才可以举一反三。例如,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时,学的过程会感觉比较难记忆,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的描述,举一些反例来说明只有生物才具备这些特征,而非生物是不可能具有的,这些基本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重要标志。
3.观察能力的培养。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要求学生做到仔细、全面地观察,要具有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将桃、苹果的果实作纵切,仔细观察他们的结构。通过解剖和观察,学生了解到果实的种类虽然形态多种多样,但他们的基本结构相同,都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而果皮又包括外表皮、中果皮及内果皮。
四、教师有效改善教学质量
1.用教师的感染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感染力包括语言、情感、体态、思想等。中师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感受人类伟大而富有创造的精神、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严谨治学的态度、深刻的人本思想等。教师要平等待人,尊重学生的人格,遇事和学生商量。所以,教师要想有效地感染学生,必须具有高度的涵养,丰富的学识,机敏的思维,真诚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2.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降低教学难度。探究法,即学生根据学习情境自己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结论的学习方法。该法的特点是学生创造性地独立解决问题。一般教学中是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消极心理,抵抗情绪。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示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中师的生物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探究性学习内容,但内容相对偏少。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安排一些探究性的学习内容去锻炼学生,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降低教学难度。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把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资料:
[1]谭江风.高中生物教学反思[J].管理观察,2007(11).
[2]贺永琴.生物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徐守霞(1972— ),女,江苏宿迁人,本科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