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经典 助推校园诗教

2015-05-28 00:55王建君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诗教社团意境

中国历来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歌对于学生具有启智、立德、燃情、育美、创作的功能。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丰富业余生活,更重要的是,它一旦内化为知识、人格的一部分,将会提高阅读者的文学修养,优化个人的气质。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诗歌在校园中很难找到属于它的位置。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而主动用心创作诗歌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当前的诗教现状是:诗歌教学越来越向技术化、分析操作化的方向迈进,进而导致诗歌功能异化。不少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多从纯理性的角度进行注解,只注重字词的剖析、句子的梳理以及平仄、押韵辞格等有关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很少引导甚至完全忽略了学生对诗歌意境美的感受。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样的教育目标,暗含的便是文学修养、个人气质的内化要求。新改版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其中诗歌部分的变化尤为明显。以苏教版必修一为例,第一单元原先由三首诗歌、四篇现代文组成,而改版之后原先的现代文全部删去,增加了《六月,我们看海去》《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回旋舞》《雨巷》《断章》《错误》七首诗歌,教材的这一变化折射了诗歌教学在新一轮课改中的地位,也可以说是在教材方面努力朝着十八大在教育方面的目标努力靠拢。

今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到北京师范大学,同师生共度教师节,期间,他对于文化经典的传承问题发表了观点:“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习主席的这番话更是明确表达了用诗教来传承经典文化的期望。

诗教的内容具备了,诗教的实施者又该如何让诗教之花在校园中灿然绽放呢?

诗教实施者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校园文学社团以及教师个人。

先来说说校园文学社团。众所周知,校园文学社自产生以来,便一直担负着重要的角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人文氛围,扩大学生视野,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为全校学生提供一个展现个性风采的青春舞台……可以说,文学社团是学生独抒性灵的重要舞台。

校园文学社团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努力形成文学社团对广大学生的强大吸引力。

校园文学社团的活动只要有序开展,学生的参与热情一定会很高。学校可以以社团名义邀请校内喜欢诗歌的老师给学生们开文学讲座,讲讲他们的学生时代对诗歌的认识、理解,开阔学生对文学文化的视野;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邀请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给文学社员作专题讲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内驱力,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涵芬文学社近两年曾先后邀请过曹文轩、许骥等知名作家为学生作关于文学创作的讲座,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整个会场座无虚席,气氛极为热烈。

文学社还可以举办诸如诗歌朗诵比赛、原创诗歌大赛、古诗歌手抄报比赛、文学社社员采风活动……通过这些与诗教紧密挂钩的活动,我们把文字层面的诗歌换化成鲜活的诗歌,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真正体验到诗歌之于人的怡情作用。

文学社的活动形式完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把握好这些活动能使它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努力提高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写作水平──就可以了。

第二,认真办好每一期文学刊物,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舞台。

文学社能提供的最能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便是社刊。认真办好每一期文学刊物,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目标,也是文学社成绩的最终检验和生存价值所在。

一般而言,社刊所呈现的文学体裁大多为散文、随笔或小说,诗歌的比重微乎其微,但参与者完全可以在其中保留一定量的诗歌版面,让学生有诗歌创作的热情,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诗歌创作带来的成就感。以《涵芬》为例,每一期均有两个诗歌专栏,近两年设置的专栏名称分别有“骊歌一叠”“月上瓜州”“潇湘夜雨”“霓裳羽衣”“高山流水”“越女镜心”等,刊登的便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诗歌。看着自己的诗歌变成铅字,小作者定会产生极强的成就感,这对有着强烈表现欲望的当代中学生究竟具有多大的积极意义,乃至是否就此让这位学生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也是为未可知的。

当然,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激发学生诗情的最直接的力量无疑是来自语文教师。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满满的都是对诗歌的热爱,拥有着无与伦比的诗人气质,学生的诗情也就会很容易被点燃。设想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成为一名青少年学子的启蒙者、引路人,那该是何等壮伟的诗教景观!

那么,教师又应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诗教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以古人为师——诗歌多涵咏。

涵咏,是古人最常用的诗歌品读方法。涵咏其实是一个积淀的过程,即摄取——消化——积累的过程。摄取,就是让学生接受有价值的诗文作品;消化,就是让学生沉浸其中,反复吟咏,细细体味诗中的意境,从而参透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积累,就是让学生在参透作品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储存记忆。

众所周知:新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比重大大增加。国学特别是古文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乃至文科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爱诗词、学诗词、写诗词成为学生的一项基本素养。返本归根,不断加强学生的文字素养,回归语文文字之本势在必行。

涵咏需要摄取,摄取古人的创作素材,摄取古人的创作诗情,摄取古人的作诗技巧。就技巧而言,古诗的美最主要是美在留白,美在意境,而美的意境则需要美的意象。毋庸讳言,古诗的美主要来自于意境,而意境的获取又主要取决于意象,以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为例,全词总共仅28字,关乎意象的就有25字之多,正是有了这些意象的共同组合,才营造出了极为浓郁的悲伤意境。

因此,在诗歌教学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意象与意境的角度入手,领会诗歌的跳跃含蓄之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便引导学生把古典意象融入诗歌创作当中,创作出古典雅韵的诗作。例如,有同学以明末才女柳如是为题材,写了如下诗句:“一入风尘,一路风尘,荻花渐老的日子,是谁将那锦瑟华年,一遍遍弹奏,弹奏。到如今,又怎记得,是哪一年,哪一日。半帘灯焰冷了心魂,如是呵,如是,绝命从容绝代才,秦淮河畔你自当如是。”另一位同学则以林黛玉为题材,她写道:“清寒的柔梦里,伤心了的几波涟漪,兀自寻觅着沉寂,浸没于寒塘里,残存她永生的静谧,淌溶着无悔泪滴。水岸上的湘妃竹,犹自撒着泪珠,她,是为谁而哭?又是谁,送别了葬花人?或许,是那冷寂的月轮,埋葬了花的灵魂。”有了韵味十足的意象,诗歌的味道也便有了。这样的诗歌创作,刚开始虽然有画瓢之嫌,但只有有了简单的开始,才会有美妙的成功,不是吗?

第二,向“多媒体”要效果——诗歌多配乐朗诵

诗歌与其他体裁最大区别在于它的音乐性,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和解决诵读和识记问题的同时,更应关注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因素,更应注重诗歌的音乐性特质。而通过配乐朗诵来表现其音乐性的特质则是最佳方式。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境,倡导朗诵,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手段便缺少不了。因为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蕴涵着丰富的意境,而现代化教育媒体恰好能凭借其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创造出理想的视听效果,帮助学生身临其“境”,更易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发挥现代教育媒体的作用已成为当前优化课堂教学一个有效的途径,如果采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情景,让学生通过视听效果进入作者本来就创设的情境,就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兴致盎然,舒缓悠扬的背景音乐贯串课堂教学的始终,辅之以适合文本本身的图画,必然能起到营造相应气氛的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采用教师范读法、引读法、师生齐读法、学生自读法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亲近诗歌,“情以文生,文亦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听到声情并茂的诵读,听到精辟的讲解,再加上学生的参与度足够高,对于学生来讲就是一种享受。如果老师有朗诵的特长,起到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朗读是诗歌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就应通过有效的朗读,引读学生走进诗歌,走近作者。但有的老师忽视把这些因素,或者仅仅把它当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形式,游离于课堂,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笔者无意苛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有标准的普通话,深厚的文学功底。在诵读方面有很多的音像作品,网上也有很多文学爱好者特意开设的专门的网站,这些东西都可以为我所用。

第三,以流行歌曲为榜样——引导学生诗歌创作

近几年,流行歌曲百花齐放,爵士、摇滚、说唱、校园……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进入21世纪,有一个歌手与青年学生有着不解之缘——周杰伦,而学生喜欢周杰伦歌曲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便在于其歌词的悠远的韵味。众所周知,周杰伦的多数歌曲的词作者是方文山,方文山所创作的歌词本身就是一首首意境优美的诗。再来看看与之相似的歌曲,从上世纪的《一剪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深入人心,到前年中国好歌曲中霍尊的《卷珠帘》收到热捧,再到今年许嵩的《山水之间》经常出现于各大音乐榜单,这些歌曲的共同点便在于汲取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养分,这些歌曲深受高中生喜爱也说明诗歌在如今的校园中仍然有着广阔的市场。

较之音乐的融合,教师的兴趣更在于文字的融合,因为在文字的融合中,更能看出古代诗词与现代歌词的互动,古代情怀与现代意识的沟通。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欣赏音乐的方式亲近诗歌,引导学生以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歌词为参照,尝试写出具有真情的歌词。比如,在笔者的课堂上,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段:“你的天真,是一只乘着夜风飞行的鹰,掠过我情绪的浪,听鱼群的笑声。请原谅,我不知道该怎样忘却,你我都已被时间的箭击中,都将垂垂老去,可是你的天真,你的孩子气,如此真实。我无法想像出更满足的事,对于我,你的天真,是一个刹那凝固的笑容,一群田间游戏的孩童,一句教堂清晨传出的祷告,一个不愿醒来的梦,请原谅,我不知道该如何诉说,这美丽的感受,该是一阵可以吮吸的温暖,还是瓦伦丁节的夜半歌声?”如果以此为歌词谱写一首乐曲,应该也有些味道吧,虽然还显稚嫩,但这样的尝试同样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总之,如何把承载着我国悠久文化底蕴以及古人高洁人格魅力的诗歌传承下来,用现代的方式加以演绎并内化为当前中学生人文修养的一部分,这是每一个中学教师的神圣使命。而要真正有效果地达到这一目的,校园文学社团这一重要舞台绝不能缺席,社团、教师共同打造激情洋溢的诗情校园,诗教必将出现更为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董玉莲.让配乐与朗读水乳交融[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4).

[2]徐利华.论宋代诗论中的“一唱三叹”说[J].中国韵文学刊,2012,(2).

[3]秦璨.中学校园文学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读与写,2013,(9).

[4]董淑玉.文学社--大语文教学尝试[J].教育探索,2004,(4).

[5]殷桂芬.如何将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教学相结合[J].语数外学习,2014,(1).

(王建君  浙江省海盐县元济高级中学  314300)

猜你喜欢
诗教社团意境
缤纷社团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
K-BOT拼插社团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