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挪空间成立于2009年,旨在创立一间非赢利性的、独立的当代艺术机构。空间占地面积6平方米左右,采用封闭管理,橱窗式的展览方式,免费向艺术家开放,并提供一定的免费配套支持,有海报、酒会、影像设备、年刊等,空间不介入展览艺术品的交易。腾挪的意指是呈现、挪用、涉入、非既定艺术领域或者非艺术角度出发的作品。空间深藏于繁华都市中心的静谧空间,是向往自由的艺术家的居所,是游人偶尔邂逅感概惊讶的别致橱窗,更是一个道无处不在的非既定艺术领域。
I ART:最初创办这样一个特别的空间的目的是什么?
刘可:腾挪空间是基于腾挪小组(刘可、周钦珊等人)的工作概念从而衍生的艺术空间。腾挪小组的理念是挪用、涉入、呈现非既定艺术领域或者非艺术角度出发的有关整体、有关观念的艺术事件的工作小组。地点在海珠区小洲村西浦直街一巷一号(翰墨桥旁)。 空间的设计来源来自库哈斯设计的广州时代玫瑰园的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现在的时代美术馆),它是利用玫瑰园高层住宅的夹层和顶层,将一个美术馆镶嵌在里面。我们当时的设想是将一个只展示单件作品艺术空间镶嵌在一个民宅里。基于这样一个想法,我们在海珠区找到这样的地点。
I ART:腾挪空间这个名称是怎么得来的?(用“腾挪”这两个字是有特别的考虑吗?是想赋予这个空间一个特别的意义吗?)
刘可: 腾挪是围棋的一个术语,指在围棋局部战斗中处于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采用一种轻巧而有弹性的下法,处理对方孤子的一种手段。腾挪的一方是在逆境中作战,正面硬拼必然会遭受较大的损失,而东碰西靠往往能求得较好的行棋步调。在有些情况下,为了及时转身弃掉一些棋子也不足为惜。高水平的棋手总能恰如其分地掌握腾挪技巧,做到弃取自如,从而获益。腾挪的英文名是SABAKI,所以腾挪空间的意指是呈现、挪用、涉入、非既定艺术领域或者非艺术角度出发的作品。
I ART:腾挪空间的定位是画廊、美术馆、还是它本身就是一个景点或者空间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
刘可:是绝对的非盈利的艺术空间,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一个持续在做的一个作品。从本质上来说,腾挪空间属于私人美术馆,尽管小得离谱,它有每年的展览计划和档期、有开幕式和研讨会、有收藏研究和出版计划。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城中村,也是很多自由职业者和艺术家居住的地方,文化生态也比较丰富。
I ART:腾挪空间与其它美术馆、画廊相比、它的特色与价值在哪里?
刘可:空间的展览面积有6平米,采用空间封闭,橱窗式的展览方式。空间以非商业化、保守的经济原则运营。空间的运营控制在限定的经济条件下,并且以持久性连续性为目的。空间没有固定的驻守人员,并且展览免费向艺术家开放,而且提供一定的免费的配套支持(海报,酒会,展览设备,协助布展)。
I ART:从2009年空间正式开幕以来,已经合作过很多的艺术家。空间是怎样选择合作的艺术家的?对合作的艺术家或作品有哪些要求?为什么会有这些要求?是出于一种怎样的考虑?
刘可:每个月都会有一个艺术家或者艺术组合来这里做展览,内容、形式不限,但只有一个要求:“这个展览有且只能有一件作品”。空间在选定艺术家后,原则是一旦选定了一个艺术家就不再干涉艺术家的方案,只是协助艺术家完成作品,尽量多的能使艺术家在限定的物质空间内有比较充分的个体独立性和表达自由的状态完全不介入的作品内容与呈现。因为我们自己也是艺术家,我们特别明白艺术家的喜欢的展览状态,所以自我限制作为空间组织者对艺术家的干涉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原则。接受邀请的艺术家,需结合空间完成作品展示,因而属于一处完成理想的装置性艺术的场所。展览的时间,是开展后每天12点 至21点不间断,至展览结束。展览时间在 15至25天内。
I ART:目前为止,空间选择艺术家的作品构成是怎样的?
刘可:目前已经有64个项目,作品的形式很丰富,装置、影像、绘画、行为、雕塑等等。在这里展示作品的艺术家成分以大陆职业艺术家居多,其他的呈散状分布。由于展厅的物理特性,装置及绘画作品占主体,影像次之,行为占少数。
I ART:空间在下一年有哪些重要的展览?对空间未来的发展规划有怎样的设想?
刘可:每一个月一个展览,每个展览对艺术家个人对空间本身是都很重要的。空间发展规划是:不发展壮大、不扩张,持续下去。(采访/撰文:张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