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 杨,刘珊珊
(1.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 南京 210093;2.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3)
1.时代背景。信息化是21世纪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不仅加速了知识的更新换代,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信息化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产业的信息化、军事的信息化等。当然,教育也不可避免。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不断扩大,正改变着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基本已渗入到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慕课(MOOC)的盛行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除了学校教育外,信息化对职业培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014年,由腾讯主持的“腾讯教育盛典”中很多教育界人士表明,网络培训将在职业培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
2.政策导向。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教师的职后培训在许多国家都得到很大的重视,我国也把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对农村教师实行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对义务教师进行全员培训”。[3]国家还出台了与此相关的政策,制订了“国培计划”等,各省、直辖市与自治区也都制定了相应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措施。[4]近年来,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规模相比之前大幅增长,教师的职后培训已成为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现实需求。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在很多省市都已开展起来,如北京市区域性的教师研修社区建设;广东省采取与继续教育网、研修网、教师网等专业网络培训机构合作的方式借力发展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上海也已经形成了教师网络选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完善的远程培训组织实施体系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都是关于信息化支持与服务下教师网络培训工作的优秀案例。江苏省作为全国的教育大省,教育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更应高度重视信息化支持下的在职教师培训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全省中小学在职教师人数已高达70万,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教师培训的要求。不仅如此,传统的培训模式中很多问题也开始不断凸显,如教师的工学矛盾、培训课程不当、培训管理混乱、培训效率低下等。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便利与快捷有效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管理体系,就是我们现今要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于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通过回顾这些相关文献,发现前人的研究基本上是针对网络培训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如何搭建网络培训平台等方面进行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广大中小学在职教师们的真实意愿与需求。所有培训的最根本服务对象是教师,所以应从最基本的教师自身研究开始,深入了解教师自己的需求,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诉求,然后结合互联网思维,再对教师网络培训平台做出合适的变化与适配。本研究正是从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的角度出发进行实证调查,探讨教师们对网络培训最真实的看法、参与情况以及网络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对以后的中小学在职教师网络培训工作进行改进。课题组利用江苏省教师教育网这一平台,对参与2014年江苏省省级教师(校长、园长)培训的教师发放了“江苏省教师培训工作网络调查问卷(B卷)”,主要从开展网络培训的基本条件、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网络培训的关注与建议三个维度进行调查,课题组共收回有效问卷65,498份,并利用SPSS19.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由于样本量较大,因而此次的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靠性与有效性。
网络培训相比于面授培训有很多无可替代的优势,网络培训的有效开展不仅需要平台的搭建和相关设备的支持以及加强对网络培训工作的管理,还需要学员的支持与参与,以及提高中小学教师对网络培训的重视程度与积极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网络培训的时机已经成熟。
1.硬件设施完备。江苏省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小学教师发展信息化服务体系,以统一的中小学教师数字化信息为数据中心以及公共服务平台为门户,2007年江苏省以“公益性、专业性、服务性”为原则,建设开通了江苏教师教育网,为全省教师、人事管理部门、培训管理部门和培训基地提供了统一的登录门户网站,为教师网络培训平台的搭建奠定了基础。另外,据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已经熟练掌握了如何利用电脑进行日常的工作和学习。另外,90%以上的教师都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这些都为教师网络培训提供了完备的硬件设施,也使得开展移动化网络培训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2.教师对网络培训的兴趣浓厚。受访教师中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坦言网络通讯工具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说明网络传递信息的方式已被教师们所接受,这种习惯有利于教师们对网络课程的接受与参与。据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对象中有95%左右的中小学教师曾参加过网络培训或是学习过某门网络课程,其中有56%的教师表示对再次参与网络培训具有浓厚的兴趣,29%的教师表示比较有兴趣,说明现有的网络培训对教师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吸引了中小学教师的关注。当然还有一部分受访对象表示对再次接受网络培训的兴趣不大,说明这其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3.教师参加网络培训的态度较好。很多人会质疑参加网络培训的教师们的学习态度,但是据调查结果显示,73.13%的教师在参加网络培训期间态度非常积极,努力并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会争取利用网络平台的资源来拓展学习内容。只有2.71%的教师表示是不得不完成学习任务,说明教师们参加网络培训并非敷衍了事,也进一步增强了开展网络培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通过以上三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江苏省的绝大部分教师都已经适应了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电脑与智能手机都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所以可以认为,网络培训的基本硬件条件已经成熟。网络培训也迎合了当今教师们的日常习惯,受到大部分教师的欢迎,并能被大多数的教师所接受。
江苏省利用教师教育网所搭建的教师培训平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培训渠道,平台还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及交流机会。中小学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查找或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也可以在论坛中与同行进行交流。
1.交流论坛的利用情况。教师网络培训的一个明显的优势便是网络交流论坛为参加培训的教师之间的交流带来了便捷,打破了时空的间隔,教师们可以通过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参与调研的教师中,有近90%的人表示愿意利用培训平台中的论坛与同行进行交流。虽然教师们表示愿意利用网络培训平台为其所搭建的论坛进行交流,但是实际使用论坛进行交流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只有32.52%的教师表示会经常利用论坛进行交流,56.77%的教师则表示只是偶尔交流,还有一部分教师则从未利用论坛进行过交流。这说明交流论坛还未被充分地利用起来,也许是因为没有很好地给予论坛使用引导或宣传。其实,并非只有网络培训平台的论坛交流情况不理想,整体上看来,教师之间缺乏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可能是虚拟的网络环境使教师们有所顾忌。
2.资源共享情况。“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江苏省教师网络培训也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全省的中小学教师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分享自己的教学管理经验、优秀教案、精品课程或是相关政策等。据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教师中非常愿意以及愿意共享自己的教学资料或资源的人高达89.11%,说明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之间资源共享的氛围很好,而教师培训网络平台的搭建也为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
3.网络微课程制作与分享情况。网络微课程的制作是当今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江苏省教师教育网在实施教师网络培训的同时鼓励教师们制作微课程并放到平台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通过微课程的制作,教师不仅可以发现自身教学的优缺点以此进行自我反思,还可以让同行参与点评,教师们也可以在观看其他教师的课堂视频中比照自己,发现自己可能没有注意的问题,取长补短,从而使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从调查结果来看,受访教师中有49.1%的人表示愿意自己拍摄、制作网络微课程与他人进行交流,还有45.71%的教师表示视情况而定,这将是很大一部分潜在的发展人群,只有5.19%的教师表示不想参与网络微课程的制作。虽然愿意自己制作网络微课程并与他人分享的教师很多,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亲自制作网络微课程。在参与调研的教师中,仅有9.48%的人对于如何制作网络微课程非常熟悉,比较熟悉的也只有22.19%,大部分的人则表示不熟悉或根本就不了解。由此看来,有关单位可以给予一些必要的培训与指导,从而使更多的教师在培训中展现自己。
1.网络培训时间。网络培训最大的优点就是教师们能够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既能解决工学之间的矛盾也能处理好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随着节奏的加快,学校之间竞争的加剧,教师的工作也越来越繁重,能够再抽出整块的时间来参加教师培训的人也越来越少,而网络培训可以不需要教师拿出整块时间来进行培训,教师利用平时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就可以达到集中培训的效果。很多教师也表示更愿意在工作日而不是周末进行网络培训课程的学习,这表明教师更愿意在工作日空余的时候进行一些学习,而在周末投入自己的一些家庭事务中,或进行一些放松、减压的活动。另外,在网络培训中,46.35%参与调研的教师表示可以坚持20—30分钟连续观看一个课程,能够连续观看30分钟以上的教师有31.38%;还有一部分教师则难以坚持20分钟以上,抛开个人因素外,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开展的形式以及主讲教师也有一定的影响。
2.授课教师及其帮助。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5.21%的受访教师希望网络培训的课程开展形式为课堂实录及点评,22.27%的教师希望听到一线教师的讲座,8.43%的教师则希望有高校专家的讲座。也有学员在最后开放式问题中写道“不喜欢高校专家讲授一些教育学等纯理论性的知识”或是“喜欢听那些能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教师的课”。可以看出,教师们更多的还是希望看到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及点评,从而能提高自身实际教学效果。在网络培训中,除了课程视频的录制外,教师们还希望讲课专家能提供更多的帮助,45.31%的教师表示希望授课专家能尽可能多地展现课堂实录;30.23%的教师希望授课专家能够提供在线互动答疑,能及时与专家进行交流解决自己的疑惑;还有一部分教师希望开设论坛答疑以及组织小规模的团队研修,几乎没有人表示不需要其他的帮助。除此之外,还有教师在最后的建议中提出“希望将网络培训与面授培训结合”,不同的教师对于网络培训有着不同的期许,所以必须为参与培训的教师提供多种选择,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3.网络培训平台的作用。网络培训的开展并不仅仅是为学员提供一个可以学习的平台,教师们对网络学习的平台也有诸多的要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最为期望的是培训平台能够方便各方资源共享,可以帮助参训教师拓展阅读以及下载所需的教学资源;对于平台提供的课程内容希望是全面并且条理清晰的,课程的展现形式要有一定的吸引力;另外还要方便学员间的互动交流。从这些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实质功能多于表面形式。
4.网络课程的使用与指导。网络培训除了听取视频课程外,还有交流论坛以及资源共享平台等多种功能,如何使用这些功能还需要一定的指导。对于如何最有效地使用网络课程,有39.19%的受访教师希望能得到网络培训辅导教师的引导,17.92%的教师希望能得到网络培训管理员的引导,16.46%的教师则希望平台能够提供详细的课程简介。由此可以看出,很多教师参加网络培训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对于如何操作还需要指导。因此,网络辅导员和管理员在如何指导教师有效地利用网络课程中应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或是制作较为详细的课程简介。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江苏省开展教师网络培训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教师们很支持网络培训,相关部门也予以协调与管理,可谓是软硬件皆备,说明通过网络对全省广大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培训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这其中依旧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够、资源利用不够充分、课程设置不合理等。网络培训不仅仅是将传统的黑板变成一个电子黑板、将传统的课堂简单地变成一个网络视频课堂,而是要依据信息化网络和互联网自身的特点,创造出一整套全新的体系。由于,网络培训不比面授更能进行集中管理并且能及时掌握培训情况,因此,网络培训中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网络培训工作,有必要建立一套贯穿培训前、培训中以及培训后的完整的网络培训管理模式(参见图1),通过一定的管理程序、方法与手段使培训工作取得最大效益。
1.制订详实的战略规划。中小学在职教师网络培训工作的开展须符合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制订全面科学的战略规划,保证教师培训与当前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形势相一致。对于培训的目标、培训项目的设置、培训课程、授课专家的安排以及后期的考核与跟踪管理都应该进行统筹规划。通过科学的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战略规划可为具体培训提供有效的参照依据,保证培训的全面开展。另外,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控制标准,为规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客观可衡量的标准和依据,从而保证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2.做好网络培训平台的搭建与管理。网络培训的有效开展必须要有一个有序运行的网络平台作为支撑,这个平台不仅仅提供网络课堂,还应该有为教师们开设的交流论坛、资源共享平台以及用于教师们自制的“微课”分享平台等,集学习、交流、分享、研讨等功能为一体。另外,需要做好网络培训平台的维护与管理,切忌平台崩溃,课程无法播放、资料无法上传或下载等一系列教学事故的发生。一个能容纳众多教师学习而又运行良好的网络培训平台是开展网络培训工作最坚实的后盾。[5]
图1 在职教师网络培训管理模型
3.加强网络培训的课程管理。课程的合理设置是培训效果的一大保障也是教师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课程的设计、运行和开发等方面加强管理和监督。网络培训课程的设置应该尽量符合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在培训工作开展前应该对教师的需求进行相关调查,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开设有关课程。在课程开发方面,不仅要有课程专家的参与,也要有一线教师的参与,从而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课程的运行则需要网络培训管理人员以及辅导教师的努力,及时发现、解决并反馈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
4.加强网络培训形式的管理。网络培训的开展不能仅以专家的视频课程为主,为提高参加培训教师的兴趣和积极性,必须保证培训形式的多样化。网络培训可以安排专家的课堂实录及点评,根据调查结果,这也是教师们最为期望看到的,另外,还可以安排一线名师以及高校专家的专题讲座。当然,也可以结合现实培训进行,比如真实课堂观摩、实地考察等。不同的形式应安排不同的时长,比如理论讲授的课程就不应太长,否则在一个人学习的情况下学员难以进行下去,而对于交流互动较多的课程则可以适量地延长时间。
5.注重网络培训的质量管理。保证培训质量是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培训质量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工作都是对资源的浪费。因而,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对培训的质量管理加以重视。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评价,还应该对正在实施的课程以及授课教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改进。质量的管理不应该只是在培训过程中,还应该建立跟踪管理机制,对学员建立电子信息档案,以便对学员进行跟踪调查,从而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评估或是接受反馈,以便更好地改进日后的培训工作。另外,应该加强网络培训中学员在线交流管理,可以进行实时或非实时,一对一或群体视频音频交流[6],实现资源共享。
6.重视网络培训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在中小学在职教师网络培训中,人们看到的只是呈现出来的视频课程,而忽视了一大群幕后人员。培训平台的搭建与维护,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运行,授课专家的聘请以及培训质量的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涉及各方人员的配合,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培训中的人力资源,培训机构应该建立有效的人力管理机制。首先,应该建立一个教师网络培训的专业团队,它包括授课的专家和教师、平台开发与管理人员以及培训统筹人员等;建立任课教师准入制度,培养一支专兼职的培训教师队伍,高水平教师是高质量培训工作的保障。教师网络培训工作涉及的人员太多,应重视培训工作中人力资源的管理,使各方力量合理发挥,从而使培训工作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仅靠学校教育获得,更多的是入职之后的成长。教师要获得教学专长还需在职业生涯中付出极大的努力以及得到外部的支持[7],这对在职教师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信息化支持下的网络培训方式解决了传统培训中难以解决的效率低下、工学矛盾等问题,又有利于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它将会在今后在职教师的培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韩少云.职业教育要打通出入口线上线下结合[EB/OL].[2014-12-03].http://edu.qq.com/a/20141203/075923.htm.
[2]丁文秀.当前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9):67-68.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gov.cn/jy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EB/OL].[2011-04-28].http://www.gov.cn/zwgk/2010-06/30/content_1642031.htm.
[5]袁南辉.教师远程培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9(8):111-113.
[6]李文华.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在线交流的方法与管理[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6):72-74.
[7]王晓平.教师培训:从功能、模式到管理[J].继续教育研究,2013(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