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维汉
(710018陕西省西安市凤城八路白桦林间小区25号楼2单元1104室)
海门市常乐镇张謇纪念馆大门楹联
江苏南通有两座张謇住宅,长桥东的一座在河南岸,为濠南别业;长桥西的一座在河北岸,称濠阳小筑。
张謇(一八五三——一九二六)字季直,号啬庵。祖籍南通,一八五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出生在江苏省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拓者之一,他一生创办了二十多个企业、三百七十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濠南别业坐落在濠南路上,为南通博物苑的一部分。进院门,是一座砖木结构的英式大楼,红瓦、灰墙、明窗,十分壮观。大楼北门面街,对着濠河。登上二楼,正对大门的房间是厅堂,当年主人的用具一如既往地陈设在那里,壁上有张謇题联:
入水不濡,入火不热;
与子言孝,与父言慈。
一个中西合璧的游廊内各室分别是介绍张謇先生兴办实业事迹展示厅。三楼上,南半边有张謇生平业绩图片展览。几百幅旧照片,几乎成了近代南通的全部景观,也是中国近代纺织、教育等历史的缩影。北半边,正中为博物苑资料室,原为张氏先人像室,有张謇题联:
将为名乎,将为宾乎,自有实在;
瞻望父兮,瞻望母兮,如闻戒词。
东边是张謇卧室,西边是张謇的儿子张孝若卧室。三楼最最显眼的是大厅中间一块张謇民国十年所书家训碑,那是张謇当年翻遍典籍、罗列名家之家训经典名句组织而成。
张孝若有了子女后,张謇因室内喧闹,影响治事,就搬到濠阳小筑去住了。濠阳小筑建于一九一五年,南向面对濠河。张謇选择这里造屋,除了东近濠南别业、西邻五公园环境幽静之外,还有怀旧之意,幼年张謇常在这一带玩耍。濠阳小筑的房屋是民间传统式建筑。门厅设在东边围墙的南端,进门便可看到东西并排的两座朝南平房,天井由中间花墙一隔为二,将院子分成东院、西院,平房之间有长廊相连。青砖红柱,雕花窗棂,高高的阶沿,宽敞的门庭。院子西南角又有一亭屋点缀其间,十分雅致。张謇手书的一联,挂于客堂门前:
荫门臣叔亲栽柳;
隔岸公园列次花。
从西院客堂走廊绕到后面,又有一小院。这里建有一楼,二层『曼寿堂』,门有张謇题联:
某树某丘,敬爱有佳,吾童子时钓游所在;
可坐可濯,起居惬适,亦大丈夫闲处之为。
楼下有廊,院中有张謇坐在长椅上的塑像。张謇在濠阳小筑生活了十多年。
张謇从小随父亲挑担卖麦芽糖,送张謇读书,只图他能给家里记帐,他老向父亲讨钱买写文章的纸,父亲找到私塾先生让他考考儿子。先生出上联:
人骑白马门前过;
张謇随即对出下联:
我踏金鳌海上来。
父亲见儿子果真不凡,便竭力供他上学。求学期间,张謇发愤『缚竹苦读』,在被窝里睡在一根青竹杆上,翻身便会痛醒,一醒又起来读书。他十六岁考中秀才,直到三十三岁才考中举人;此后连续四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不久张謇父亲病重,对前来探望的私塾先生说:『近来家室不安,东一声,西一响的,看来我活不长久了。』私塾先生说:『上复东翁啊,这就是魁星踢斗的响声,尊府魁星出现,今年少爷定大魁天下了。』不久父亲病故,张謇果然历尽艰辛于四十一岁那年(一八九四)考中状元。成功以后,张謇一直保存着当年卖糖用过的扁担,用于告诫后代子孙不可忘本。张謇当年办的纱厂,按数序命名,有一、二、三、八,却没有四、五、六、七。其中缘由得从张謇回南通说起,那年他刚回乡,就突然接到慈禧旨意,要他在一年之内在南通建起八座工厂,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但太后之命又违抗不得。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一年期满钦差来验收工厂时,他陪钦差先到西郊唐家闸看一厂,随后又到远在一百多公里外的东郊启东看二厂,接着再赶百里余路到海门看三厂,那时交通不便,看完三厂,钦差再也不想动了,就说:『其它厂不看了,最后再看个八厂吧。』八厂就在狼山脚下,张謇领他看完,顺利交了差。原来他故意把一、二、三厂建在不同方向,相互隔得远远的。还有一则,张謇办厂需要会计,有个留美学生来应聘,张謇请他吃早点,浓茶就芝麻烧饼,吃完早点,张謇见衣襟上有几粒芝麻,拣起放在嘴里,那个留学生却站起来抖掉衣服上的芝麻。张謇见此,当即婉言道:『聘用的事以后再说吧。』以后当然没有聘用他:对点滴财物不懂珍惜,岂能理好大财!
张謇古文化底蕴深厚,兴办实业的同时还撰写了不少对联,使他所办的企业传统文化的韵味很浓。《张季子专录》有联语二卷。如题大生纱厂:
生财有道;
大利不言。
题大生纱厂公事厅:
为大众利益事;
去一切瞋恨心。
题颐生酿造厂:
有秫足供鼓泽酿;
如茶能表洞庭春。
题布业公所:
老吾老及人,义宣孟子;
布于布为利,货广班书。
题怡儿办事室:
无偏无党无作好;
友直友谅友多闻。
题上海纱布交易所新筑:
抱布贸丝,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成贾征儥,将信为本,循之以行。
题农会议堂:
吾不如农,吾不如圃;
周爰咨询,周爰咨诹。
题南通博物苑: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
多识草木鸟兽之名。
题南通博物苑谦亭:
地中有山,始利大川终邑国;
濠阳小筑曼寿堂联
人间何世,即看小岛亦波澜。
题博物苑相禽阁: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欣然有喜;
待春山可望,白鸥矫翼,倘能从我游乎。
题博物苑藤东水榭:
归来闲指乌藤说;
与子更醉青萝阴。
一九二六年,张謇已七十三岁高龄,还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各实业之间。那年八月,天大热,他带病和水利工程师到江边视察江堤,不料又感受风寒,竟然高热不退。张孝若为了方便照应护理父亲,特地将张謇接到濠南别业来住。张謇在这里只住了二十天,药石救治不起,终于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
常乐镇状元街东侧有张謇纪念馆,广场牌坊有辛亥革命元老、民国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张公祠』,纪念馆大门有张謇亲笔题联:
今人能为古人事;
述者当知作者心。
门内照壁上铭刻着张謇名言:『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照壁后是恢宏大气的张公祠堂,有张謇先生的珍贵文物及生平介绍。张謇故里祠堂旧址原为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关帝庙,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在张謇逝世十周年之际由南通及常乐地方名流发起而改为张謇故里祠堂。上世纪六十年代逐渐拆除,仅存『张謇故里祠堂碑』和古银杏树。一九八七年于原址建张謇史料陈列室,一九九八年改为张謇纪念馆。