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的有效途径:体育外交

2015-05-29 01:20温显娟
理论与现代化 2015年1期
关键词:公共外交中国梦政治

温显娟

摘 要: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始终与政治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体育外交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极具活力和魅力的内容。体育外交具有灵活性、亲和性、直接性、公开性、风险性低及依附性强等特点。体育外交作为公共外交的有效途径,对外可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对内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如果说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支撑,那么体育就是实现中国梦的翅膀。

关键词:体育外交;公共外交;政治;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5)01-0067-05

当今世界,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体育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利用体育手段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高和扩大国家的影响力。体育成为国家外交活动的一部分,出现了单独以体育为内容的“新型”外交形式——体育外交。所谓体育外交是指“对一国体育部门或体育界旨在促进国家间关系所进行的对外体育交往和交流的一种提法。”[1]体育外交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极具活力和魅力的内容。

一、 当代政治发展使体育政治化程度日益加深

全球化背景下,体育运动以其规模宏大、参与国家众多、牵涉领域和影响力广泛而深刻地作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和其他领域的互动关系也愈来愈紧密,影响越来越大。体育的政治功能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力都得到了加强。[2]

(一)国际奥委会为代表的体育组织同其他国际组织一样具有政治特性

国际奥委会同其他政府间国际组织一样,反映了国家间的国际结构。奥运会是国际关系的缩影,为考察特定时期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各国之所以积极加入国际奥委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国际奥委会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当一个新国家获得独立,尽快寻求国际奥委会的承认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例如,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非殖民化快速发展的非洲和亚洲国家,以及19世纪90年代前苏联解体的各个共和国。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员,对这些新独立的国家来说,显然具有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性。

(二)体育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

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运动与意识形态相结合,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产生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之上。因而,体育不仅受到政治、经济的制约,而且还必须为社会经济、政治服务。政治一直贯穿于体育发展的历史,体育运动的政治化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

从体育的政治特征来看,体育作为人类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它不可能摆脱意识形态而独立存在。国内和国际政治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如地区民族纠纷、种族主义、国际恐怖主义等,都会在体育运动中有所反映。1969年,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在第九届世界杯预选赛中,引发了两国战争,双方动用了坦克、飞机和枪炮,造成两千多人丧生,七千多人受伤,耗资五千多万美元。

从体育的政治功能来看,体育又能为人类政治社会生活带来积极影响,在维护国内稳定与促进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体育和政治最直接的联系方式就是民族主义。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之一,在重大竞技比赛中获胜可满足民族自尊心, 增强民族自豪感, 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体育运动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体育交流较少存在障碍。这为各国人民进行交往,增进相互了解提供了相对轻松和谐的气氛,因而成为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渠道。冷战期间,中美开展“乒乓外交”,有力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为改善中国的战略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冷战结束后,由于东西方对立阵营的打破和国际形势的缓和,体育成为相互交流、传播友谊的桥梁。

(三)体育外交是体育政治功能最集中的展现

体育与外交的结合源于体育自身的政治特征及其政治功能。体育之所以经常被当作国家外交工具,源自于它本身中立的属性。体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交流,但又与一般的艺术展览不同,体育通过比赛的胜利来展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国际舞台上其他的参与者都非常重视体育尤其是奥运会。体育通常是国家外交的工具,通过选派体育代表团出国,政府能建立起外交关系的首要基础,或有效地维持外交关系。同时,取消计划中的对另一国体育访问,通常被政府用来表达对特定国家及其政策的不满。体育创造了一种以国家为单位的世界级比赛,并在三个层次上与政治相互连接: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和体育组织层面。卡宁认为体育政治化源自于现代体育体制本身具有的政治内容,每一届奥运会本质上就是一个政治事件。[3]

体育政治化的程度与一个国家对体育价值的认识有直接的关系。没有哪个国家像冷战时期的苏联那样充分地利用体育外交。历史上苏联或许是体育成就最高的国家,虽然体育不是苏联外交政策唯一和最重要的工具,但体育却是苏联极具特殊意义的外交工具,并发挥了一些特殊的政治功能。苏联体育上的成就,尤其是在奥运会上所取得的成就,有力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国际形象。自从1951年苏联加入国际奥委会,开始在奥运会中占据支配地位,并持续在政治上利用国际奥委会。苏联利用国际奥委会促进世界各国对东德的承认,非洲国家在国际奥委会代表人数的扩大,将南非驱逐出奥林匹克运动。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体育关系通常折射出两国的政治关系,反映了政治关系的紧张与缓和,是国际关系的晴雨表。例如美国篮球队输给苏联引起公众和政府的极大关注,并认为这等同于苏联在太空竞赛中的胜利。作为个体的体育表演逐步被强化为国家活力的展示,美苏均将体育的胜利与意识形态联系起来进行宣传。

二、体育外交的特征

(一)体育外交的灵活性及亲和性

体育以其政治色彩淡、群众性广、社会影响大而十分适合作为对外接触、交往的手段。在现代国家关系中,体育交流因其灵活性及亲和性而发挥独特的作用,运动员被称为“微笑的大使”、“穿运动衣的外交家”,起到了“外交先行官”的作用,为国家政治和外交活动牵线搭桥,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政府为了实现国家政治或外交目的,或促进国家间关系所进行的对外体育交往和交流被称为体育外交,它是国家总体外交的一部分,在范畴上属于文化外交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总体外交的一部分,体育外交必须与总体外交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体育活动本身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体育项目有着国际通行的技术标准、竞赛规则和运作程序,因此国际体育交流较少受到国家大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在国际间的交往活动中,更容易跨越语言的障碍和文化的鸿沟。如今的国际间体育交往越来越频繁,在各种体育组织和体育竞赛中,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各种肤色、种族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参加竞技比赛的同时,也起到了交流沟通的作用。

体育外交的有效性主要不是体现在某个重要协议的达成,或某个棘手问题的立时解决,而是国与国之间、两国民众之间友谊的渐进性建立。作为对比,政府外交则不一定追求国与国之间是否是朋友,只要完成符合国家利益的协议和任务就是达到了主要目标,政府外交具有侧重利益、公事公办的特性。与政治活动相比,体育赛事轻松、灵活、亲和力强。 当两国关系陷入低潮,当政治和经济手段都无法奏效时,体育比赛往往能成为“破冰”的利器。

最著名的案例,便是1971年的“乒乓外交”,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借助“乒乓外交”在国际上产生的巨大影响,连续举办了亚洲、亚非、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了上述比赛。这在当时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不仅为中国重返国际体坛奠定了基础,也使中国对外关系有了重大突破和进展: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实现了中美两国领导人跨越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1971年10月,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此后,中国外交出现了崭新局面,在中美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前的短短几年里,中国先后和世界上4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体育外交的直接性、公开性和大众性

因为外交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而且,媒体传播难以像人际交流那样,建立稳固、持续的友谊,近距离和零距离胜过远距离。体育比赛可以直接接触到双方的体育人员,是体育文化的直接交流,也是塑造国家形象有效途径。体育外交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交流,而且由于体育外交完全处于公众的视野范围之内,这种形式的交流能够获得巨大的象征意义。体育外交是国家外交在高层与基层、神秘与公开、政治与文化之间的一种结合与平衡,有助于减少传统外交的神秘性。各国政府一般都对体育交流与比赛加以报道,以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

作为“体育外交”的一部分,2006年上半年美国国务院下属的教育与文化事务局、美国足球基金会、美国足球协会与美国大赛足球等机构推出了“世界杯体育交流项目”。这一项目的主旨是配合当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弘扬德国举办的国际足联世界杯赛期间的主题——“交结朋友”,以此促进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青少年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尊重。30 位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青少年足球爱好者到美国进行参观和比赛活动,美国国务卿赖斯专门抽时间会见了这批小客人,负责公共外交事务的美国副国务卿休斯还与他们进行了长时间对话,气氛相当热烈。2006 年 3 月,美方邀请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的棒球选手来佛罗里达州观看在那儿举行的世界棒球经典赛,并安排他们到休斯顿等地参观棒球训练设施,以增加他们对国际体育界人士的了解。在此之前,作为棒球大国的美国还专门邀请10 名委内瑞拉棒球教练来访,为他们举办棒球进修班,并就两国的棒球运动发展状况进行交流。委内瑞拉棒球教练罗萨雷斯当时说过的一句话曾引起人们的共鸣,那就是,“虽然我们语言不同,但我们能通过体育进行交流”。[4]

(三)体育外交的风险性低、依附性强

与其他政治、军事、经济等传统外交手段相比,运用体育手段来处理国际关系中的问题,国家所要承担的风险最少。各领域的文化冲突涉及的国家利益不同,政治、商贸、军事中的文化冲突,始终伴随着国家利益的直接冲突。但体育中的文化冲突主要是国家利益的间接冲突,而非直接冲突。因此国家往往通过体育比赛的参与或退出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损害了美国在阿富汗的利益。美国总统多次声明要采取各种手段来反击这种侵略。而即将于莫斯科召开1980年夏季奥运会成为美国最先利用的手段,美国通过联合其他国家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来表示对苏联的抗议。采用这一手段既可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又不必担心承担政治风险。

体育外交的低风险特征决定了它的另一特点即依附性强,体育外交必须服从国家利益大局,为政治服务。虽然体育能够起到润滑剂和先行官的作用。但毕竟国家关系的进展应该是各种力量博弈、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果,真正的发力,应该还是高端政治本身。比如著名的乒乓外交,若是双方领导人都无改善双边关系的意识,即使再多的体育交流,也未必会有改善,所以必须认识到体育外交的局限,它只有在国家整体外交的大框架内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我国体育发展与实现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梦”表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又关联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凝聚着几代国人的夙愿。[5]体育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体育外交能为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服务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的崛起将是和平崛起,我们对任何国家都不构成威胁。同时,应该看到,只要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着分歧、差异,要彻底化解“中国威胁论”恐怕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是既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又要努力化解这条路上可能会有的困难和麻烦。对外交流不能只靠文字形式,还要靠各种各样的活动以及人员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对外体育交流工作在这方面既具有良好的条件,也负有责无旁贷的义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战线坚决贯彻党的外交路线和方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为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和孤立,团结世界上友好国家和友好人士,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上世纪50年代,为争取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合法权利,我国与国际体育组织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71年底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此后陆续在其他国际体育组织中获得和恢复了合法席位。1972年运用“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80年代我国开始登上国际体育舞台,在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大赛中频频取得了较好成绩,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扩大了我国的国际影响。9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们不失时机地承办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3年上海东亚运动会等一系列重大国际赛事,增进了我国与世界和亚洲人民的友谊与了解,改善了我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实践表明,体育外交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为争取一个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为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做出自己特殊的贡献。

(二)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

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国,必须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认同,从而为国家的和平发展争取更为稳定、友好、合作的外部环境。国家形象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当前各国努力追求的目标。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可以增强本国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而且可以为硬实力的提升注入新的动力。国家形象的功能体现在,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带来丰厚的外部社会回报, 而不良的国家形象会遭致外部社会的惩罚。

体育这一融合区域民族文化特色与全球媒介价值的事物不仅是建构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形象的构成部分。一些重要体育活动,如全球性体育赛事、区域体育文化活动等,都会从不同层面推动国家的形象建设。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和传播革命也必将融体育于建构国家形象的整体战略之中。[6]体育在建立、提升国家形象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以下两点。

首先,体育形象本身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 国际体育比赛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国家形象。专门研究体育与国际政治关系的美国丹佛大学的蒂姆·西斯克说: “ 一个社会在体育方面的成功反映了这个社会的结构运行良好。如果一个社会在体育方面十分出色的话, 这个社会在管理整个社会方面也会相当出色。”[7]体育运动是文化的一部分,但与文化的其他组成部分相比,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更大的比较性。表面的比较是运动竞赛成绩的比较,中等层次的则是体育运动事业管理水平的比较, 而较深层次的是思想观念的比较。运动竞赛成绩的比较是直观的、迅速的,但常常不够深刻 ,因为决定成绩的内在因素在于一个国家的体育运动管理体制,以及隐藏在后面的经济文化实力。而体育运动管理体制是否先进、合理,最终取决于人们的文化观念,以及决定文化观念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其次,体育是传播国家形象有效途径。一位西方人士曾指出,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问题不是经济, 而是被扭曲的国家形象。目前, 中国正处在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需要通过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为自己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及与外部世界和谐互动的氛围。体育在传递文化价值、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8]

从世界杯到奥运会等国际体育比赛,本身就是塑造和展示国家形象的平台。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日本二战战败国的形象,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也成为韩国迈入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转折点, 为其日后的经济繁荣和国际声誉的提高奠定了重要基础。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盛况空前, 吸引了全世界的热情参与和空前关注, 成为中国公共外交建构的平台,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和全面展示, 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9]西方媒体的报道显示,中国国家形象在奥运会后大为改善,给世界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开放而自信, 可以并值得信赖,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融入国际社会的意愿强烈,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等等。[10]

如果说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支撑,那么体育就是实现中国梦的翅膀。在未来的体育发展中,我国应积极发挥体育在文化交流、塑造国家形象、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优势。中国之所以要建设体育强国, 其核心的外部目标就是通过体育对国际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对世界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并为我国的发展提供适宜的外部环境。[11]

参考文献:

[1] 钱其琛. 世界外交大辞典[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1999.

[2] 刘光涛. 全球化与体育政治功能转变初探[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448.

[3] David B.Kanin. A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Olympic Games[M]. Boulder:Westview Press, 1981.

[4] 吴建友. 美国的“体育外交”[N].光明日报,2006 -07 -13.

[5] 谭日辉.“草根组织”与同心共筑“中国梦”[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5):30-31.

[6] 齐晓英等.基于体育视角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2):13.

[7] 外刊外电评论即将进行世界杯的中国队[N] . 参考消息, 2002- 05- 31.

[8] 庹继光,刘海贵.北京奥运会:中国国家形象博弈的平台[J].新闻记者,2008,(3):6.

[9] 李德芳.体育外交: 公共外交的“草根战略”[J]. 国际论坛,2008,(6):13.

[10] 邓红英.略论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外交[J]. 渤海大学学报,2009,(2).

[11] 任海. 论体育强国的国际影响力[J]. 中国体育科技,2010,(1):4.

猜你喜欢
公共外交中国梦政治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公共外交与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启示
公共外交视野下琼海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美国和平队历史及影响探析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