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欣
股民们的故事,多少折射出当下国人的财富观。在一些新股民看来,炒股成为他们积累个人财富最快速、便捷的渠道
“爸,我坐不住了。你在这儿盯着,我出去玩会儿。三点半回来接你。”一个男青年边跟旁边的中年男子说着话,边起身穿好黑色皮衣,小心翼翼地穿过一排人,走出营业厅。
这是一个普通的周四。2015年4月2日,下午刚开盘不久,在位于北京二环的某证券公司营业部,咨询处排着七八个人,交易区则已经热闹起来。
营业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观察着每一位走进这里的人。在目送着皮衣男青年走出大门后,他对身旁的大妈说:“这小子拉着他爸前两天一起来开户,‘90后。”
4月14日,沪指重上4100点,再创逾7年新高。在过去的3月,百万“第五代新股民”跑步进场。他们被财经媒体定义为“从2009年至今出现的,具有较高投资素质和素养,尤其是对新产品和新业务有兴趣的投资者”。
新涌入市场的股民并不只有年轻人。如今,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股市似乎重新散发其魅力,“牛市将至”的声音不时传出。在媒体报道中,就有“中国大妈”弃广场舞,转战股市的事例。
不晒幸福晒股票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统计数据:2015年3月,沪深两市A股新开户数累积新增418.91万户,而截至2015年2月末,沪深股票A股账户数为18436. 51万户。也就是说,在从2月到3月的时间里,A股账户增加了2.27%。
以此粗略估算,2015年3月,A股市场的每一百位股民里,就有近两位于上月进场的新股民。
这与发生在3年前,伴随着低迷市道的“股民大逃亡”形成鲜明对比。
从事媒体工作的“80后”青年刘宏伟(化名),就是在今年3月成為“一枚新股民”。“谨慎”是他作为市场新手的操作之道。
也是从3月开始,他发现“突然好多人开始炒股”。在开户的几天后,有一次走在路上,他偶然听见一个小姑娘打电话,说的正是炒股的事情。另外,他发现自家小区烟店里的老板也开始炒股了。在社交网络上,刘宏伟也有新发现---“以前大家在微信上晒娃、晒恩爱、晒幸福,现在居然晒股票”。
“当时我就震惊了,这是全民炒股的节奏啊。”他说。
烟店老板告诉刘宏伟,自己宁可把钱放在股市,也不愿意再去进货囤货,“实体经济给不了我什么了”。
尽管不是生意人,刘宏伟决意进入股市的原因与烟店老板也有些相似。“现在我没有很好的投资渠道,余额宝也就那样。现在既然股市好,人人都说‘只要进来就能赚钱,所以就进来了。”
2014年3月,有媒体曾刊发一篇名为《80后不炒股股市找不到新股民》的文章。
文章调侃道:“欲问股民去哪儿,国人遥指余额宝。”彼时,余额宝用户数突破8100万户。
如此看来,可谓“风水轮流转”。整整一年后,A股抢回了风头。
“一年前我用了余额宝。最近觉得,股市的情况要更好一些。”在北京东直门附近一家证券公司营业部,一位打扮入时的“90后”姑娘对记者作了这样的回答。
这位姑娘姓孙,老家安徽,现在在北京从事服务业,工作地点就在东直门附近。3月底,她下定决心来开户,与她一起来的,是她的两位同事。孙姑娘自言在北京工资不高,但她还是将前几年辛苦积攒下来的“一个五位数”扔进了股市。
“就当试水,赚就赚了,不亏就行,权当另外学习一门技能。”孙姑娘说,她也是听说股市行情大好,才决定进来碰碰运气,抢一杯羹。“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赚了一点的。”
仍靠“道听途说”炒股
成功开户后,接下来就是选择适当的股票。作为年轻人,刘宏伟和孙姑娘不约而同地对于新兴行业的股票更为看好。
“这一波新来的股民和以往股民对市场的影响和作用是有变化的。比如,‘80后‘90后的教育水平和对新技术的接受和接触程度,比‘60后‘70后高许多。对于一些新兴产业,他们更为了解。”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潘伟荣说。
2005年,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潘伟荣写成<职业股民一一股市精英透视》一书,从社会学、经济社会学视角对职业股民群体进行了叙述和分析。如今,己离开原供职单位的他,认为自己只是“关注股市多年的学者”。在他看来,现在并非经济周期中最好的时期,但大家普遍看好未来。
到具体选择哪只股票时,刘宏伟采取的方式是:“只买低,看眼缘,多听别人说(推荐)。”孙姑娘也选择了类似的方式:“和同事商量,一个人琢磨不来。”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道听途说”和人际传播,似乎是新股民们最常采用的获取信息方式。
十年前,在《职业股民--股市精英透视》-书中,潘伟荣探讨了将股民群体纳入社会学研究范畴的可行性。书中提到,“股民炒股行为是一种较为典型的集群行为,其最大特点就是非理性的从众行为”。
有意思的是,连自认为“很理性”,同时“也确实赚到了一些钱”的王其也承认,自己通过“道听途说”和审慎分析后作出的决定,结果其实差不多。
大胆的新手们
王其的父亲今年57岁,两年前从中部某省国有企业内退。为了“找些事情做”,儿子向他推荐了炒股。
“当时儿子向我提议(开户炒股)时,我觉得那是年轻人才能做的事情。让我这么大年纪的人天天盯着大盘提心吊胆,受不了。”王其父亲说。然而两个月后,他还是带着好奇心,跑到证券营业厅开了户。
经历了最初的担惊受怕,如今,王其的父亲很坦然。“我买的都是能源股和银行股,比较稳定。而且我投进去的钱也不多,养老金没有动,所以就当存钱了。”
相对于父亲,王其买的股票前沿很多,“环保股、互联网股等”。对于新股民,他颇有自己的看法:“最近,两位新开户的同事来问过我炒股的事情。我发现,虽然都是同龄人,但他们可能是新手的缘故,作出的决定都比我要大胆很多。”
不过,在新股民的学历分层上,却有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
近期,某财经资讯公司发布“股市学历分布图”显示,在中国新开户的A股股民中,有67.6%的民众没有读完高中,称“中国股市投资者较低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知识将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值得关注的是,来自深交所金融创新实验室的分析与此说法截然不同----根据2014年年初到2015年3月31日之间的深市个人投资者开户情况,深市高中及以下学历新开户投资者占比仅为19. 67%,大专及以上学历新开户投资者占比高达65.19%,学士及以上新开户投资者占比达33.34%。由此看来,低学历投资者开户占主导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十年前,潘伟荣曾在书中写道,“炒股是高智商游戏”。同时他认为,当时的股市精英,“较社会平均教育水平高得多”。对上述公司提出的“第五代股民”低学历的结果,潘伟荣表示质疑:“现在‘80后‘90后普遍受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大学毕业的比例太高了。”
“70后”新股民张雪提出了同样的疑问。“我是在老公的提议下,春节后去开的户,买了一点能源股。”在北方某三线城市做公务员的张雪说,“这两个月跟人讨论股票,还是感觉同龄人和年轻人偏多啊,基本都是大学毕业。”
看起来很疯狂
即使百万大军蜂拥进场,新股民们的骨子里却似乎更为现实而谨慎。
“我的思想不保守也不前卫,只求稳,把股市作为一个利息更高的银行。现在短期看,炒股赚了一些,以后不知道会怎样。但就算投入股市的钱都亏了,也不会影响我的正常生活。”张雪说。
股市对于张雪和刘宏伟而言,更像是作为“理财渠道之一”而存在。对于在股市中做“发财梦”这件事,他們都表示“心里有数”。
“新股民和十年前的老股民,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人。”潘伟荣对记者说,时代的不同,会导致新股民的财富观念有所变化。
他接着说:“变化第一在于,大家闲钱比较多,抗风险能力强一些。第二是,新开户的年轻人从小经历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很清楚市场是怎么回事,而‘60后‘70后是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的。第三是大家对新一届政府抱有很大希望,特别是抓反腐,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对市场经济的推动是起巨大作用的,通过反腐可以打破各种垄断,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我觉得股市吸引我的一点在于它的‘公平性。”张雪说,“谁都可以进入股市,至少从表面上看,股市当中人人平等,不用像现实中那样拼关系、拼背景。”
然而张雪对潜在风险已有所察觉。“股市会让你忍不住投入更多的钱,这时候你必须靠理智来考虑你最多能往股市里扔多少钱。”
刘宏伟也有同样的担忧:“散户不足以支撑股市,只能在合适的时候抛。股市会诱导你不断往里面投钱,从一个月前的两千到现在的两万。”
作为新手,刘宏伟认可“大盘有自己的规律”的说法,但他又感觉到“股市没规律”;张雪则表示,“自己还在看股市入门的书籍”。
“我有个同学在证券类媒体工作。她告诉我,每当牛市,身边就会有三五同事赚上几百万,然后辞职去做私募。单位里一个不起眼岗位的同事,可能就是炒股高手。”张雪说,即使这样的励志故事已经听了太多,但她依然坚信,“股市里赚大钱的永远是少数”。
炒股让新股民张雪对社会热点问题更加关注;老股民王其却依然如故,每天下午三点雷打不动看大盘,其余时间认真工作。但新股民的蜂拥而至,让他产生了一些疑问。
“不知道这帮新股民会给股市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们会不会盲目投资?会不会操作大胆?会不会短线操作居多……”王其停顿一下,补充道,“但他们对股市的影响应该不会很大,也不会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