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丹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1]
这是李白所写的一首五言爱情诗。诗人借少妇的口吻写景寄情,前两句借景起兴,后四句直抒胸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副春闺思夫的闺怨春景图。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感人,引人深思。
首联以思妇所见之景物起兴,并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半句是对征夫所在的燕地春景的想象,想象着这时候燕地的春草应该已经开始发芽了。而后半句则是自己所见到的实景,眼前的桑叶茂盛的生长着,以致于桑树的枝蔓不堪重负,低下了头。燕地现在位于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也就是征夫所在之处。而秦地现在大致位于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燕地气候相对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但是,作为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女子,又怎么会知道这些柴米油盐,针织罗绣之外的事情呢。那是因为她的丈夫正在戍边,而自己源于对丈夫的关心爱护之意,时时关注着丈夫戍边地方的一切。这一切自然也包括燕地的气候以及春草的生长。
这一联用了一个“丝”字,一个“低”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秦两地因气候而不同的春景,从而隐晦地告诉读者思妇和征夫是异地生活。燕地的春草如同“碧丝”一样,刚刚从冰冷坚硬的冻土中钻出来,而思妇所在的暖秦之地的桑叶都茂盛地压弯了桑树的枝蔓,使得桑树的枝叶低垂了下来。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的表现手法。“丝”字谐“思”字,“枝”字谐“知”字,这恰和下文征夫“怀归”与妾妇“断肠”两相呼应,不仅为下一联写思妇久念丈夫的深情和尾联思妇对丈夫埋怨的心理活动做了情感的铺垫,而且还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一箭双雕,坐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四句“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似乎不合情理。因为若是丈夫在戍边之时思念着自己的妻子,按照常理推断,作为一个被丈夫深深思念的妻子应该是异常感动和幸福的。但是,李白这首诗中的妻子不但没有感到高兴,反而是哭断了肝肠。这样人不禁心生疑问。倘若我们回过头来,把这一联与前面一联“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的景相结合看时,才能领悟其中的微妙之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与“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是景与情的相互照应。当征夫的思念像早春的小草一样才刚刚开始发芽的时候,思妇对于征夫的思念早已经如同暮春初夏的桑叶一般茂盛地压弯了承重的桑树的枝曼了。诗中这个地方看似于理不,实则正是此诗中感情最为浓密的所在。元代萧士赟对此诗的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1]这一联,不仅从正面描写了思妇对于自己丈夫如暮春初夏压弯了枝蔓的的桑叶一样郁郁葱葱,而且也为下一联思妇因为久久等不到丈夫的归期,而心情烦躁,以致于拿无辜的春风出气埋下了情感的伏笔。
对于最后一联的理解,萧士赟认为“末句比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1],但是我却觉得并非如此。在第二联中,思妇已经把对于丈夫的思念表达到了极致,“断肠”般的思念岂是一般的感情所能达到的吗?如果感情到了最顶点,那就没有再往上上升的空间了,但是丈夫不回来,那么思妇的思念之情亦不会稍减。这时候,思妇对于丈夫的思念不再那么纯正,而是在里面夹杂了一些可能思妇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何时开始滋生的对丈夫久久不回的怨怼之情。抱怨正是因为征夫与自己两地分居,才让自己思念地这么辛苦,以致都到了肝肠寸断的地步了,也不见丈夫心疼自己,早日回家。
这时思妇因为丈夫久不回家,心情不好。当一个人心情抑郁的时候,是做什么事情也提不起兴致的。所以,思妇干脆什么也不做,而是进入闺房,把“罗帷”放了下来,躺卧在床上休息。可是,因为心情烦闷,思妇又怎么可能睡得着觉呢?静下心来,心里想的必然还是自己最在意的事情,那便是还在燕地戍边的丈夫。而正在一心思念着丈夫,并且在这思念中还夹杂者一丝小小的怨怼,烦闷地等着总也等不到丈夫归来的信期时,那不知哪里来的“春风”,把思妇刚刚放下来的“罗帷”轻轻地吹了起来。这吹动的,不仅仅是“罗帷”,更是在“罗帷”里思妇对丈夫浓郁的思念之情。这使得思妇本来就烦躁的心绪愈加的烦躁。所以,平日里安静贤淑的思妇,竟然开始对无知无觉的春风发起了牢骚,大事谴责了起来:“春风啊春风,我与你又不曾相识,你怎么伸入到我的帷帐中来了呢?”最后一联“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这并不是一句对春风的发问和拒绝,而是因春风入闺房拂动帷帐的举动而更加触动了思妇对于丈夫的思念:“连素不相识的春风都不请自来了,而我那知情知意、知冷知热的郎君,难道还不应该回来吗?要知道,曾经,就在这个帷帐中,你是怎么答应我的呢?”这样,就使读者读来有一种小女儿撒娇埋怨的意味在其中。这一联表面上是思妇在埋怨无事就把“罗帷”吹起来的春风,实际上正是对自己丈夫的抱怨。同时,这种怨恨春风的情调,在诗人其它诗句中也可以得到印证:“春风狂杀人,一日剧三年”[2];“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3]等等,都是借怨春风无情抒发游子思妇怀亲恋友的深切心情.特别是“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4]一诗,描述了女主人公在春风柔和、花香袭人的月夜,反而愁怨倍增、心碎肠断,这种“幽闺多怨思”的凄哀心境,可以说是《春思》诗女主人公哀伤愁怨的持续及发展。要说“春风不相识”这两句描写“对爱情的忠贞”,在这般望眼欲穿、思心甚切的情意中已自然流露出思妇矢志不移;要说“非外物所动”,则不然,只是此“外物”非它物,而是不解人意、自作多情的“春风”,它“动”的正是少妇愁苦不安、怨恨难息的思婿之情。联系盛唐黄金时代下的阴影:“武皇开边意未已”,造成“人今战死不复回”;“独寄孤房如泪雨”,人民生离死别的凄惨局面,不难分辨出诗人借笔下女主人公怨恨春风无情的弦外之音,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默武、祸国殃民的抨击,以及对广大人民身受痛苦的深切同情。
参考文献:
[1] 清·王绮《李太白全集》卷六350页.2《春思》诗引萧士赟注.
[2]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李太白全集》卷十三678页.
[3] 《大提曲》,(同上)卷五296页.
[4] 《春怨》,(同上)卷二十五11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