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华
在我园一次关于“学习故事”的研习活动中,我认识了大班孩子星星,我们之间便有了故事。
我第一天进入星星的班级时,只见她安静地坐在椅子上,默默地看着男孩子们热火朝天地用弹珠玩“冰球大战”游戏。期间,玻璃弹珠不停地滚到星星的脚边,星星就不停地捡弹珠,并把它们放在盘子里。在一个小时的自主游戏过程中,星星多数时间在愉快地观摩同伴的游戏或帮同伴捡弹珠,有两次到阅读区看书,期间,她手上一直拿着一匹漂亮的小红木马。星星给我的初步印象是:安静、平和、守秩序,当听到教师说“这样玩‘冰球大战游戏很危险”时,她马上把危险的源头——弹珠收了起来。
第一天,我和星星没有太多的互动,我希望接下来我能跟星星积极互动,成为她学习的亲密伙伴,推动她的学习与发展。
第二天,我看到星星在画画,那匹红色木马就放在桌子上。她大概用半个小时画了一张“我和跑男的合影”,整个过程专注、安静、熟练、流畅,我和其他几位老师都很喜欢她的画作,纷纷拿起手机拍了下来。星星的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这时,我建议她给那幅画做一个画框,她说“回家再做”。说完,目光又转向那匹小红木马,她把小红木马拿在手上看了又看。我感觉到做相框不是她的兴趣所在,她真正的兴趣是手中的小红木马。于是,我也观察起这匹小红木马来,发现这匹小马没有眼睛,就对她说:“这小马怎么没有眼睛?”听了我的话,她立刻找来剪刀和粉红色的纸剪了起来。不一会儿她已经给小马贴上了两只眼睛,还用铅笔画上了眼球。我说:“眼球的颜色好像有些淡。”她马上换黑色记号笔画了起来,小马立刻精神多了。我一边表扬她画得好,一边拿手机拍下她的马。这时只见星星又开始剪粉红色的纸,然后把剪好的纸条贴到小马的脖子上。“哦,原来你是在给小马做围巾啊,想得真周到!”最后,她还给小马做了帽子,插上了翅膀(如图)。她告诉我说这是“小马宝莉”。在上述过程中,我通过拍照和语言肯定让星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诚回应,感受到老师不仅理解她,而且在鼓励和表扬她。老师的积极回应给了她继续创作的动力和信心。
晚上,我查阅了关于“小马宝莉”的资料,并连夜打印了一些“小马宝莉”的彩色图片。在第三天一见面我就把那些彩色图片交给了星星,星星一脸惊喜,一边翻看一边说:“我可以留下这些图片吗?”我说:“当然可以。”星星又说:“我可以和我的好朋友一起看吗?”我说:“可以啊!老师已经把它送给你了,由你全权处理。”
接下来,我向她提议能否给我们三位老师各画一幅马(如图),她说自己擅长画人但不会画马。后来在我们三个老师的鼓励下她决定挑战自己。她先选择了非常符合我们三个人气质及年龄特征的马,然后拿了三张白纸,照着我送给她的图片模仿起来。下笔后,她觉得构图位置有点偏,就把长方形画纸剪短一些,画了几笔觉得不理想,就把画纸翻了一个面重新构图。这时一旁的老师对她作了些构图方面的指导,她认真地听完后果断地下笔。自主活动结束时,她已经完成了两幅。她说,还有一匹马会抽空画好明天送给我们的。看她这么喜欢“小马宝莉”,我连夜搜索,终于从一位热心的家长那里借到了一套《小马宝莉》的图书。
第四天早上,我拿着那套《小马宝莉》的图书来到星星的班里,老远就看见星星拿着前一天画的三幅画在等我们,我很感动。当然,我也把准备的《小马宝莉》图书送到她的手上,她非常开心。在阅读时,她会及时向我询问看不懂的内容,还不时与我讨论故事情节。自主游戏活动快结束了,研习活动也即将结束,于是我与星星告别,没想到她主动提出要留下电话号码常联系,这又一次让我感动不已。
我与星星的故事使我进一步认识到,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陪伴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也能使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经验,从而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