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一只自由翻飞的风筝

2015-05-28 08:33曹津源
初中生学习·高 2015年4期
关键词:补题命题作文古筝

曹津源

半命题作文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了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就是对半命题作文生动恰当的评价。在2014年中考作文命题中,半命题作文呈稳中有升之势,占比由去年的19%升至28%,且内容与形式均有所创新。

形式多创新。有的选项有限制,两选一(如达州题“家训是 ”“ 的家训”),三选一(如南京题“只是因为______”),考生在“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中选其一作文,五选一(如孝感题“藏在 中的精彩”,要求在“书本”“故事”“诗词”“竞争”“节日”等词语中选);有的用了复句形式,增强了思维的深度,例如永州题“因为______,我更______”;有的选用了比喻句,例如汕头题“______是制胜的魔杖”;有的则采用感情色彩强的感叹句,如株洲题“哦,原来这才是______”,并在导语中提示叹词“哦”可以表示惊喜、惊奇、领会、醒悟、感叹等语气,遇到考生以此作为补题的依据,颇有创意;绥化题“为______点赞”,将网络词语“点赞”作为题目的“题眼”,具有当代气息。

内容求新意。苏州题“不错过 ___”的提示语将“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回意外的跌倒”作为填入项,让擅长形象思维、辩证思维的考生都有发挥特长的机会;重庆题“为___画上___”属于双空题,构思有新意,题中的“画”字明显不局限于美术,考生可赋予多种含义,例如“为城市画上绿意”“为小镇画上石板街”“为课堂画上暖色”都是凸显新意的选择;成都题“小小的____”,命题立意取自汪曾祺《小小的鸭蛋》,端午节,中国人有吃鸭蛋的习俗。一个鸭蛋,或许有人会认为它太小,也有人认为它很大;有人舍小求大,有人安于现状。此题巧妙地将思辨融入其中,要求考生放飞思维,由物体外在之“小”,感悟隐含其中的“大美”“深情”“哲思”,完成“由小见___”的演绎。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半命题作文呢?下面就为同学们支支招。

一、准确把握题意,明确隐性要求。例如盐城题“我与___再见时”的导语是:“人生,总是充满了再次相见的机缘。儿时的那个玩伴,再见时已成翩翩少年;昔日的那条小径,再见时却已鲜花盛开。还有,曾经读过的书、登过的山、老屋顶上升起的那缕炊烟……”有的考生刚读题就草率落笔,匆匆补上一个自己熟悉的物或人,但所写属于“再见时”发生的一个故事之类的内容,全然不顾提示语中的“隐性门槛”——必须将所写之物(或人)的“过去时”与“再见时”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抒情议论,考生如果只写“再见时”,不见“过去时”,没有比较,那就写成“我与___的一次邂逅”之类的文章了,结果当然偏题;再如南京题“只是因为____”,考生可以在“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中选其一作文,三个选项包含物质、精神、社会等层面,开放度不可谓不高,但命题者设置的“隐性门槛”增加了审题难度。题目只是因果关系复句的表因句,表果的后一句需要考生自己补,审题时你必须“审”出“只是因为那个人,我改变了命运”之类的因果关系,所写文章才符合题意,如果只写“那个人”的真善美,没有或很少揭示他对“我”的决定性影响,那就偏题了,变成题目是“这个人值得赞美”之类的文章了。

二、消除从众心理,补题力求出新。补题创新实际上是和构思创新联系在一起的,前者是结果,后者是前提。例如上述南京题,选“那条路”的考生比较少,你如果化实为虚,立意定位在“只是因为那条自信之路。我不断收获成功”上,那就有新意了;又如苏州题,你如果以“一次意外的跌倒”补题,阐述“跌倒”与“充实人生”之间的辩证思考,那文章就有哲理含量了;赤峰题“幸福的背后,是____”, 如补“母爱”就“从众”了,不如补“母爱的透支”,以此凸显“我”感恩、愧疚、回报的情感内涵;贵阳题“追寻那渐远的____”,补“童年友情”,就不如补“芦苇丛”“萤火虫”,因为这样的补题文字诉诸视觉,主旨蕴含于形象之中。

三、用好规定信息,构思别出心裁。补题后的标题是规定信息与自选信息的有机组合,是限制性与自主性的统一。发挥好这种体裁的优势,也是文章取得高分的关键。例如抚州题“留一份____给你”,已有信息“你”,“留”的主语是谁都没有限制,这就为你构思的新颖提供了广阔天地。有位考生将“留”的主语和“你”分别定为唐僧和孙悟空,补题“紧箍咒”,写了一篇“西游记后传”,大体内容为取经成功后,熟知悟空脾气的唐僧“留一份”“紧箍咒”给他,在他恃功狂傲时让“紧箍咒”发挥作用,使其更加成熟,全文表达了即使是有功之臣也要低调为人、自律做事、不断完善自我这一主旨,如此别出心裁的构思自然胜人一筹。又如襄阳题“以____的姿态前行”,已有信息“前行”含有传递正能量的要求,但选择怎样的姿态去传递,却是要讲究辩证法的。大多考生会求“稳”,补“昂扬”“积极”“欢快”一类的词语,这就容易流于俗套,如果你补“慢一拍”“边赏边思”等词语对“姿态”进行修饰,构思就能闪出辩证法之光,亮人双眸,一只制作精美的新颖的风筝便翻飞于读者面前。

2014年重庆市的中考作文题是“我为_____画上_____”,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考场佳作《我为梅花画上四重色》。

孩提时,曾住在外公家。

外公在院子中栽了许多花木,春日里,姹紫嫣红,流光溢彩,仿佛开尽了世间繁华。

理所当然地,我注意到那毫无点缀的枝,那枝形状精致,乌中带红,只可惜无花无叶,仿佛配不上一切美好的词汇。

外公说,它叫梅。他边说边从古朴的书架上取出一幅画,缓缓展开。画中的梅,生机勃勃,仿佛在轻轻摇曳。外公自言自语,还吟诵起来:“‘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做人要学梅,不畏强暴,不羡富贵。”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不畏强暴,不羡富贵。”我在心头为梅花画上第一道色彩。

冬日来临,我学弹古筝遇到瓶颈,急躁的琴声显得零乱了许多,外公也不强求:“出去看看梅吧。”一出门,只见雪纷纷扬扬地落下,舞弄着如絮的轻影。层层覆盖的晶莹剔透的冰雪下,娇艳玲珑的花瓣越发红艳动人,那就是梅。美得如画,仿佛一切美好的词汇都配不上它。雪厚厚地堆积于纤细精致的梅枝,冷风吹过,梅枝摇摆着,几乎不堪重负会被雪压断,然而它依旧在风雪中毅然挺立着,显出它坚韧的傲骨。

外公又吟诵起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啊!”我明白,他是在说我练古筝的事。”我抬头,外公的眸子中,是信任,是鼓励。

梅是坚韧,是刻苦,我在心头为梅花画上第二道色彩。

从那天起,我练古筝,学书法,背诗词,空时还跟外公学习国画,真有点累。能看透我内心的外公带我去了院子的另一个角落。

雪已经消融了一些,月光洒落,纤细的枝被映成了发亮的白色,枝上鹅黄的花瓣显得娇嫩而雅致。清风吹拂,那秀影扶风的琼枝,暗香充盈的芳瓣,素瓣掩香的蕊,那诗意让人沉醉。“这也是梅?”外公点点头。我仿佛来了灵感,吟诵起来:“这是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呢?” 外公笑着说:“对啊,这句诗里有什么情感你知道吗?”我正准备说“知道”,却又停住:“外公,你说,我听着呢。”外公笑道:“淡泊名利的超然之态,不为所求束缚的平常之心。”

梅是淡泊,是隐逸,我在心头为梅花画上第三道色彩。

开学后,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外公家。那年寒假,我把通过古筝考级的喜讯告诉他,外公把他珍藏了几十年的梅花图送给了我。他目光平静,没有多说,一切皆在不言中。今年寒假,再次推开外公家的门,又望见了梅,也看见了外公惊喜的脸——嗨,怎么就忘了,梅还是爱,是外公对我默默的爱与期盼啊!

在与外公目光的交流中,我在心头为梅花画上第四道绚丽的色彩。

作者充分利用半命题的题型优势,准确把握命题要求,以“梅花”与“四重色”补题,别出心裁。亮点有三:一是叙事紧扣“梅花”与“四重色”进行,前后呼应,结构严谨;二是将“我”与“外公”、植物之“梅”与艺术之“梅”组成的故事娓娓道来,因“梅”立志,借“梅”抒情,立意高远;三是3幅梅花图的形象描绘、古诗词的适时引入与精到的议论相结合,情意真切,韵味醇浓,使文章成为一只“制作精美、自由翻飞的风筝”。endprint

猜你喜欢
补题命题作文古筝
命题作文怎样确定立意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半命题作文“难忘那次__”构思指导
命题作文“闯关”大法
“补”出一片精彩来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我的古筝之旅
半命题作文“我真想____”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