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利婕
1927年11月,南昌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地区遭遇失败后,朱德率领余部一千多人,穿山西进,艰苦转战,在其祖籍地韶关,与金兰之交范石生建立了统一战线。在范石生的帮助下,不仅解决了部队急缺的军需物资,为部队休养生息、壮大革命队伍、保存革命火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正如朱德在犁铺头时说的“由于范石生的帮助,我们才能在此落脚。要不然人就可能打光了”,也不可能有后来的朱毛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新纪元。对范石生而言,如果没有这次对朱德部队毫无保留地“庇护”,引起蒋介石的忌恨,或许还有机会与共产党成为更加亲密的合作伙伴,也就不可能出现后来这一代滇军将领被削去军权、卸甲归田以致被刺身亡的凄惨结局。
朱范建立统一战线,随范赴韶隐蔽驻扎
1927年11月下旬,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和赣南三整,起义军坚持下来的军官得到了精神和耐力上的磨练,但是时近隆冬,物资极度缺乏,起义军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正在这时,朱德与云南讲武堂同学、驻扎在粤湘边的国民党十六军军长范石生取得了联系。范石生与粤系、桂系军阀均有矛盾,与蒋介石矛盾更是尖锐,需要找盟友扩充自己的实力。朱德利用各方军阀混战无暇顾及的有利条件,与范石生建立了统一战线。双方在汝城达成合作协议,同意了朱德提出的部队编制、组织不变,要走随时走的要求。起义军掌握了主动权,确保组织上独立、政治上自主、军事上自由的前提,以四十七师一四O团的番号隐蔽在十六军,朱德化名王楷,任十六军总参议、四十七师师长及一四O团团长。物资上得到了范石生的慷慨解囊,按一个团的编制给起义军发放了薪饷及棉被、弹药等,军需困难得到解决。
12月上旬,国民党护党运动失败,十六军移防回驻韶关,一四O团随军南下。12月10日,部队到达仁化时,与北江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接到中共广东省委的指示,要求朱德率部南下,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军随即赶往韶关城。
其时,张发奎部和范石生部的车运频繁,车皮紧张,朱德亲自交涉,范石生答应了抽调一列列车给起义军南下广州。不料,12月14日,当起义军正准备上火车时,传来广州起义于11日提前举行并失败了的消息,朱德等同志当即分析了当时军阀矛盾和敌我情况,决定乘此机会休整训练。于是,部队来到了韶关市西北三十里的犁铺头驻扎。
范石生韶城庇护起义军,朱德犁铺头开展革命斗争
继赣南三整后,朱德部队在韶关得到了范石生充足的物资补给,又得到范给予稳定的环境“庇护”,再一次抓住时机休整生息,在犁铺头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不仅提升了军队的军政素质,还推动了当地农民运动的开展。
范石生部在城内东河坝,朱德以十六军总参议的名义,不时进城与其会晤。他们共同回首了年少读书时的意气风发、并肩作战时的豪情壮志,在谈到中国革命的现实、前途和命运时,感慨万千。在反蒋问题上,他们彼此志趣相投,相谈融洽。在朱德的影响下,范石生的思想逐步地改变,对马克思和共产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过去听到“赤化”二字,他觉得不顺耳,现在却时常说起“十月革命”了;还曾经拿着《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论》给下属军官阅读,并教导年轻人要好好学习马克思的学说。
按照谈判中的三大原则之一,起义军在与范合作时内部的组织和训练工作等完全由自己安排,范不得干涉。事实上也是如此,范石生听凭起义军开展军政训练、联络组织,壮大革命武装。
朱德率部队在犁铺头开展了新的军事教育、掀起了练兵高潮。他认为今后的革命发展形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官兵除了需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外,还要掌握新的军事思想,才能在战争中以少胜多。朱德根据自己在德、苏学的军事知识,及此前参加护国、靖国等战争中的经验,亲手草拟了《步兵操典》和《阵中勤务》两部教材,并担任教员,亲自讲解。期间还根据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总结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失败的教训,提出了后来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的雏形,如:强敌进攻莫硬打,抓敌弱点我猛攻,孤敌疲敌我围歼,常遣精兵骚扰敌。犁铺头整训,部队的军政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犁铺头恰好是北江特委所在地,朱德在这里与北江特委再次取得了联系,成为北江特委三委员之一。他还多次寻找革命组织,收编了广州起义打散的起义军人员,与毛泽东从井冈山派出寻找南昌起义余部的何长工会面,详细了解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和转战井冈山的情况,为此后经湘南起义上井冈山会师作了准备。
起义军在犁铺头还抓住一切时机宣传革命思想,开展农民运动。他们白天练兵,晚上到农村去宣传,发动群众,与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朱德按照广东省委支援北江农民暴动的指示,率部积极开展农村群众工作,发展农民自卫军,镇压土豪劣绅,推动了当地革命活动的开展。12月下旬,朱德两次派部队配合曲江县西水农民发动武装暴动。其中,12月28日,清水塘农民自卫军遭遇当地地主和民团的疯狂反扑,朱德据报,即派一个加强营前往支援农民自卫军,部队打着一四O团旗号,民团以为国民党的部队来了,主动迎接,冷不防就被起义军反包围,起义军会同农军里夹外击,消灭了这股土匪。而部队从汝城赴韶途中,大约12月10日,朱德在仁化董塘配合当地农民自卫军,深夜逮捕了谭学云等30多个土豪劣绅,于次日宣布处决,给当地的土豪劣绅以致命的打击。
同时,部队的指战员还以同乡、同学或亲友的关系,在范军中宣传共产主义和马列学说,播散革命种子。在这革命低沉的时期,十六军官兵在起义军革命精神的影响下,思想情绪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少人又开始唱起北伐时激昂的《国民革命军军歌》。
对于这些事情,范石生听之任之,从来不予过问或制止,暗中呵护了革命种子的不断生根、发芽。
朱、范二人还一同谋划了部队今后的出路。朱德说服了范石生一起革命,合作建立革命根据地。他们计划将第十六军全军转移到雷州半岛一带后,沿桂越、滇越边境发展,扩大革命力量,在那里建成革命根据地,以图后举。军械补充方面由朱德通过共产党向苏联购买,军费供给方面由范石生设法筹备。endprint
在韶关,起义军的革命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
范石生急告隐蔽之事暴露,朱德连夜开拔离开犁铺头
然而,当起义军以为尚有一定的充裕时间来准备发展革命事业时,这个愿望没有实现。1928年1月3日,范石生派人紧急通知朱德从速行动,离开犁市。原来有人将朱德部队化名隐蔽在十六军的消息密告蒋介石,蒋电广东当局李济深查办,要求范石生解除朱德部队武装,同时安排十三军方鼎英部在仁化监视范军及起义军。范当时在广州,看到事态紧迫,立即写信派秘书杨昌龄前往犁铺头将消息告知朱德。信的大意是“一、‘孰能一之?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二、为了避免部队遭受损失,你们还是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三、最后胜利是你们的,现在我是爱莫能助。”从此谆谆告诫可看出范石生对朱德的情谊之深,及对革命的未来抱有莫大的希望,他还派人送了几万元现洋作为开拔费。
朱德立即召集部队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执行北江特委提出的部队开往东江的海陆丰与广州起义部队会合的主张。当天夜里,朱德以“野外演习”为名,带领部队连夜开拔。这支部队在这里不失时机地开展群众工作,支持农民暴动,镇压土豪地主,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部队离去时,犁铺头附近的群众纷纷前来送行,跟随一道离开的还有十六军政治部科员吴登云和其他部分官兵约200多人。
朱德离开后,有人报告范石生主张立即派兵追击,并电告驻乐昌的四十七师和十三军堵截包抄,以图消灭起义军,范石生均不予理会。在白色恐怖笼罩下,范石生对朱德部队的“包容”使得他与蒋介石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为后来蒋缩编范军、削其军权,范卸甲归田后被刺杀埋下了伏笔。
在范石生的“庇护”下,朱德这支南昌起义军保存下来的唯一一支革命火种,经历了艰难的长途转战之后,在韶关驻扎将近一个月里得到了宽松稳定的环境,不仅给物资奇缺的部队补充了军需,提升了军官的军事作战才能和政治思想素质,总结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以来失败的经验教训,还逐步探索形成从城市转入农村、从正规战到游击战、从武装斗争单独依靠革命军到工农运动相结合以及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思想,为后来革命运动不断壮大并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基于朱德善于抓住军阀之间内部混战的有利时机,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上建立统一战线的大胆策略,以隐蔽队伍,保存实力,为进一步开展武装斗争赢得的战机;也是基于范石生不顾自身安危,对这支部队给予无私帮助,不但念及与朱德非比寻常的深厚情谊,更是他一贯愿意同共产党人诚心合作和真心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的体现。
范军纵虎出山取宜章,朱部历湘南起义上井冈山
离开犁铺头后,朱德率部队急速往南雄进发,不料行至仁化县东南方的曲江鸡笼圩(今属仁化)附近时,发现了方鼎英部队正沿着浈水逆水而上开往南雄,此时双方实力悬殊,起义军不可能顺利通过南雄。朱德等同志经过商议,决定到乐昌、乳源边境大山区活动,于是率部队折回向西行进,途中攻占了仁化县城重建了地方武装,后在乐昌南十里的长来圩度过了武江,来到了乳源梅花乡杨家寨(今属乐昌),并在这里策划了宜章年关暴动,拉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
1928年1月12日,在范石生按兵不动的有利条件下,朱德率领起义军以十六军一四O团的名义智取宜章城,蒋介石闻之大为震惊,急调“马日事变”刽子手许克祥救援,朱德部队积极转变正规战为游击战的战略方式,在农军的配合下抢占通往乐昌坪石险道间的有利地形,给许以迎头痛击,又乘胜追击,一举打垮了许克祥5个团,取得了坪石大捷。
接着,朱德部队开回湘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遍及20几个县、100多万人参加的湘南总暴动,开辟了大好的革命局面。4月下旬,朱德率领这支以南昌起义余部为骨干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