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亦帆
石鼓文为先秦刻石文字,共十鼓,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每鼓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其内容为《马荐》《汧殹》《霝雨》《虞人》《作原》《銮车》《田车》《而师》《吾车》《吾水》(顺序有争议)。
石鼓文集联应加强对中国先秦史和文字演变过程的学习和研究。如果书写者只会用书法抄写楹联,不会撰写,当然未尝不可,但是楹联俗称两行文学,其文学功底和书法功力是相辅相成的,这样创作楹联才有意义。近代书画大家吴昌硕石鼓文书法集联造诣极深,江西陶博吾石鼓文书法集联独树一帜。
笔者对石鼓文书法集联研究多年,创作石鼓文集联六十余副。以下结合石鼓文集联谈谈三点思考:
一、认真研究西周和先秦的大篆及秦简中的文字历史。
多年来,学识界对中国文字统一年代存在争议。
甲骨文后的商周处于青铜器时代。刻铸于铜器上之铭文为『金文』或『吉金文字』,又称『钟鼎文』。汉书艺文志载:史籀十五篇。《汉书》班固亦注: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西周和先秦文字是金文和籀文,石鼓文所刻文字为大篆,亦是籀文。
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但是,我们不能说秦统一之前,中国文字没有统一过。试问,中国夏商周三代如没统一文字,何以号令天下?
又据孔子之孙子思所作《礼记·中庸》第二十八章语:『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今天下』即为东周。
东周列国期间,百家争鸣。老子著《道德经》,孙武《孙子兵法》、孔子《论语》等相继而出,各地创作诗歌不计其数,不可能没有相对统一的文字。子思说东周时『书同文』,正是此意。
文字的『书同文』,不是一蹴而就,而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如石鼓文字体基本脱离甲骨文的象形痕迹,结体方正,体势整肃,线条凝重,笔力稳健。石鼓文为代表的大篆,是中国文字书写由松散杂乱走向完备统一的印证,对文字演化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秦统一中国,即对战国时各国的文字进行彻底整理(史书载:『及平王东迁,诸侯立政,家殊国异,文字乖形』),命李斯作小篆,以中央名义作法定规范。这是秦统一中国后的『书同文』。同时,在考古新发现的里耶秦简中,发现了大量的从大篆向隶书演变的秦官方文书档案等,说明秦不仅仅用小篆统一文字,还结合实用,创造和统一使用了早期隶书文字。
由此,笔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书同文』要把握三点:其一,秦朝统一前,历史上应该有过书同文;其二,『书同文』不止一种字体,且有一个演变过程;其三,钟鼎文大篆是文字演变的基础。
二、石鼓四言诗优美壮观,但《诗经》为何没收入之?
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周游列国,很大一份工作就是精心收集编选《诗经》。《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三百零五首。经考证,《诗经》收集的作品产生的时间在周武王灭商后,其中,《周颂》时代最早。据《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作。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的庆功酒间,周公旦即席作诗《蟋蟀》之事,内容与《诗经·唐风》中的《蟋蟀》相关。
据考证,《诗经》最晚的作品《陈风·株林》,成于春秋时期中叶,而石鼓诗《秦颂》颂的是秦襄公封侯之事,比《陈风·株林》早一百七十多年,说明石鼓上的四言诗和《诗经》的四言诗处于同一个时代。
《史记·孔子世家》云:『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从西周到东周,既然有诗三千余篇,肯定包括这十首石鼓诗。可能是因为石鼓四言诗是《秦颂》,是颂扬诸侯王的诗,孔子以西周的仁与礼为标准没有收进去。
唐代,大文豪韩愈曾发出『孔子西行不至秦』的感慨。但韩愈只说对了一半。孔子虽没到秦,但他的诗经编选了十篇《秦风》。例如《蒹葭·秦风》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写在密密苍苍之芦苇旁,晶莹露水结成白霜,河水那边啊,伫立着一位妙龄女子。情景交融,文笔优美。
三、石鼓文集联以用典好、哲理强和意境妙为高。
了解石鼓文年代的历史背景,对创作石鼓文集联书法大有裨益。
石鼓文字其势风骨嶙峋,风卷残云,呈现秦朝强悍霸主之气。韩愈作《石鼓歌》道出其字的真髓:『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描述了石鼓文的动态之美。由于石鼓文集联是在有限的石鼓文(四百六十五字,还包括重复字)内创作楹联,难度较大,被称为『悬崖上的书法舞蹈』。笔者创作的主要石鼓文集联有:
宣王隹好道;
简子为求贤。
这副对联有两个典故。宣王隹好道,指春秋时齐国国君宣王经常向孟子请教治国之理。简子为求贤,指赵简子畋猎得士的典故。赵简子出畋,命郑龙射野人,使无惊吾鸟。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卫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
阴阳方为道;
古朴自天真。
这副对联简练,质朴,含有『大道至简』的哲理。
载道行而既简;
敬师不莽以微。
这副对联挂于孔子画像两旁,其下联采用『莽』字,取之于石鼓文第六鼓『除帅彼陂□□□□(莽坐在早)为…… 』(参考郭沫若《石鼓文研究》石鼓文释文),较为形象。
维师教化成天下;
孔子西游不至戎。
这副对联运用了韩愈的诗句『孔子西游不至秦』的典故,改『秦』字作『戎』,比较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